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什么?孤独是晚上一点睡着,晚上四点便莫名醒来,外面的来往车辆喧嚣,我起床抽了根烟,刷了一会抖音,便觉得无聊。
我起床思考孤独,跟很多独处一样,总爱思考一些虚无的空虚的概念,但确又实实在在存在的感觉,孤独或许只有两种方式,一种享受孤独,一种害怕孤独,
奇怪,我内心平静,我说不出来是享受或是害怕孤独,房间里空空荡荡,孤身一人在这个房间,也孤身一人在这个名叫“成都”的城市,也孤身一人在这个世间,明白一个人就是如孤岛般在世间。
这样说起来好像略微显得有点孤独,残酷,又无可奈何的悲观一样,人好像不可避免的陷入虚无主义的意义!
但,这不就是人生的真相吗?虚无主义是存在的,但也是有意义的!将情绪独立出来 根本不必考虑孤独是好是坏,孤独只是一种客观的情况而已,很多事情都是一样,它只是真实存在的客观时候,不要用人主观的情绪或意识去思考是好的是坏的。
一个人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处境,所以人注定是孤独的,但可爱的便是,人只有面对这样客观孤独的事实,才能觉醒到人生的真谛,即世界不是以我为中心,我只是我世界地图的中心。
孤独是否也是一种感觉?即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不和别人接触就会有一种心理的孤独,人总是无意识追求社会性认可,大多人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为了情侣对象或朋友的认可,为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基于我们是儿子女儿,对象,朋友,下属或者领导的身份感而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讨好别人,(自己拥有讨好型人格,只是一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法接受自己害怕被拒绝,被别人瞧不起的感觉中,越是害怕别人的评价,越表现的畏缩,犹豫,恐惧,实际上害怕被讨厌的感觉, 除了自己,没人在乎)
所以可以说,我们不是在讨好别人 就是在讨好别人的路上!
功名利禄,升职加薪都在世俗的认可的主流价值观中,既然是主流价值观便是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但是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一定是对的吗?会不会是社会和国家机器里倡导和引导的价值观?又或者是自己的价值观根本没有,只是《乌合之众》说的为了加入某种社会性认同而选择个人价值观的牺牲而附和?
中国社会一直处于权谋文化和强者文化之中,内卷的趋势逐年上升,这因为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在中国社会上演!那么无可避免的,强者通吃,败者退场的强者文化越来越突出,你不成为强者,不承认或者没意识到这是一个激烈的社会环境,就会被别人抢走机会,从而成为弱者(当然这种氛围肯定会导致很多人的焦虑)
强者文化在美国文化里根深蒂固,他们的文化里宣扬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导者和创新者,这样强大的价值观逼迫他们必须不断的革新,不停的创造,他们的领袖为了强者文化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竞争法则,有能力者居之,不管任何国籍,任何肤色,任何人,这是一个良性的社会竞争圈子,那些没有能力的人们就给他们提供温饱,所以一个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一种客观的正确的文化指引,以强者文化进行创新,以人文主义包容弱者。
我们必须以责无旁贷,时不待我的观念对标这种价值观,这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推崇强者文化,追求成为强者,成为领导者,成为创新者才能改变这种被领导,被奴役的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