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下半年,我有一段时间是阶段性的迷茫,经常莫名其妙地流泪,反正内心有所坚持,不想妥协,又感觉自己走不出困境,不知道怎么办好。
最近看到陆奇的一篇采访,让进入30岁以后的我对目标方向有新的认识和感悟。
他说:“20岁需要做让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学、快速失败。30岁你要让自己可以走得远,建立一个核心支撑体系能让你走得很远。这个体系包括你的身体、你厚实的家庭基础和几个志同道合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一个人到了35岁,到了打造产品的黄金时段,我已前很关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才,因为他/她已经犯过不少错,他/她最需要做一个好产品让他/她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本质提升。
40岁后,理想情况是找到一个可以让你淋漓尽致去发挥的舞台,一个人的才华和一个公司的才华只有在真正被释放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如果这个舞台是你自己的最好。
找到问题的核心,即:无论创业还是在大企业里从业,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来让产出最大化,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满足?
再找到核心的解决办法,即:
设计一个「马拉松快步跑」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心态。
第一:要意识到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
第二:这场马拉松的速度需要很快,因为现实世界中,任何高价值的东西——创业公司、大企业的好岗位等——都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你需要保持速度并持续领先。
设计这样一个工作节奏和时间管理方式,很类似在高速公路开车。”
陆奇说:「你需要保持一个均匀的高速,然后时不时的加速一下,再回到之前均匀的高速。你要避免过度频繁的加速、减速。就像一辆车,如果一直都是高速前进,只是偶尔减速一下,这对与一辆车的损耗是很低的。但如果一辆车过度频繁的突然加速、减速,会对这辆车带来巨大损耗,不用多久车就可能垮掉。
因此,你需要设计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工作和生活节奏,这种节奏是你可以保持住的高速,而这个高速可以给你带来最大的效率。同时,你也需要设计这个日程节奏,让它可以应对突发变化,可以时不时的冲刺一下,比如偶尔过度加班让工作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然后迅速回归之前的速度。必须避免经常性的透支,经常性的拼命追赶截止日期,经常性的处于疲累状态。身体和精神上偶尔透支可以补回,不可长期透支。」
跑一个高效率、可持续、并且可以应对临时突发状况的马拉松才是关键。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4462/dcbe3997da8ed5a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