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case简单来说就是开发团队把开发好的需求或产品雏形,给产品相关干系人、专家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获取对产品的反馈,确认工作完成度,是否满足预期、是否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它是敏捷开发流程中的一个实践,一般适用于开发周期短,需要快速交付的项目。项目会通过这种滚动性的展示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让产品更贴近用户,同时尽可能的将需求变更前置,降低风险。通常情况下,需求 showcase通过后才能正式上线,在一个迭代周期内的新需求都需要进行演示,但也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在日常的项目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下面这些状况,让showcase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根本就没有showcase?
1、准备不充分
所有人就位,开始showcase的时候,发现环境没有ready,好不容易把环境弄好了,又发现体验包版本错了,导致showcase无法进行。
2、低级错误
终于可以演示了,却被参与者发现低级错误(界面显示错别字)和明显的bug,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3、问题无人跟进
大家聚在一起对功能吐吐槽,showcase变成了茶话会,然后散会啦,showcase环节形同虚设。
4、showcase太晚
产品马上就要灰度了,然而被专家们提了一堆意见,一改再改,上线时间一延再延。
那我们该如何做好产品的showcase呢?结合之前的经验,下面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流程方法,供参考和讨论。
一、准备阶段
1、Showcase时机:建议安排在每个迭代开发的系统测试前,越早发现问题,修改成本越低。
2、Showcase组织:组织者需要确定具体的时间(建议每周固定时间),提前收集要演示的功能内容、确定参加人员,预约专家时间。参加人员一般包括:产品、测试、开发、设计及各角色leader、产品专家、设计专家、部门经理等。可根据需求的重要程度选择不同级别的人员参加。
3、设置前置条件:满足前置条件才能进入Showcase环节,提高每次Showcase的效率和质量。
> 需求自检通过:自检条目可以包括showcase中常见的错误及一些基本要求,尽量避免演示过程中出现低级错误。
> 保证演示内容完整:不能是半成品,若涉及不同平台,至少有一个平台的流程可以跑完。
> 各角色体验通过:涉及需求开发的各角色,包括产品、设计、开发、后台等体验通过,如需给公司高层演示的需求可根据需要上升体验通过级别。
> 用户体验通过:预先进行用户CE(customer Engagement),一般由用研工程师根据产品特性挑选特定用户体验功能,记录用户的操作习惯、问题、意见等。CE发现的体验问题需要评估修改后才能进入showcase。
二、Showcase阶段
1、环境准备:提前准备好演示环境,包括演示设备,部署好需要演示的应用程序版本、演示需要用到的数据。一些重大项目和重要阶段的功能演示,演示者最好从业务的角度把产品要演示的功能尽可能的串起来,准备好演示的步骤和关键路径。
2、组织形式:一般采用面对面的会议形式,由组织者主持。产品经理(开发人员)按顺序进行演示,先介绍该功能的业务价值,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再进行演示。会上专家们根据演示结果反馈意见。对于手机终端类的产品演示,演示者还可以引导参与者按功能点进行一对一的实操体验。
3、全角色参与:尽量保证全角色在场,包括PM、产品、设计、开发及各角色leader,避免团队对反馈问题的理解不一致。
4、问题记录:组织者或专职人员负责记录现场反馈的问题,会后同步给与会人员。
三、问题跟进及复盘阶段
1、问题修改:showcase结束后,需求对应的产品经理(开发人员)需要组织开发团队(包括开发、设计、后台、测试等)针对修改点进行评估,确定优先级、责任人和修改完成时间,部分需求可能还需要重新评审功能逻辑以及交互设计。
2、问题验证:开发修改完后产品、开发、测试协作一起验证关闭问题,重大的改动还需要再次进行showcase复盘。
3、复盘:showcase会议需要对上期的需求修改点进行复盘。针对每个复盘需求上一次问题的修改情况进行演示,确保每一次的修改都有闭环。
4、过程改进:组织者可以针对每次showcase出现的问题记录、分析和总结,完善自检list或优化现有的showcase流程。
总结
showcase的目标观众,往往是决定需求是否能上线,是否认可团队开发功能的重要人物,因此在showcase过程中表现出专业性和高效性非常重要。上述方法提供参考,相信大家的showcase一定会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