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岁月和人生:两代人眼里的好东西

岁月和人生:两代人眼里的好东西

作者: 鸿飞冥冥弋人何篡 | 来源:发表于2020-11-17 23:36 被阅读0次

    我们和我们父母那一辈的人眼里的好东西是不一样的。

    这是我结婚以后直到有孩子的这几年间想明白的一个事儿。

    在我小的时候,刚上学那段时间前后,每家电视台在下午5点到7点之间都在播放动画片,那是属于孩子们的时间,我要一直守在电视机前度过那两个小时。

    从《人参王国》到《啄木鸟》,从《葫芦娃》到《超能勇士》,从《九色鹿》到《舒克和北塔》……

    那时候电视台没有外国动漫的版权,到邻居家看《狮子王》也能让我挪不动步子,后来家里买了DVD,我弟弟也从城里拿来了《猫和老鼠》合集,我才能一整天一整天地连续看下去。

    稍后一点,日漫涌进来了,国漫日渐式微,首先是哈密台、十三师台这样没名堂的小台开始放《奥特曼》了,虽然常常毫无预兆地切换节目,即使每天蹲守也不能保证看上完整剧集,但这巨大的会变身会发射激光的超人简直是我们最大的偶像。

    我还记得一年级的时候在班级元旦活动上登台唱过一首自己根本不懂啥意思,全凭硬学日语发音记下来的《奥特曼》主题曲,韩老师还奖励我一根铅笔。

    我还记得袁德宝是画奥特曼画的最好的,他把整个奥特家族全都画在一张纸上,中间站着奥特之父、奥特之母,两侧分立着众多兄弟,让我们都无比羡慕,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葛老师、舒老师没有发现并进一步培养他的天分。

    我还记得后来迟宏斌还迷了《七龙珠》很多年,孙悟空在100倍重力环境下拼命训练的场景甚至成为了他在学习上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

    我也记得上了大学以后黄祥使劲追完了整部《海贼王》后对我们没看过却发表的议论嗤之以鼻。

    随后我们发现个别人居然拥有真人奥特曼模型玩具,那个羡慕就更深了。

    看着我天天念叨“奥特曼、奥特曼”而不可得,爷爷奶奶心疼孙子,让我叔叔从城里买来给我玩,但我发现那是最普通的一版五个奥特曼加一个怪兽,既没别人的大也不能转动头和腿,于是还是天天念叨“奥特曼、奥特曼”。

    等爷爷奶奶有机会进城的时候,他们又为我买来一本《雷欧奥特曼》画册,可是我们能接触到的动画故事实在太少了,因为只看过奥特曼、泰罗奥特曼的故事,所以我始终觉得雷欧不如他们帅。

    对于这一点,父母始终不能理解——“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

    可那时的我完全无法理解不吃饭就没法干其他的道理,只是觉得唯独不能缺了奥特曼。

    再后来,各个大一点的地方台都有了日漫的版权,于是《四驱小子》《四驱兄弟》《水冰月》《数码宝贝》《铁甲小宝》取代了奥特曼成为了我们心中的偶像、回家的盼望和课间的谈资。

    有段时间我偷家里的钱买卡布达、蝎子莱莱、三角箭、幻光流星买到发疯,后来事情败露,只好就此打住。

    一方面,母亲始终无法理解,就这么个小玩意儿就值几十块钱?另一方面,母亲更不理解,那些都是我喜欢的东西,既然掏了钱,为什么父亲还要付之一炬呢?

    《游戏王》就是典型的地方小台跳跃性播放的结果,一上来我看的就是三个头的青眼白龙大战无限繁殖的小精灵的镜头,于是开始收集烟盒子自己画游戏卡玩。

    《火影忍者》也是小升初那几年看的,有次王迪为了赶上看片,放学后专门先跑到离学校近的我家,看完才回自己家。

    初中的时候,我们开始听流行歌了,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抄歌本,里面抄录着孙燕姿、阿杜、周杰伦、林俊杰、SHE、蔡依林、小刚、潘玮柏唱的动感音乐。

    那些年我最喜欢周杰伦,因为我觉得阿杜的歌几乎全是什么被女人甩掉的主题。

    恰逢我们那个地方刚兴起了一个电视点播台,打电话点一个四五分钟的节目,包括动画片,T台秀,歌曲什么的,三块钱一次,这是个新东西。有意思的是我妈说别人掏钱点了,我们免费看就行了,我竟也似懂非懂地认可。

    《双截棍》这首歌在那一天晚上被点了出来,配合动感的音乐、狂野的MV,我被震撼了——原来世界是这样的!

    从那时起我义无反顾、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上了周杰伦,买了借了许多许多盗版光碟,用掉了一个一个周六周天的下午去听去模仿。模仿当然是最重要的,一个年级的男生中模仿的像的那个就是好的!为此我们改变了对洪亮清晰字音的追求,转而疯狂地为自己耍酷时的吐字不清而自豪。

    同时,我们迷恋上了打乒乓球,薛志宏、姚长青、车双龙、罗丁奎和我都是种子选手,我最喜欢在周末叫上罗丁奎,买上三四个球,到学校专门练习那种来回大力拉球的快感,直到5毛钱一个的球全被我们抽烂为止。

    上了高中,我们开始和城里的孩子接触,他们比我们潮,比我们先进,而且城里的一切都让我们觉得无比新鲜,兼之小学的体育老师早早地为我们种下了自卑的种子——“等到你们从小地方出去了,人家都会指着你们说,看那些穿布鞋的,都是二场出来的!”

    所以我们既不愿意穿布鞋,也不再满足于便宜的胶底球鞋,就算我们穿不起耐克阿迪背靠背,我们也要穿安踏,穿匹克,穿361度,管它三百还是四百呢!

    像我就看上了一款白色的400多块钱的361度,回家给母亲一说,她倒也没有反对,只是告诉我下次周末要全家出动去捡棉花挣回那双鞋钱。

    母亲当然舍不得真的让我全凭自己的力量去买鞋子,只是要让我适当地体验劳动的辛苦,进而懂得珍惜。

    刚进城那些年,我们身上的标配是清一色的运动风,运动外套、运动裤、运动鞋……某次我姑姑在市中心碰到我,立马拉着我去安踏打折区里淘宝。她给我买的那条灰色的运动裤,我一直穿到上大学。

    我姑父也特别喜欢小孩子,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他给我买了两本哈利波特,分别是《魔法石》和《密室》,因为这是系列最初的两本,也是最便宜的两本。

    母亲本来反对我看魔幻故事,因为之前她就对《幻城》嗤之以鼻,但没想到她也被我发展成了哈迷,进而把雅莉阿姨也发展成了哈迷,后来雅莉阿姨陆续买来了《阿兹卡班的囚徒》《火焰杯》《凤凰社》《混血王子》《死亡圣器》,我们都读得特别爽,母亲读《死亡圣器》的时候我快该高考了,于是她还背着我偷偷地读,生怕我分心!

    高中的时候我们还开启了对NBA球星的崇拜。我买过一个笔记本,每一页的左下角都画着一幅球星的肖像,并配上他们的绰号,那时我知道了石佛、小飞侠、小皇帝、闪电侠、答案、真理这些名字所代表的光辉事迹。

    快毕业的时候,部分人手里拿上了手机,他们坐在教室的后排上课偷偷地看图文直播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但上大学后拿上手机的我也继续把这项事业发扬光大。

    图文解说们要高速汇报现场战况,难免打出错别字,但偶尔“德隆蒂·韦斯特随风潜入夜,偷袭篮下得手”的妙语还是让我大呼过瘾——那种灵动的身形跃然屏幕上。

    我之所以坚持看了很久的图文直播主要是因为没有笔记本电脑。到大三拥有了一台弘基后,终于能够像其他人一样想看什么电影就看,想听什么音乐就听,想打什么游戏就打了,真是过瘾得很!

    我小的时候没怎么接触过游戏机,玩什么都是输,因此也没太大的兴趣。

    但开始的时候是很有吸引力的,第一次在蒋茂盛玩得忘乎所以,哪怕自己不上手只是站在旁边看也不愿回家,还是母亲挨家挨户地找,才把我拎回去。

    某次过年我去余继刚哥哥家玩拳皇98 ,他只让我选了一把厉害的人,我也就赢了那么一次,之后他就限定我选人了,我只能选火舞这类女将和一个像小偷一样手上有爪子的老汉。

    某次我和罗丁奎去蒲楠家玩,明明是去为他通关三国游戏出谋划策,但他爸爸还是一个劲儿地夸我们学习好。

    某次寒假我借了别人的插卡游戏机一玩一整天,母亲竟也参与到淘金者一边挖金子一边躲避吞噬者的路线规划上来。

    可就是因为在对战类游戏上的不开窍,我到现在也一直不喜欢玩游戏,即使后来有了先进的PS2,即使孔志文和黄祥在地下城里大呼过瘾,即使李尧力邀我去峡谷奋战五排,即使韩队、彦民哥和瑞博哥在吃鸡战场疯狂喊话,我也毫不动心。

    工作这些年,忙于应付文案工作,连成年后自己培养的读书、写东西、看格莱美、关注公告牌这一类的爱好都不能长期坚持,更是远离了以前自以为的那些好东西。

    反倒是抽烟喝酒的事业不断被我们发扬光大,直到身体报警才略略收敛。

    与此同时,我想到了这个题目:两代人眼里的好东西。

    从小到大,在我们眼里好东西是玩具,是名牌,是明星,是游戏机,是电脑……

    但在父辈眼里,这些全都不是好东西,在他们看来这些没什么价值,娱乐可能在街头巷尾的谝传子之中,也可能在电视节目里,但绝不在虚无缥缈的“牌子”里。

    在我父亲眼里,他自己种的白萝卜、西瓜、哈密瓜是好东西,自家院子里的红枣树、葡萄树是好东西,他自己养的牛和羊是好东西,不然他不会费劲巴拉地把红枣和葡萄寄给我,把整只羊背给我。

    在我母亲眼里,她自己到山里亲手拔的沙葱、茭蒿、野芹菜、野蘑菇是好东西,她自己亲手酿的葡萄酒、桑葚酒,自己做的饺子、面条、酱菜、醪糟是好东西,不然她不会把野菜洗干净冻成冰疙瘩带给我,手把手教给我各种做饭的技巧。

    在我老丈人眼里,在他种的棉田里专门留出两行地边边上的、不打药的棉花是好东西,不然他不会单独摘回来打成网套寄给我结婚用。

    在我老丈母娘眼里,邻居家自己养的鸡下的蛋是好东西,在田地边边上拔的蒲公英、打过霜后的苦瓜秧是好东西,不然她不会在来帮我看孩子的路上专门带上这些。

    ……

    乍一看,好像在我们眼里花钱能买到的、贵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在父母那一辈人眼里花钱买也买不到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我想,这大概是一个商品化大潮涌动后的结果。

    很长一段时间,在我们眼里有本事等于有钱,有能力等于能挣钱,有学问等于能把学问变成钱。在我们看来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再换一种说法,我们身上之所以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还不够有钱。

    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比上一代强就是因为我们更能挣钱!

    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产业资本阶段,让钱转起来就是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缩减生产成本,增加商品流动,加快更新迭代。

    但扩大生产规模,大农业杀灭了环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让养蜂人无一例外全都给蜜蜂喂食蔗糖,也让我们的免疫力变得脆弱,缩减生产成本,让见效快的化肥取代了绿色农家肥,我们吃到了一串能长到半米长的无核白葡萄,喝到了关在禁闭室里一生只负责产奶的奶牛生产出来的高档牛奶,增加商品流通和加快更新迭代,让我们一两年以后不换个新手机都感觉好像哪儿不对劲儿……

    在金融资本阶段,这些经济实体也要退居其次,让钱替我们赚钱才是王道。

    但泡沫真的不会破灭吗?

    最近又提两个大循环。县域经济的抬头,无疑都与内需乏力、之前的“好东西”不再吃香密不可分,人们不再一味追求奢侈,而是想在非典型性的景区里找找自由的感觉,在干净但不富丽的农家乐里吃一吃妈妈的味道,这些都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域里所没有的。

    说着说着,好像父母眼里的好东西还真在外面买不到。小而美的东西是无法量产的,经济社会也是不能倒退的。

    当我成了家,才开始意识到我母亲会做的那些东西,什么熏腊肉、灌香肠,什么晾豆角干、晒杏皮子我都不会,对她来说一天劳动之后回家半个小时之内给我准备好一餐的简单,对我来说就变得特别的难,往往都是在外面胡凑合。

    当我有了孩子,才开始思考有什么办法给她也弄点好东西。孩子还小,只能从为她妈妈养好身体的角度去思考,最简单的也就是让她吃好。

    综上,我开始学习做饭,研究各种烹饪的技巧,也开始从米东商店的姐姐那儿买来农家饲养的牛当天现宰出来的肉,从永丰自助桃园买来户外散养的土鸡,从京东小哥那儿买来木垒县小作坊现榨的胡麻油……

    我老婆也是这样,她也开始自己学着熬些柠檬膏给我喝,还让我带给要好的同事尝尝……

    如今,动画片早已出了更符合现在孩子口味的系列,流量男明星越发得女里女气,新生代小花们却转向越来越中性的风格,科比已经像The Band Perry唱的那样死在盛年,多年过后友妈门也渐渐被人淡忘,我们站在三十岁的门槛上纠结的是这套售价6888的、不确定是不是学区的期房到底该不该咬牙入手,以及孩子的衣服为什么才穿了半个月就又短了这么多……

    大方向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孩子,我好像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认同父母眼里的好东西,也自觉不自觉地离自己之前以为的好东西越来越远。

    人生如注,岁月还长,且向前去看吧。

    (感谢热爱阅读的你,感谢善良的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岁月和人生:两代人眼里的好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cq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