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不入的理论框架。刀枪不入说的是自身的问题。我喜欢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现在的想法就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你会经历什么,得到什么。是你决定了你自己,不是外界环境决定的。环境是可以对我们进行塑造,但还是要通过我们的允许与接受才可以完成这个塑造的过程。反馈互动是个相互的过程,你完全可以选择接受或是不接受,对抗或是投降。你看这本书上来两章讲的都是刀枪不入,这不都是在强调你的自身问题吗?在你想走出去之前,你首先要保证你的能力达到了可以走出去的水平。
这让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在社会中你的绝对力量有时不太重要,你还是要看到你的相对力量。在你能力不足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一个你适应的范围先进行锻炼。等你的能力提升了你在进入更高级的赛场。现在新手村练好了再说。如果上来就进地狱场,你不就是去送人头吗。人在社会中也像在游戏中一样。你要不断的升级自己。能力提升了就要到更高级的战场。总在新手村玩也没意思,总在高级场玩也会让你失去信心。游戏是虚拟的,人生是现实的,但是原理都差不多,游戏不也是来自于现实吗?那些沉溺于游戏的人完全可以把现实当做游戏来玩,这样不是更刺激。只不过游戏可以重来,人生不行;游戏进度更快,而人生必须一步步的走。只要还没有死,人生就是一场无限的游戏。把人生当做一场刻意练习,当你可以玩的很好了,就要给自己增加难度了。
还是回到这本书吧。下面书中提到了刀枪不入的四块基石。心理学、生理学、实用主义、哲学。这都是我感兴趣的。遇到一本对应你认知水平的书也算是一件幸事。我的认知水平刚好让我可以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给我启发,让我思考。有我熟悉的东西,又有我还不了解的东西,通过熟悉的让你知道更多你不知道的,这样才有意思。如果看一本完全不知所以的书,那就是一种折磨,就像是看康德的书,态特么的痛苦了。我承认我水平不行,但我也要说,你就不能好好写吗。说人话就那么费劲吗?我不能否定我的水平实在是有限,但是也不能不承认一些作者就是在故弄玄虚,故意写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不过绝大多数书还是好的,遇到那些狗屁不通的不读就罢了,好书有的是,干嘛非要去读那些读不懂的呢。
读书也是种刻意练习,读小说是休闲,读有点难度的书是学习,读完全看不懂的书就是自找苦吃。在舒适圈,成长圈,崩溃圈中你也要不断的切换,你需要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书这个东西,还是要多读,只有读多了其中的规律你才能发现,通过书你也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水平。
看待问题不能总是孤立的看,一切的存在都是成系统的,都是大系统套小系统,或是各个平行系统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总之就是从来不存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也没有一个单独存在的问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你也是要有体系的,我们认知的开始是有起点。有了一个切入点,继续的深入就会发现一个个的系统。啥叫顺藤摸瓜,我们的认知就是顺藤摸瓜,只要你摸,你就永远也摸不到头。就算是顶尖的科学家,也只能说他不知道,而不能说他知道了所有。你知道的越多,你就更清楚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更多。这特么的是指数级别增加的。就像我看一本书,总会因为这本书又买几本书。因为在书中我又发现了我感兴趣的不懂的东西。学无止境,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过如果真的存在一个万物的终点,一切真的有个终极的答案,我想我们的世界也就没有意思了。没有个答案、结果才促使我们不断的前进。
这四块基石又可以引出很多的东西,每一方面又都是无止境的。但是如果你要想解决一些问题,就不能无限的追究一个问题,只要找到你需要的东西就行了。就像是这四块基石,你不需要过多的深入,你只要了解到可以解决你眼前问题的程度就可以了。还是要带着目的去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解决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是为了穷尽所有未知。我们也做不到,未知都是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慢慢探索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