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察了一下自己的习惯性用语,一般情况下,会先接纳,比如:是吗?好吧!我来看看……看过之后,就要分情况了: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用语会肯定,直接承诺或允许,比如:“行!没问题!我来吧!”如果我不愿意做,在外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脱:“我正好不太方便”“如果我忙完手头的事儿,有空的话”“你要是着急的话,可能指望不上我”……在家的话,我会非常直接的表达“我不想干”,假如被劝说,我的情绪就上来了,“说了不想了,为啥总是我去做?就不去!”
从寒假到开学初,与奔仔的互动还是限制大于允许,吼叫的频率挺高。吼叫的弊大于利,瞬时效果很好,像是拿着遥控器一般,我一叫就奏效。但是当孩子鼓起勇气反抗一回就会发现:原来我妈吼完以后就没招儿了啊那就好办了🤔相对于孩子“如此精明的发现”,露馅了的我们显得很被动,吼叫不能奏效以后,还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除了动手就是硬忍下来学本事,直到自己get到新技能。
我和老公选择了后者,这样的选择也有利有弊。比如,开学后第二周我就被老师请到了办公室,奔仔儿第三次钻空子不完成课堂作业未遂,被“当堂抓住”,认错态度还不够诚恳,我到办公室的时候,老师正被他气得深呼吸……
其实在接到老师电话时候,我想逃避来着,正好也在上自习课,无奈老师这边也不容商量,说完就挂了。我硬着头皮听完了奔仔在课堂的“光辉事迹”,所幸是在选择“硬忍下来学本事,直到自己get到新技能”的时候,我内心就做了各种“最坏不过……”的预设,他现在的表现也在预料之中。
“既然他不好的表现没逃出我的预料,那么我们坚持下去的话,好的表现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看到了这一点的我,内心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我和孩子相对而视,我一字一句地告诉他:“妈妈现在的真实感受是,如果可以选择,我更愿意选择小屹这样反应慢,但是不停地努力的孩子,而不是像你这样自以为聪明,想着偷懒的孩子。努力是自己的,而聪明却是爹妈给你的……”虽然我也顾及自己在同事们面前的脸面,但我明白比父母的脸面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并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选择了忽略掉自己的情绪向他正面表达,至于他这次能接受到多少,我不强求。
那天,我把他从办公室领出来以后,在他觉得我不允许他再去小饭桌的时候,我还是该干啥还干啥,联系了阿姨把他接走了。回到家以后,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揪着不放,继续“隐忍着学本事”。
当我能够在孩子们捣乱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可爱,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周五的时候,我迎面碰到了奔仔的班主任,打了招呼以后,老师主动告诉了我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不仅纪律好了很多,学习方面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书写工整,及时改错,听写满分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我真心地向老师表达了感谢,老师也鼓励我继续努力。
回到家,我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分享给了家里人,及时肯定了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当时就开心得笑了,接下来的一天,他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参与做家务,陪伴弟弟。“孩子真的是可以宠一宠的”,我告诉自己。
直到周日的中午,因为吃饭打断了他游戏通关,他又开始了各种耍小性子,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忍耐快到极限了,他也感觉到了,又跑来“点火”:“妈妈,你要是不给我玩儿,我就一直烦你……”说完还嬉皮笑脸的冲我做鬼脸。我实话,我真的已经在找机会,打算“一招安静全世界”,正打算出手那一瞬间,大概是隐忍久了,一口气没运上来,“得,再酝酿一会儿吧!”想完,自己心里觉得挺好笑,不知道是哪儿来的灵感,“小爱同学,播放《我妈已经三天没有打我了》……”“噗嗤╮( ̄ ̄)╭啥?还有这歌”我刚说完,对面还在吃饭的老公笑喷了,“我其实也不确定是不是就叫这个,现在听来,是了……”
听着这首搞怪又有趣的神曲,全家人一下子就乐了,我感觉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下来,再转头看看奔仔,已然没了刚才撩逗我的“小贱样儿”,正跟着音箱哼歌呢。不过,又过了一会儿,听到他说:“小爱同学,播放歌曲《打妈妈》……”显然,已然超出了小爱同学的能力范围,我没接茬,搂上二宝睡了……
午睡过后,我和老公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活动,看着充气城堡一点一点饱满,直到在我面前完全屹立起来,我突然就有种顿悟:培养孩子也是这样吧,持续不断地给他们鼓励、打气,终有一天,他们会成为我们的也是他们自己的骄傲!
史蒂芬科维说,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四大天赋是:自我意识,想象力,同理心,独立意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