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这是第一次一人行,在国内的时候便有一人行的冲动,想体会那种一个人说走就走自由自在的感觉,这次终于付诸实践,虽说是近在咫尺的纽约。从波士顿到纽约非常方便,巴士只需要4小时,就像是国内坐班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罢了,虽说缺乏一些挑战性,但终究是要把各种繁琐的住宿行程给规划好。
为了不浪费时间,我选择了上午出行,定了早上6点半的闹钟早早的醒来,收拾收拾行李便顶着凛冽的寒风出门了。今天是个小雨多云天,路过高耸的Prudential大厦,我抬头望去,大厦顶端仿佛已经进入了云端,在那几百米的高空中似乎还有施工人员在辛勤的工作着。走了不一会便到了巴士所在地,负责接待和开车的是一位穿着白衬衫黑色小马甲的绅士老爷爷,笑吟吟的确认每位乘客的信息。车内的布置颇有一种太空舱的感觉,车顶部发出淡紫色的微光,怀着心中那一点点的小激动,就这样我踏上了前往纽约的旅程。
前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再加上今个儿又起了个大早,我在车上昏昏沉沉的睡了近三个小时,不知不觉中便来到了纽约。睡眼惺忪的我第一眼看到的纽约的并没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印象中纽约像是世界的中心,充斥着高耸的摩天大楼,是个明星大腕云集、灯红酒绿的地方,然而在我眼前的,更像是一个普普通通、千篇一律的城市。其实这也在我的预想当中,因为巴士是从纽约上城区驶入的。上城区,是个黑人聚居、不太安全的区域,不仅美国如此,世界各地的发达城市都有着这样矛盾的存在——即便城市的中心高速发展,然而在外围依然存在着落后贫困的地方,而这正是城市矛盾凸显所在。所幸的是我所看到的的上城区虽称不上繁华,但也是井然有序,街道放眼望去虽不宽阔,却也井井有条。街道两旁的公寓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坐落着,外表是有着粗糙颗粒感的白色墙皮,嵌着一排排带着粗金属边框的蓝色玻璃窗,颇有一种上个世纪中国民居的意味,宠辱不惊。在这些民居的注视下,巴士驶入了车水马龙的中央公园附近的街道,此时已是傍晚,两旁已经变成了拥挤的商铺,各自的招牌争奇斗艳,我们前方是承载着无数红色尾灯的车流,就这样巴士一步一停的走了小半天,终于驶入了纽约官方车站。
官方车站就在时代广场附近,旁边又有众多纽约中城区的经典,我于是所幸背上所有家当开始纽约之旅。不只是地图使用生疏的缘故还是定位不准,花了小半天在时代广场周边绕圈,怎么也没找到真正的时代广场,以致于我认为自己就已经在广场之中了。最后费尽周折终于来到了时代广场,出乎意料的是,这真的就是一块巴掌大的小广场,广场上立着几座雕塑,在我心中真的和宇宙中心八竿子打不着。然而,从时代广场往周围环视,围绕着的都是上百米的摩天大楼,俯视着这一片小小的广场,你能真真的感受到在这方圆之间,唯一没有被高楼覆盖的土地是多么珍贵奇特,周围游人如织,在一座座大厦之间穿梭,而这一块广场,却固守在这些钢筋水泥之间,向世界宣告自己的独特。
从时代广场出发,没走几步路便来到了洛克菲勒中心,这是一座纯粹的商业中心,由几座大厦组成,其中一座最高的上面有着一个室外观景台。大厦的前面已经搭起了一年一度庆祝圣诞节的巨型圣诞树,说是巨型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硕大,工人们搭起了一层层铁板组成的辅助架,以便装点圣诞树,可以想象25日那天市长点亮圣诞树时人们兴奋的心情。
接下来便造访了Patrick教堂,期初以为又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基督教堂罢了,进去一看,感觉内部的宏达,雕塑及玻璃窗上纹饰的精良也完全不输于巴黎圣母院,里面零零散散的坐着的,有劳累的旅人,有没精打采的流浪汉,也有衷心祷告的信徒,教堂能够给众生一个歇脚地而,也算是一件幸事吧。教堂内部随处可见象牙白的雕塑,雕刻的栩栩如生,惊喜反复,很难想象是有多么的耐心才能完成整个教堂的修建。教堂的中心供奉着一本圣经的样子,两旁是木质的长廊,雕工也是非常精巧,让我这外行也不禁惊叹。
从教堂出来,我便马不停蹄的前往了纽约中心车站,车站内部很敞亮,穹顶上绘制者的,是天空的星座,车站内部前后呼应着的,是繁复的中世纪雕花,据说这里游客众多,曾经是运力最强的车站,如果把这座车站放在当时兴建的时期,应该是一个宏伟的建筑把。在著名的第五大道上闲逛,两旁尽是高耸的摩天大楼,夹杂着几栋中世纪的古典建筑,都是些叫不上名的奢侈品店,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希望能够感受到一些属于这里的独特意味。
晚上趁着夜幕降临,登上了闻名遐迩的帝国大厦,介绍说这是一座象征着金钱、权利以及欲望的大厦,兑换票之后坐上电梯直达70多层,然后换电梯再坐一小段,便来到了86层,刚打开门便感觉一阵冷气袭来。出门之后,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类似阳台的结构,整个纽约城尽收眼底,纽约所有的繁华,所有的欲望都显得格外的渺小,只有一个个串起来的车与远处静静流淌着的河流。
Day 2
今天的计划是参观自由女神像并且游玩曼哈顿下城区。大清早出发,只为了趁着人少的时候能过快速登船前往心心念念的自由女神。自由女神在我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先不说其实纽约的地标性质的建筑,仅仅是她出现在英文课文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为之神往。之前一直以为自由女神就在纽约内陆区域,查阅资料后才发现,去自由女神像还得前往近海的公园乘渡船过去。
自由女神坐落在自由岛上,旁边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爱丽斯岛,两座岛的渡船票是在一起的。自由岛因为自由女神变得格外有名,并兴建了一座自由女神的博物馆,戴着讲解器一路听下来,不禁也会感叹自由女神像修建的不易之处以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内涵的强大。顺着自由岛的外沿走上一圈,环绕着自由女神像走过一遍,这自由女神令人惊叹的不仅是其硕大的身躯,更有其精妙准确的身体比例以及那神奇的绿色外表。让我不禁想象在140多年前其全身都是黄铜时的光泽。之后便拜访了爱丽斯岛,其同自由岛的联系应该是其移民岛的身份吧,在那个时期逃亡的人们都需要进入爱丽斯岛进行安检,最后决定能够成功移民。对于那些千里迢迢的漂泊之人来说,这大概是人生的一大关卡了。
在自由女神像归来之后,便来到了传说中的华尔街,华尔街其实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因为早期的商人以及证券交易出现于此而出名,走在街上,发现本来就狭窄的街道因为两旁高耸的中世纪风格建筑而显得更加拥簇了,走几步便到了原来的联邦大厅以及纽约证交所,世界的金融故事在这里讲述着。三一教堂就在不远处,不过由于维修的缘故,只开放了侧面的一个小的祷告室,便在里面小憩了一会。
新的世贸大厦就在不远处,高高的耸立着,从下向上望去竟然消失在了尽头。旁边是9/11几年博物馆以及归零地,一个在旧址上深深的水塘,中间的很色方形下陷仿佛要把一切吞没,水塘的四周环绕着镌刻着遇难者名字的金属钢板,安安静静的纪念着逝者。
晚上决定到布鲁克林大桥上看看,据说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大桥,顺路买了两杯第二杯半价的奶茶,一个人上桥慢慢的喝。布鲁克林大桥连接着纽约市和布鲁克林市,处于纽约市最繁华的地区,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桥下车水马龙。走在桥上,不时有人在合影留念,因为远处的曼哈顿高楼群过于绚烂,而另一边的新泽西也同样精彩。桥上不时可以遇到贩卖纪念品的小贩,中国人的小本经商之道在美国也发扬光大。
在走了半小时左右的布鲁克林大桥之后,便来到了布鲁克林区,刚进入时觉得很荒凉,与纽约的繁华完全不可比拟,有点像Malden,然而进入downtown之后这里的繁华才开始显现,我导航进入了一个类似小型万达的购物楼,经常会觉得城市都是很相像的,仿佛回到了国内,各个商户的经营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同。
Day 3
昨天晚上睡得比较晚,于是今天10点多才到大都会博物馆,所幸大都会博物馆也是10点开门,为自己的赖床找了个很好的借口。大都会博物馆个突出一个大字,但从占地面积来讲,从外观上直接就占了一个街区,门口两边摆放着铜制雕塑。进入博物馆,仿佛进入一个机场一般,有问询台、购票处和存包处。存包处挺有意思的,在一个敞亮的房间里放上一排排类似旋转衣架的装置,服务人员拿着编号便会摇动手柄,衣物们就开始像回转寿司一般的转动起来,直到找到需要的衣物。
在大都会我仅仅参观了第一层,因为实在是太大了,仅第一层也走马观花的扫了一遍,在最后讲解器也听不进去了,真的是筋疲力尽。第一个参观的馆是中世纪馆,这段时间主要讲述的是欧洲的历史,充满着浓浓的宗教意味,从三位一体的神学观,到精美反复的窗花,都讲述这欧洲人内心的信仰,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一个原本矗立于西班牙教堂唱诗班前的大铁门,这铁门得足够高,高到能延伸到教堂的顶部,把唱诗班给完完全全藏起来。
参观的第二个管是兵甲馆,我非常喜欢。里面典藏这各种中世纪时期的盔甲和武器,不仅仅是人的,甚至还有战马的。里面有镀金的花纹,也有镌刻在铁皮表面的细腻雕花。大厅的中央,设计者把一套盔甲放套在了模具人和战马身上,仿佛眼前就是战场,即将策马扬鞭。
兵甲馆的镇馆骑兵第三个馆我想是最大的一个——埃及馆。埃及馆的藏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以致于讲解埃及馆的开场词还特意强调了这些文物的合法性,多亏了当时埃及开放文物挖掘政策,大量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埃及馆真的处处都是精彩,入口处便是一个古墓的重现,古墓的石头都是原始的,我们甚至可以到不同的小室子里去瞧瞧里面不同的构造布局。再往里走,边都是距今5000年以上的埃及文物,大量的木乃伊、石雕,以及一些很有趣的小物件,能够亲眼见到它们,和教科书里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伴随着讲解,我感觉学习的兴致更浓一些。埃及馆的另一个尽头也是一座古墓,首尾呼应,同样的雕花,却因为其巨大人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在参观完大都会博物馆之后,我便到附近的一家小餐馆用餐,这家餐馆不贵,甚至可以说很便宜,生意也还不错。在纽约,即便是在华尔街,我也能是不是看到贩卖各种烤肠和印度汉堡的小摊,他们的存在也正说明着这座享有世界之都名号之下的真实,各种各样的人都来此寻找机会,既有身价上亿的富豪,也有留宿街头的穷人,来纽约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有时也会因为这种人口上的参差不齐感觉困惑,相较纽约而言,波士顿更像是一个矜持的绅士,至于孰优孰劣,怎么想也得不出一个结论来。
原本计划好去联合国大楼的,但考虑到天气下雨以及需要收费等因素取消了,碰巧突然意识到纽约新建了一个新地标hudson yard,也不远,所幸便直直的往那边去了。Hudson Yard在我看来像是一个碗装结构,也可以说像是一朵刚开不久的花苞。走进看时,又觉得像一只只的眼睛注视着远方。这个号称西半球最高的室外观景平台在周围高楼林立的衬托下,也显得黯然失色,不过这不妨碍它成为一个有趣的设计,游览者可以顺着花瓣的走向旋转着上升或者下降,也可以在最高点静静的远眺流淌着的Hudson河。
Hudson Yar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