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国家的历个五年计划如何制定,社会主义终极目标永远在那儿,成为我们前进的灯塔,确保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会偏航。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促进每一个生命体的幸福健康的成长。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人,成长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成长为一个具有幸福完整生命的人。在这句话里,第一个关键词是:“人”。为什么说这是最关键的?因为我们走在大街上,走在商场里,或者其它什么公共场所,不时会偶尔地被“猪”撞了一下腰。这些个“猪”,未必不幸福,未必不完整,但是,他们就是“猪”,不会做“人”。
一撇一捺谓之“人”,二人谓之“仁”,“人”与“仁”同音,绝对不是偶然的。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创造智慧。人者,仁也。二人同心,相互支撑,相互扶持,精诚团结,相濡以沫,是谓“仁”,是谓“人”。不仁者,不是人。一个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心里只有自己的小九九的人,绝对算不上纯良的人。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这是非常困难的。古人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将识人上升到智慧的层面,可见识人之难。认识一个人很容易,了解一个“人”很难。所以古人还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近日游走于简书,很多友友讲,辨析一个人的人品,可以观察其孝顺父母的深情真意。一个社会人总会戴着厚薄不一的面具示人,但有两个场景下,面具会悄然滑落,一个是面对子女时,一个是面对父母时,如果说尚有人面对子女时都有一副薄薄的假面具,那么面对父母时鲜有仍戴着面具的,戴着面具也不管用,因为“知子莫若父”,在父母面前,就是一个脱光了裤衩的裸人,无论良莠善恶,装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肯定不会是好人。试想,一个对生养自己的骨血至亲都没有真心,怎么可能对其它不相干的人有真心呢?除非有利益关系,那也仅仅是“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不可能是真心,也不可能有真心。不是动辄谈美德吗?《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乔叟说:“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一个不能真心待人者,算是“人”吗?至少存疑吧。
不孝顺的人,不可交。但并不代表孝顺之人便可交。古今中外身为大孝子的恶人并不鲜见。文学作品中,比如薛蟠,是孝子,但他却是《红楼梦》中最恶劣的纨绔。不管作者是带着多少悲悯来看待其笔下的这个人物,但他草菅人命,便是不可饶恕的。不孝之人不是“人”,孝顺之人也可能不是“人”,孝顺与否同样不能作为评判人性的一个十拿九稳的标准,怎么办?
一位病友的家庭给予我们相当的启迪。
这是一个男有公司女有商城的强强联合的婚姻。说他们的家庭是富豪也不为过。仅仅四十多岁的两口子,却并没有因为身价不菲而心生娇骄二气,相反,二人皆谦和、低调,不张扬,与人为善,生意场上秉承富可劫贫不可欺的原则,受到当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生意场上的一对贤伉俪,背后是两个和睦的家庭。岳母家装潢,整套家具免费送;婆婆有电话,哪怕正在谈生意,也会不管不顾,立马回家伺候;男人晚上从来不在外面应酬,早早回家陪母亲晚餐,并携带着老母溜弯消食;如果老母亲对媳妇有任何不满言辞,男人都会巧妙地在婆媳之间周旋,必令双方都心满意足。两口子结婚二十多年,从来没有拌过一句嘴。这是一个大气的男人,一个孝顺的男人,一个智慧的男人,一个善于协调家庭各方面关系的男人。
在这个家庭里,有一大一小两个儿子。大的已经大二,为人低调、单纯,不事张扬,多年的同学都不知道他优渥的家境。其为人几乎就是父母尤其是其父的复制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对子路的教诲应该成为每一位为人父母的座右之铭。
有一个能平衡好家庭关系的父亲,甚至是不必进行所谓家教的。2022.07.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