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叶紫:是如何把6岁的儿子培养成“全世界最小的作家”?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之所以,以为题写《杨叶紫:是如何把6岁的儿子培养成“全世界最小的作家”?》博文,主要是,一个母亲向我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儿子10岁多了,还不会写作文,作文课写一个字,她儿子半个小时还写不出来,为此,她儿子还上过作文培训班,作文培训班,对于她儿子也无济于事,于是,我向她推荐,让她儿子从写日记开始,她母亲问,日记怎么写?你就告诉你儿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3个月以后,她说孩子不怕写作文,会写作文啦。
其实,孩子坚持记日记,好处多多,不仅可以练一下笔,而且还培养孩子观察能力与想象力,同时,最重要的能够积累写作材料,为以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告诉这位母亲,一个4岁半,就开始写日记,通过写日记的方式,仅仅6岁就成为“全世界最小的作家”的真实故事。
这位母亲说这是真的吗?
我说,那还会骗你?你不相信的话,可以百度一下吗。
基于此,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写作文上路上,少走弯路,这就是,今天为题写《杨叶紫:是如何把6岁的儿子培养成“全世界最小的作家”?》博文目的。
杨叶紫,母亲教育家,作家,早期儿童教育专家,母亲教育专家;“中国家长十大教子必读”丛书——《窦蔻妈妈教子笔记》的作者。
现任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王东华母亲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编辑。在她的引导下,她的孩子窦蔻3岁即自己可以阅读各类少儿书报杂志。6岁创作《窦蔻流浪记》,引起国内外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新闻调查》《新闻夜话》等栏目、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侨报》、香港《明报》、台湾TVBS电视台、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内外百余家媒体先后对窦蔻进行了采访。窦蔻在家上学10年,获得美国十所大学录取通知书,现在美读书。
据报道“窦蔻4岁半时,母亲杨叶紫就开始教他写日记”,这些我们可以从杨老师著的《窦蔻妈妈教子笔记》与《玩出来的神童:窦蔻妈妈亲子游戏》书中看到。
窦蔻,出生于1994年10月20日,七个月时,因家境贫寒,随父母走南闯北四处漂泊。
1岁,从“横竖撇捺点弯勾”开始,认识了几百个字。
2岁,从父母以童话、笑话和漫画等形式,让他学习字、画画儿。
3岁,学会查字典等工具书,自己可以翻阅各类少儿书报杂志。
4岁,回到家乡,开始学习小学课本。
4岁半,开始写日记,发表第一幅画作。
5岁,发表第一篇童话、第一首儿童诗和16幅画作,此后陆续发表童话二十多篇。
6岁,创作《窦蔻流浪记》,引起国内外媒体和社会的关注。(来源于 窦蔻 百度百科)
杨叶紫最值得自豪的是2001年,六岁半的窦蔻写出了11万字的作品《窦蔻流浪记》,被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为“全世界最小的作家”。
窦蔻的母亲杨叶紫说:“我很诧异于他能说出那么多有哲理的话,当时正赶上一些少年出书热,比如韩寒,于是我就让他试了试。”
他小小年纪就成为中国、香港地区、英国、美国等各路强势媒体追逐的焦点;“窦蔻现象”在社会各界人士之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争论;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都在关注:窦蔻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窦蔻母亲杨叶紫的童年经历与接受的家庭教育。
第一节 窦蔻母亲杨叶紫的童年接受的怎样的家庭教育?
正如窦蔻母亲杨叶紫说的那样“我的童年经历跟《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老师在他1999年版的书第4页写到的《我的生活故事》章节里描述的情景有些相似,只不过他是从小跟着他的外祖父母生活的,我也不怎么挨打,但与最亲的人的情感的生疏和自身情感的缺失的感触却是一样的,没有这些经历的人是感受不到的。随着岁月的久远,人事的变更,有些事释然了,但留下了思考。”
“因此,对他书里的很多观点和理念深有同感,比如:‘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蓝的手’,‘亲生后母现象’,‘识社会者为俊杰——郭子仪才高寿高的原因是不轻狂,居功自傲等,有关张良、圯下老人的故事’”……
“我也在生活中切实地应用,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个好母亲。现在回头望望走过的路,好庆幸在那么艰辛的处境下,我依然坚定地跟着孩子没放弃,也是需要感谢王东华老师《发现母亲》书里的语句的激励的。”(来源于杨叶紫的博客)
从上面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窦蔻母亲杨叶紫的童年,没有享受的母亲的教育,母亲的关心,母亲的爱护,可是,杨叶紫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女人,她在王东华老师《发现母亲》书里,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那么,杨叶紫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2004年,而杨叶紫将自己孕期、孩子在婴儿期和幼儿期的一些教育心得录入《窦寇妈妈教子笔记——我怎样让儿子6岁成为大作家》一书,由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窦蔻生活和学习的道路上,日记,无疑是一直伴随他、促进他健康成长的要诀之一。我们可以从他提供的已经公开的日记和他的母亲早教日记的方法得到证明。
下面,我们就从《窦寇妈妈教子笔记》一书,看杨叶紫是如何把6岁的儿子培养成“全世界最小的作家”?
第二节 杨叶紫:写日记让儿子是全世界最小的作家
杨叶紫说,少女时代,她就梦想着长大后要当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长大后她终于当上了妈妈,儿子窦蔻——这个可爱的胖娃娃将“妈妈”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称谓奖赏给了她。
也是,她欣喜、激动、感叹生命本身,和创造生命的神奇。
但更出乎她的意料的是,在她对儿子窦蔻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早期教育之后,使她创造出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奇迹:四岁写日记,五岁发表诗歌、童话和画作等,六岁创作并出版了十万多字的长篇自传《窦蔻流浪记》,次年被台湾高富国际集团买断版权,并出版繁体字竖排版,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少年儿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新华日报等等国内中央级、省级约有一百多家强势媒体均做了连续报道和讨论,海内外及国内省级以下大约一千多家媒体都有广泛报道和关注。
美国《华侨新闻》、英国《每日电讯报》都派记者来我家中拍了个彻底,重头报道后,《泰晤士报》、《太阳报》、《法兰克福快报》等相继转载。印尼《国际日报》、日本《读卖新闻》、《众和报》、台湾TVBS电视台、《中国时报》、《联合早报》、香港《明报》、《东方日报》等都做了连续报道。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还称:“窦蔻创造了世界奇迹,他是全世界最小的作家。”
中央电视台曾先后6次采访他们,3次特邀她家里飞往北京,尤其是颇具影响的中央台一套大型栏目《新闻调查》和中央台十二套品牌栏目《新闻夜话》等,更是以上下集的形式连续播放过几十次,并将窦蔻评为2001年和2002年全国年龄最小的新闻人物。
这些家长着重关心的问题就是:窦蔻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早期教育真的那么神奇吗?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天才或者神童?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
杨叶紫记得,“当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调查》的一行人马专程来我家采访我们时,我对主持人说过这么一句话:‘零至三岁是儿童潜能的关键期,不仅是一个孩子潜能的关键期,而且还是一个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的重要基础阶段。四至六岁则是在零至三岁的基础上的重复、加强和提高的过程……。’”
“为了解开萦绕在众多观众、读者和家长心中的谜团,并应各界父母亲的要求,我就站在母亲的角度,将自己在孕期、婴儿期和幼儿期有关早期教育的一点一滴,精心整理成书,以飨对早期教育关心的社会各界年轻的父母亲们。”
杨叶紫说:“我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母亲,当听到一些在理论上玩弄文字游戏的所谓专家学者夸夸其谈“早期教育有害论”的时候,实在是感到荒唐可笑,我只懂得一个朴素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窦寇妈妈教子笔记——我怎样让儿子6岁成为大作家》 九州出版社出版 2004年10月 )
2004年,而杨叶紫将自己孕期、孩子在婴儿期和幼儿期的一些教育心得录入《窦寇妈妈教子笔记——我怎样让儿子6岁成为大作家》一书,由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下面,我们接着看杨叶紫写的“母亲需要知道生孩子是怎么一回事”。
第三节 母亲需要知道生孩子是怎么一回事
1994年元月21日
丈夫南下找工作去了,我一个人每天一离开寄居的祖母家,图书馆便成了我的最好去处。当然我是带上准备好的笔和记事本,有备而去的,希望能在一些报纸和杂志上摘抄到一些有关胎教和育儿方面的只言片语,回来后面对着摘抄的文字,慢慢地思考,同时想像着将要初为人母时的一些情况。
作为女人,婚后最感到害怕的事情就是分娩的问题。以前,无论是在电影的镜头里或文学作品中,还是听到一些有生孩子经验的老女人或少妇们诉说分娩时的艰难,都会让我感觉到那是相当疼痛可怕的。我多次这样想:要是能够提前体验一下就好了,那么人们由来已久对女人生育孩子就是遭受大苦大难的看法,就不会如恐怖镜头一样深深的印在我的心头。
这几天,我在报纸、杂志上有幸抄录到了这么一段话:分娩时要消除顾虑,保持宁静,子宫收缩时虽然有些痛,但应尽量忍耐或大口吸气,以减轻痛苦,宫缩停歇时就休息……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以上说的那样做了,就不会出现种种可怕恐怖的疼痛感。
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对我应该是利多弊少的。我随身带的本子上已经摘抄了几十页这方面的知识了。如: “临产标志”、“产妇分娩时应注意什么?”、“分娩时怎样与接生员配合?”、“该给新生儿准备那些用具”、“体操从婴儿期做起”和“看囟门,早知病”……等等一些好建议。
我这样思考:关于分娩时产生的恐怖疼痛的说法,是因为有些产妇缺乏科学的分娩知识,不知如何忍耐、保持安静,心理上过度紧张导致的,如果善于调节心理,适度放松,也许就不会那么疼痛难忍了。(《窦寇妈妈教子笔记——我怎样让儿子6岁成为大作家》 九州出版社出版 2004年10月 )
这是杨叶紫,在孩子没有出生的时候,作为孩子的准母亲与我们分享,很多准母亲关心的“产妇分娩时应注意什么”等问题。
实际上,母亲在孩子心目中影响是其他家庭成员无法替代的,母与子特殊的亲子关系始于婴儿孕育的那一刻,此时,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就对孩子开始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从孩子出生后,母亲很自然地,就成为孩子生活的第一个引导者——启蒙师,大多数家庭里孩子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时间最长,“母亲的一举一动,母亲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对象,所以母亲是孩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老师。
杨叶紫,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接着看杨叶紫,作为孩子的母亲,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在早期如何教育孩子?
第四节 让妈妈的爱陪伴着儿子成长
1994年10月30日
儿子胖,颈部、腋窝、腹股沟和四肢关节的曲面等皮肤褶缝处,由于汗液不易蒸发以及活动时摩擦充血,极易造成皮肤褶烂,因此每天都要给他擦洗。并且每次大小便后,我都要用柔软的棉尿布轻轻的擦干净,然后用温温的水将他的小屁股、小便处,凡是污染得到的地方,弄得干干净净。以免大小便中的尿素产生伤害儿子柔嫩皮肤的强烈的氨。
儿子吮吸着我的乳汁,我感到非常的快乐。也只有在此时,我才觉得天地间的和谐,不过如此。母子间的融洽和睦,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动人的情景。我尽情地让他吸吮,让他充分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我用手轻轻地掠过他的头、脸、后脑勺、耳朵……轻轻地抚摩他的小脚,是否温度适宜,凉不凉……
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我们还挖空心思给孩子布置了安静舒适的环境。我们在床的上方牵了一根红丝线,丝线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把一些金属盖子串在一起做成风铃,和气球一起挂在了红丝线上。用一串彩色皮筋,一头拴在儿子的手腕上,一头系在红丝线上,只要儿子的小手一动,就拉扯着气球上上下下地翻飞,风铃就叮咛当啷直响。虽然儿子现在才十一天,可是看到漂亮的气球,听到风铃的响声,他居然会用眼睛盯上几秒钟,手脚舞过来蹈过去,也不知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时不时的还美滋滋笑呢!
我总是默默地对着儿子说:“儿子谢谢你,使妈妈重新回到了童年时代。从此后,你成长我也成长,妈妈陪伴着你和你一起成长。”(《窦寇妈妈教子笔记——我怎样让儿子6岁成为大作家》 九州出版社出版 2004年10月 )
杨叶紫的“儿子谢谢你,使妈妈重新回到了童年时代。从此后,你成长我也成长,妈妈陪伴着你和你一起成长。”说明这是一个爱学习的母亲,这是一个对孩子负责的母亲。
视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母亲,如果,不学习“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那么,就不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不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
母亲之所以称为母亲,是因为孩子的存在,是孩子让我们成为了母亲。
其实,孩子是一本无字百科全书,今天,我们之所以做母亲,是让我们如何看这本无字百科全书?
一句话新闻,孩子就是上天派来教育母亲今天“重新学习”的天使;母亲教育孩子,就是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下面,我们看,杨叶紫,是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
第五节 杨叶紫,是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
杨叶紫,是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
1994年12月17日
“再也没有什么比做母亲的感觉更好了,我感激儿子给我了这么一个机会。”
“抱着儿子走在大街上,总有过往来去认识不认识的人,用喜悦的笑脸看看我怀中的儿子,又看看我。不知是欣赏儿子的可爱呢?还是羡慕我做母亲的安详、幸福?总之,这种自豪和骄傲是儿子带来的,由此,我更加疼爱我的儿子,也由爱儿子而爱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儿子以旺盛的生命力在成长,而大自然中无数的生命也跟他一起蓬勃地生长。窗外高大的水杉树,被风吹得摇来摆去,好像非常想将自己的枝叶伸进窗内,来探望探望屋里的这个鲜活的小生命。”
“每当儿子安详、信任的躺在我怀里的时候,我为现在的职责感到由衷的自豪,人世间没有人会如此的信任你,并且丝毫没有防范、毫无保留地把你当成了他生命中的依托。的确没有别人,只有儿子这样的对待你。在你感受到这种信任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怎样?我却是好感动好感动,我会轻轻地拥着他,紧贴在我的心旁,让他聆听妈妈心跳的声音,我会对他轻轻说话,轻轻地用我的额头对顶他的额头,或是用脸颊摩挲他的脸颊,让他感到他信任妈妈,妈妈也信任他、爱他、关心他。”
“虽然已是冬天,我们给儿子穿得都不太厚,因为要让他的手自由自在地活动,要让他的手能触摸到妈妈的皮肤,如脸呀、手呀、乳房呀、让他感觉一下妈妈的皮肤跟他的皮肤有什么不同,母婴的肌肤触摸,能增进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能融洽亲情。也可以让孩子触摸皮肤以外的更多东西,如各种质地,各种形状的物体,衣物、棉袄、海绵、布娃娃、毛线球和方形、圆形、三角形……可以更好地训练孩子手的触觉。”(《窦寇妈妈教子笔记——我怎样让儿子6岁成为大作家》 九州出版社出版 2004年10月 )
杨叶紫,作为孩子的母亲,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受的母亲无私的爱,真是难能可贵。
下面,我们接着看,杨叶紫,作为孩子的母亲,在条件的情况下,如何给孩子制作玩具?
第六节 杨叶紫,如何给孩子制作玩具?
杨叶紫,如何给孩子制作玩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准备的候补玩具有:一次性的易拉罐空盒、塑料瓶或罐头瓶的盖子、不再使用的钥匙等等。只要悬挂在儿子的床头相互碰撞时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的器具都可以。但是不要使用一碰就碎的东西,如玻璃、陶瓷等。”
“第一布:将易拉罐空盒、塑料瓶和罐头盖、不能使用的钥匙等,用水洗干净并消毒。把有棱角,会伤人的地方用砂纸打磨平滑。有洞眼的,如钥匙,用结实的绳索串起来;没有洞眼的,要设法打洞眼,以便可以串成一长条。也可以在易拉罐空盒里装上弹珠、玉米、黄豆之类的东西,然后将罐口封紧,滚动或抖动着它都会发出声音。并且还会因为罐子里的物品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当然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乐器哟。”
“第二步:不同的器具碰撞之后,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最好是按照发出声音的强弱、高低来搭配,然后串连起来。但是这个搭配方法不是绝对的,也可以用不同形状,但是大小差不多的对象串联而成。比如:我就用形状不同,大小一样的钥匙做了一个手摇铃铛,音响效果还蛮不错的。”
“第三步:串联好之后,先试一试发出的声音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满意,就重新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第四步:做好了的摇铃,为了取用的方便,就放在靠近宝宝床头的地方;风铃等需要悬挂的铃铛,就悬挂在婴儿床上方,宝宝睡觉时摆放脚的位置。”
“第五步:只要宝宝不睡觉,任何时候都可以让这些会发出声音的精灵们显现一下自己的身手。当宝宝哭泣的时候,在他面前摇手中的铃铛,好听的声音打断了宝宝的哭声,他的不愉快情绪顿时消失了。露出一副若有所思,想探究个明白的表情。”
“妈妈这时停止摇动铃铛,会发生什么事情啊?可能宝宝会因为声音的突然终止,而又想撇嘴唇、皱鼻子地想哭呢!看见这种情形,妈妈赶快再摇动铃铛,宝宝的哭鼻子表情又被打断了。如此反复多次,宝宝就喜欢上这种玩法了。”
“如果宝宝有兴趣,就让他自己拿着摇铃试试。”
“游戏成功的关键是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宝宝的表情变化,如果大人心烦意乱地只顾不停地摇晃铃铛,想立即让宝宝停止哭声,宝宝会因为铃铛不断地响动,而发出嘈杂的声音,吵闹、哭闹得更加厉害的。不信,做大人的自己尝试一下,你肯定也会被吵得心慌意乱的。看来,逗宝宝也是要讲究技巧和艺术的。”
“在人之初,宝宝们不会因为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是否高档而烦恼,也根本不会在乎玩具的高档、是否品牌而发脾气。但是如果没有父母的爱,他就会变得郁郁寡欢。”
“拥有了既富有童心,又懂得婴幼儿的心理。还能用简单、随机的方法给宝宝带来欢乐的父母,才使得蔻儿不论是在初来人世的时候,还是在以后流动不定的生活中,都能够保持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的势头。”(《玩出来的神童——窦蔻妈妈亲子游戏》:海天出版社 2007-06-01)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应该为这个聪明的母亲点32个赞,为了孩子的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杨叶紫,作为孩子的母亲是非常合格的!!
窦蔻成长,主要来源于她和儿子从怀孕到出生就建立起的良好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又来自于各个阶段趣味不同同的亲子游戏——玩中学,学中玩,会玩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
杨叶紫用她的方法教育出来的儿子,一入学就连跳四个年级,直接入读小学五年级。
那么,玩中学,学中玩,会玩的孩为什么是聪明的孩子?
第七节 玩中学,学中玩,会玩的孩为什么是聪明的孩子?
玩中学,学中玩,会玩的孩为什么是聪明的孩子?
我们先看学前教育,是“学”的教育?还是“习”的教育?
一、学前教育:是“学”的教育?还是“习”的教育?
什么是幼儿学前教育?
幼儿学前教育,一句话,就是培养儿童终身学习的习惯!
如何培养儿童终身学习的习惯?
还是一句话,就是把“播种”的“春天”还给我们的幼儿!
为什么?
我们先看“幼儿的学前教育是‘学’的教育?还是‘习’的教育”这个问题?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习”的教育,不是“学”的教育。
为什么说学前教育——是“习”的教育,不是“学”的教育?
下面我们再看学前教育的方式是什么?然后分析、探讨“学”和“习”的关系——
学前教育的方式是什么?
1.学前教育:儿童“学”无定法、“习”无定时!
学前教育无定法,怎么个教无定法呢?无定时?
教无定法、教无定时,那就是大自然就是课堂,树木、花草、沙子、泥土等等就是最好的教材;幼儿的生活即课堂,学习、玩耍无明显界线,学也是玩,玩也是学。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时间。
对幼儿的教育应做到活动无定时。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知识学本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是孩子们的“工作”。幼儿喜欢游戏就如同他们渴望阳光和空气那样自然。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游戏,是儿童的语言;
游戏,是儿童的“习育”、习的教育。
游戏,正如杜威所言:“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也就是说,儿童通过游戏,可以一边探索着世界、一边尝试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能力,最终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向上,更重要的是越来越爱学习。
下面我们看,学前教育“学”和“习”的关系是什么?
2.“学”和“习”的关系
“学”和“习”是不一样的——
儿童的“学”:是“效法”、是“模仿”!
儿童的“习”:是“练习”、是“游戏”、是“玩耍”!
如果把“学习”被看作是单一的词话,那么,是否就是说“学习”呢?
其实,“学”跟“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学”的是知识、是能力,而“习”则是工作中的实践。
既然如此,是先“学”?还是先“习”?其次序如何?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以人的年龄段的回答:
对于上学后孩子来说、对于成人来说,其次序是先有“学”,后才有“习”。
对于儿童来说则是先“习”,后“学”。
这个“习”,学前教育的“习”就是我们对此敏感的“玩”字,就是“玩”;这个“玩”就是“学”;这个“玩”就是“无意识”的“学”、这个“玩”就是“有兴趣”的“学”、这个“玩”就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学”;如此这般的“学”,定会创造教育的奇迹,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则有“习”而无“学”,学前教育——是“习”的教育,“习”是无意识的吸收,实际上,幼儿小时候玩的“家家游戏”就是一种“习”与“学”二者之间最巧妙的结合,幼儿的这种“习”有别于成人“习”的实践和应用;而成人“学”的教育是有意识的获得。
“学”什么呢?
“学”的是知识技能、“学”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就是学以后用只是技能去解决问题;或者去温“习”所“学”的,这是一个“学”与“习”的互补过程。
“习”是“学”的基础,人生获得知识,首先是从儿童时期的“习”开始,儿童“习”的越多,将来“学”的能力越强,后期“学”的暴发力越足。
基于此,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儿童创造“习”的环境、营造“习”的氛围、提供“习”的内容,可见,“习”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是学前教育的“习”呢?学前教育应该“习”什么呢?
“习”字组成的词语,我们知道有“习以成性、习以为常、习非成是、习非胜是、习非成俗、积习难改”等,总之就是“习惯成自然”!
学前教育,说白了就是“游戏”的教育,也就是“习惯成自然”的教育,我们不是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吗?
学前教育就是培养儿童终身学习的习惯——
培养儿童终身读书的习惯!
培养儿童终身写作的习惯!
培养儿童终身识字的习惯!
还是一句话,就是培养人“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
下面介绍怎么让幼儿在快乐中、玩乐中不知不觉中识字的好习惯?!
二、儿童“习性”识字法
幼儿的天性是什么呢?那就是——“玩”。
比如教幼儿识字,你根本就不要正儿把经、正襟危坐的去教,什么挺身坐直,双手放后,跟着老师读、念、写。这样的教育是制造厌恶学习的教育、制造是“差生”的教育。
而让幼儿在游戏中识字,是无意识中识字,这才是比较好的方法,这就是根据幼儿的天性玩中学、学中玩。
学前教育,说白了就是“游戏”的教育。
我们知道学前教育,一般是不要求儿童识字的,可是现在的幼儿园没有一个不学习识字的,其识字的过程与上学后的学生是一样的,强迫性的去识字,这样就造成了上学后非常容易厌恶学习,而不是按照儿童的“习性”去识字这个无意识的“舞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舞台”,要让儿童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去有“心情”、有“兴趣”地在这个“舞台”上去“识字”,“识字”学得好,终身受益,常言说得好,“望子成龙,识字起程”,儿童只有识字的基础上才能够学会阅读、才能够喜欢阅读,有了一定量的阅读,才有说的能力、才有写的兴趣与愿望。
如何让学前教育的儿童有“兴趣”地去“识字”?去“阅读”?去“说话”?去“写作”?
下面,我介绍其中的2个儿童“习性”识字法小方法,供读者实践,看效果如何?
供参考使用。
1.棍棒兴趣“习性”识字法:
拿1小的棍棒,横着放,告诉儿童这个是“一”字,可以这样问,在家谁是老大?老大吗就是老“一”,“一”就是大写的“一”,接着再问,大写“二”字谁会写?怎样用棍棒组合?
用2个一大一小的棍棒,可以组合成为一个“二”字、一个“人”字;告诉儿童这个“二”字、“人”字的读法,并试探性地问儿童谁能说一句话,分别将“二”字、“人”放进去,这样问的目的为今后的造句打基础,如果有儿童那个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要鼓励,此刻,老师还可以询问,你家几口“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再拿3个长短不一样的棍棒,组合成为一个“三”字,告诉儿童这个“三”字的读法。
此刻,再给儿童讲一个学生给“万先生写请帖”的小故事:
在古时候,有一个人非常有钱,可是却不识字,他不希望儿子也像他这样,豆大字不识半升,于是,他就请了个教书的老师来教他儿子认字。
他儿子见老师写“一”就是一划;写“二”就是二划;写“三”就是三划;他的孩子心想,他这样就能够当老师?我也会!于是,就一磞三尺高跑跟他父亲说:“爸爸,我会写字了,什么字就会写,赶快请你叫老师走吧!尽花咱家的钱。”
他爸爸听了当然很高兴,心想,我儿子真聪明,一学就会,还花钱干吗?就给老师结算了工钱叫他走了。
无巧不成书,这不第二天,他爸爸朋友想请一个姓“万”的人来家里吃饭,听说他儿子非常聪明,什么字一学就会,二天不到就让老师走了,想让他儿子帮忙写一张请帖,他愉快地接受了,他儿子也很高兴,愿意帮忙爸爸的朋友给“万先生写请帖”,他儿子从早上一直写到中午也没有写好,他觉得奇怪,就去看看,只发现儿子在纸上划了好多横线,就问他儿子什么意思?他儿子一边擦头上的汗一边埋怨道:“我的爸呀,爸我要死,快把您的宝贝儿子累死了,你说这人姓什么不好,他家咋偏偏姓万,害得我从早上到现在才划了8514(爸我要死)划。”
他爸爸听了当然不高兴了,好像“万”这个字不是这样写的。
于是,就问儿子:“万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吗?”
儿子回答:“咋不是,俺老师教我,‘一’划是‘一’、‘二’划是‘二’、‘三’划是‘三’、‘万’字不就是‘一万’划吗? 他爸爸听了又高兴了,心想,儿子说得好,“万”这个不是“一万”划!
“爸爸,知道了,爸爸也会写字了,儿子,拿笔来,爸爸给你一起划‘万’字!”
当老师讲完这个小故事后,可以问儿童,明白这个故事吗?并告诉儿童他爸爸说的对吗?“万”是这样写的吗?知道什么意思吗?那个聪明的宝宝能够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老师这个时候可以鼓掌,如果有小朋友愿意讲故事,哪怕是一句话,也要大力表扬,并试探着问,还能讲其它故事吗?那个聪明的宝宝还能讲其它故事?
然后,再用这3个长短不一样的棍棒,组合成为一个“工”字、一个“土”字、一个“士”字、一个“干”字、一个“大”字、一个“个”字、一个“川”字,当3个长短棍棒组字完毕,老师再按照上面的方法提问、组句,让儿童感受到组字的快乐。
最后,再用这4个棍棒,其中每2个长短一致的棍棒,组合成为一个“口”字、一个“王”字、一个“丰”字、一个“木”字、一个“父”字、一个“止”字、一个“止”字、一个“牛”字、一个“午”字、一个“手”字、一个“斤”字、一个“火”字、一个“”字等,当这4个棍棒组合字完毕,老师再按照上面的方法提问、组句,让儿童感受到组字的快乐、识字的兴趣。
接着老师,还可以询问儿童,小朋友,我们用4个棍棒、5个棍棒都能够组合成为什么样的字?谁能说出来?因为现在的儿童,虽然没有上学,可是个个都是认识很多字,老师这样提问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儿童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是为儿童识字的兴趣打基础,再一方面就是能够促进儿童的空间想象力。
98年11月我用棍棒兴趣“习性”识字法与“太公钓鱼识字法”,让3岁多的儿子,在玩耍中学会了800多个汉字,并且能看儿童读物、阅读报纸与小说。
棍棒兴趣识字法,是儿童识字的最好的方法,我曾经告诉过众多幼儿园的院长、老师,通过实践证明效果神奇,儿童非常喜欢这种识字法,争先恐后地用棍棒组字,回家以后还有爸爸、妈妈,给自己找棍棒组字,识字兴趣非常浓厚,下面再介绍个儿童喜欢的“钓鱼趣味习性识字法”,供读者实践,看效果如何?
2.太公钓鱼趣味“习性”识字法
什么是“太公钓鱼识字法”?
首先到买衬衫的商店里,找一些白色衬硬纸。
然后,将孩子要认的字写在上面,字体要大、要工整,由简单到复杂识字。
如“一、十、木、本、术”。
“大、太、犬”。
“人、大、天、夫、关、头”。
“二、工、士、土、干、王、玉、主”。
“口、曰、日、旧、旦、白、百、田、由、甲、申”。
“免、兔”。
“兄、兑”。
“开、井、并”。
“刀、刁、习、刃、力、为”。
“午、牛、朱、生”。
“万、方”。
“丘、乒、乓、兵”。
“巾、币”。
“古、舌”等等。
最后,将写好的字,用一个小铁丝穿进去,为激发起识字兴趣,最好先不要让孩子知道里面有铁丝,时间久了你可以告诉这个秘密,让更感觉到有趣、更好玩,此刻,他还会帮你,天长日久,孩子的创造力就来了。
再拿一个小吸铁石,用一个绳子绑着,系在一个小棍子上去“钓”要识的字。这种识字方法我们可以称作小猫钓鱼,此外,我们还可以用谜语、木棍组合等识字方法,以防儿童的厌烦情绪,刺激学习兴趣。
此外,在教育的过程中,你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激发识字兴趣。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你可以给孩子将故事,讲着讲着,你假装忘记,去翻书看,继续讲,原则不强迫孩子读,当他有了强烈的兴趣时,方让孩子自己主动阅读。此刻,你可以充当一个学生的角色,他是你的小老师,这样才能巩固学习的效果。
1998年11月8日,我用“太公钓鱼识字法”,让3岁多的儿子,在玩耍中学会了800多个汉字,并且能阅读报纸、看儿童读物与小说;效果非常神奇!!
事实上,对于儿童来讲,这样的无意识的“习”就是真正的“学”!这就是幼儿自己天生的“学”之法、“习”之道,这就是幼儿教育中的“教”之道、“学”之道、“育”之道。幼儿应无意识中去“习”,不要让孩子知道大人的真正用意。
此时的大人是以“有心对无心”来“育”的,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心,用心恰恰无心。”
这是上帝赋予幼儿“学”和“习”的天性,是上帝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开发利用?
为什么要人为的给扼杀呢?
杨叶紫,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这是利用上帝赋予幼儿“学”和“习”的天性,是利用上帝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一入学就连跳四个年级,直接入读小学五年级。
同时,杨叶紫,是一个乐观向上、善良节俭的女人,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的重要!
第八节 杨叶紫,是一个乐观向上、善良节俭的女人
从4岁开始,窦蔻便随父母定居丹徒。
前几年,窦蔻父亲常要出去推销工艺品,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而孩子一天天长大,开支在增加,日子便越发紧巴起来。原先孩子写《窦蔻流浪记》的那间“创作室”——祖上留下的百年老屋,已难遮风雨。
现在全家所住的,是花了几千块钱买下来的20多年的青砖老屋。屋内很空,让进屋的人感到寂寞。
窦蔻的家是普通的老式住宅,楼上就是窦蔻的“工作室”,当记者沿着木楼梯爬上二楼的时候,发现这里除了一张简单的写字台之外,就是那些挨墙堆的3000多册图书了。
窦蔻的母亲杨叶紫捧出了全家的“明细账本”介绍起来:“家里烧的是蜂窝煤,一毛六一个,一天烧三个就够了。有时也出去拣柴火。
每个月用电几块钱,有一个月仅用两块钱。
一袋面可以吃两个月,也就三十几块钱。七七八八算一下,每个月一百多块钱就足够了。”其间窦蔻曾插话:“煤球是一毛八一个。”妈妈解释:“妈妈买的是一毛六的。”(六岁小作家窦寇退学写书赚学费 2002-09-14 新华网)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窦蔻的家庭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不夸张。
可是,正如我们经常说的“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杨叶紫,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
窦蔻4岁半时,母亲杨叶紫就开始教他写日记。刚开始,他只能写一两句。
母亲杨叶紫就鼓励、引导他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平时看到的、想到的,事无巨细地写下来。慢慢地,窦蔻的日记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窦蔻5岁的时候,有一次,老鼠咬了窦寇的手。小窦寇就想,如果能给老鼠换个胃,让它只吃青草,不吃粮食,它就不会咬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窦寇写了自己的第一篇童话《我给老鼠换个胃》,随即发表在湖北的《小画家》杂志上。”(窦蔻:小豆蔻的大作家梦 2007年05月28日 钱江晚报)
日记,成为窦蔻后来连续出版了好几部童话和小说集的丰富的写作素材!
窦蔻写日记的习惯也由此养成。据他妈妈统计,从开始写到10岁,连续写下了14本厚厚的日记,大约有40万字。到2011年,已经写到41本了,真可以称得上是“少年日记大王”了。
我们看,现在你要想培养一个才4岁半的孩子写日记,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可是,窦蔻的母亲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让窦蔻由敢写到会写,再到乐写,日记成为窦蔻“最喜爱做的事”,杨叶紫的教育与探索是成功的。
今天,我们从们可以从杨老师著的《窦蔻妈妈教子笔记》与《玩出来的神童:窦蔻妈妈亲子游戏》书中看到,窦寇自小跟他妈妈阅读了很多书籍,很早接受认字、读书、写日记和写作的训练,所以他在6岁的时候,就表现出阅读和写作的特长,可是这一切,都不是孩子天生的,而是他母亲有计划的教育结果。
此时此刻的杨叶紫,作为孩子母亲,已经把在教育孩子成为自己经营的事业!
是的,母亲,应该把是教育孩子成为必须经营的事业来经营!
第九节 母亲:是母亲教育孩子必须经营的事业
此时此刻,我首先想到——
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
对一位母亲来说,教子本身就是自己最崇高的事业,因为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她站在整个民族的最前端。
教育孩子是天下最重要职业,她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培养成功孩子的教育家,把孩子养大并教育成才,这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居里夫人的成功无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儿培养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位记者在问到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何以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时,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不是天才,但我是天才的母亲,要说我有什么成就的话,那就是我的女儿,女儿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啊,对一位成功的母亲来说,还有什么是比把孩子培养成才更伟大的成就呢?!
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一个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母亲,其孩子的成功机率才高。
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孩子生命质量的强大力量!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母亲的工作是神的工作,是上帝的工作!有一句不少人耳熟能详的名言:“没有母亲,将没有英雄,没有世界.”然而,我们常常忘了它的另一面.母亲们也生下了战争狂人和罪犯.因此,有一位教育学家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母亲的手中,教育应从改造母亲开始.”
母亲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为什么?
我们总在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所以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会后悔。虽然不需要我们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绝对不能拿事业繁忙来牺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负责任啊!
当父母什么都有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没有教育好而走上了斜路,马上有种全军覆没的感觉。
有记者调查,在贪污犯罪的一此中老年干部中,他们犯罪的动机竟然是为了孩子。原来,他们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末了,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试图通过物质形式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失败。这种做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也许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能管理好上百万人的城市;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能每年创造成百万上千万;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教师,你已桃李满天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教育不成功,就不算真正的成功。
孩子是你的,更是国家的!孩子的好坏决定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一个孩子,输不起!教育好一个,造福三代!
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
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有的说,都很重要;有的说父亲重要;有的说母亲重要。
那么,到底是哪个重要?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听到了台湾著名学者曾士强的一段话,发人深思,尽管过去很长时间了,但至今难忘。
“当你有个儿子,你不好好教他,他就害你全家;当你有个女儿,你不好好教她,她就害别人一家;你如果和别人有仇,很简单吗,就从小宠坏你的女儿,然后把她嫁给你仇人的儿子,他全家就完了,你的大仇就报了!”
这是为什么?
由于母亲在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同时,母亲和孩子一样,需要学习,需要成长。
一个好的母亲,必定能养育出好的子女。不在乎母亲有多大学问,读没读书,只要有好的情操。也就是说母亲有好的情商,孩子就能有好的情商。
一个乐观向上的母亲,带给孩子的影响是美好积极的,而一个整日陷于忧郁之中的母亲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可以误导孩子一生。
提高民族素质,应该从重视母亲教育开始。
所以,母亲是一种职业,教育孩子就是母亲事业。
网友评论
儿童的“习”:是“练习”、是“游戏”、是“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