我想起我曾写下的一句话,“如果每件蠢事我都要去写一篇文章,那我就累死了”,但有些蠢事确实需要去写。
写完前两节后,我就感觉已经差不多了,再往后的对话就如我前文所说的,是“转移话题的游乐场”,充斥着对方各种没有逻辑的纠缠,在这个过程中我为对方进行过各种逻辑校正,同时也为对方传授各种基础概念,结果就是对方发现自己的逻辑确实不对的时候,又基于我校正的地方重新开拓新的毫无逻辑的言论。而当我指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对方又会用“我知道我不行,但这跟我不行没有关系”的神奇逻辑来回应我。
换做一般人应该早就不会扯下去了,但作为一名共产主义者来说,我很有兴趣探究他们的思维模式具体是什么样的,以及增强我无差别交流的经验。
后来在我的一篇文章下,这场对话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一种扭曲的结果?使得这场旷日持久的扯淡在对方半知半解的状态下结束了,我也觉得没必要再继续讲下去了,毕竟这早就脱离了就事论事的范畴,最终是在我们双方心理的互相作用下实践了我“彻底交流”的理论,也让我对“彻底交流”有了更成熟的实践经验。
而我之所以写这两篇文章则是因为我前两天的一个回复,没想到我简单的一句回复又重新刺激了对方的遗留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矛盾一天不解决,就会一直存在的道理吗?确实如此。
突然又想起此人之前还强调过我们没有矛盾,对方对于基础概念上的无知,真是毫无察觉,但这种毫无察觉是一种情绪化,情绪是性格的直观体现,所以就会出现缺乏理性的人会用“这种”情绪来表现自我意识,从而无法让自己跳出来去审视客观实在的自己,也是这样,对方才会在客观和主观上显得如此矛盾。
如果要从动机上详细解释我为什么要实践“彻底交流”,增加无差别交流的经验,在我的一条动态中有提到过:
“经过我多年来的探究,我意识到,共产的核心就是人与人的交流;这也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能够使人与人产生联系的唯一形式。只有交流,才能使人与人成为共同体,所以,一定要交流到底。任何拒绝交流的人,都是反革命的。同时,也不能局限在小集体里交流,要包容万象的交流,最终将全部信息汇总,得出一个终极的结论。这个绝对当然也是相对的,所以这个终极结论也永远都是动态发展的”。
不过这都是些高屋建瓴的看法,如果有缺乏认知的人想和我探究,那就又变成一场理论教学了。
从个人上来讲,那就是因为我虽然理解这类人为什么会这样,但我却缺少与这类人正确交流的经验,也就是前两节我经常提到过的,在对方转移话题的提问下,回复了对方很多超纲的内容,虽然是正面回答问题,但最终就导致对方会依据无法理解的部分建立起新的话题越扯越远,虽然每次转移话题我都能跟他扯到底,但只要我不断回复他转移话题的提问,那这场对话就会一直深入下去,虽然符合“彻底交流”的原理,然而前提问题没解决就会造成遗留问题,也让后面的交流产生重重理解上的障碍,这也是为什么之后对方总是觉得我哪里对哪里又不对的原因。
所以,除了对方本身缺乏逻辑外,我对于该如何拿捏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也缺少标准,而这次交流的目的就是在无序中寻找有序,为了探求无差别共享信息的途径,这是必要的,不论是我还是他,都会从“彻底交流”中收获从不成熟转向相对成熟的经验,换言之,这次的实践是很成功的。
当然,对方可能不这么觉得,至少在此之前他总会想否认我的经验,也否认我这个人。
说起否认来,不论是交流的起点还是到现在,我的核心目的从来都不是贬低对方,告诉对方无知的事实就是贬低吗?显然不是,毫无根据、不加理解、擅自捏造损毁对方的事实,那才叫贬低。
请看看自己的行为吧。
之所以会有被贬低的误解,主要原因还是社会氛围如此;太过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很重要,也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重要,但其实都不重要,而之所以有“重要”的想法,就是资本化内卷导致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结果,具体这里就不详说了,请自行理解吧。
置顶动态:
“人之所以有偏见,就是因为人判断他人的方式就是以己度人,愈是活在限定的框架里,愈是会以狭隘的眼光去看待另一个框架,更有甚者,认为自己站的足够高,看得足够远,但是却从未脚踏实地看过真正底层的景象。而对于底层的人来说,被垄断的穹顶更是高不可及,对上层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论是这双方中的哪一种,对人性的认知都注定是肤浅的。”
取消置顶后对方的评论,
“取消置顶的原因大概是作者发现自己也是活在框架里的人,而且错的离谱[大哭]或者作者的态度不被多数人认可,他不想站在别人的对立面[捂脸]”
我回复,
“取消置顶是因为我的会员到期了”
对方回复,
“你发现你经常把口嗨的内容当真,这到底是你的错呢?还是我的错?”
越了解人,也越了解自己,也越觉得人类的可悲,在某个宏观的层面看来,我们或许正在循着死亡漩涡的轨迹旋转。从微观上看,内卷这个词也很贴切,卷他人,也在卷自己,同时还不自知;队伍越来越庞大,死亡也越来越逼近。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无法停止前进,因为我们就是人,很普通的人。所以至少,我们可以先想想如何解决眼前的死亡漩涡。
“彻底交流”后我只能这么说:
“起跑线啊,又进行了一次关于‘彻底交流’理论的实践,很有价值。而进一步发现的不足之处,也需要更多的知识和实践来进行填充了。”
除了表达我对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外,我也表达了对于交流我是来者不拒的,哪怕我写这几篇文章疏理了对“废话”的看法,也同样是在交流,但不交流对我也没什么影响,因为不交流也是一种交流,何况我总是一个超纲的人。人本质上都是自我的,所以你们现在怎么样我也无所谓,我只是通过实践观察总结来改善自己的行为而已,你们也是如此。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将别人的交流视为害怕错误的那个人,才是那个害怕错误的人。这个我以前也说过,我并不害怕错误,甚至是乐于发现错误。
随着有序规则和交流分寸的拿捏,我扯淡的欲望真是愈发高涨了,不过我现在还有些书需要看完,暂且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