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母亲教育学校“母亲教育学”研究与推广"心田教育学"
【原创】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原创】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作者: 田园泥土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21:57 被阅读331次

    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据今天的【大庆网】报道:“新学期伊始,关于中小学生的相关教育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虎妈要高分,猫爸要快乐,夫妻为此常有争端,其中,因子女教育问题引发夫妻矛盾的情况,也成为一个焦点。心疼女儿要挨打,猫爸挥斧杀害虎妈获死刑,家庭教育何去何从?”(女儿因成绩差遭母亲打骂 父亲“护女”杀妻被判死刑【大庆网】2017-02-28)

    大庆男子由于教育理念不同,孩成为学校里面的“差生”,在怨恨愤怒之下就斧劈妻子,想一想,13岁女孩被父母亲手变成孤儿,这悲剧背后我们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反思?孩子是否应该上各种课外辅导班?如何提升孩子学习成绩?成绩差的孩子出路何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产生分歧时,如何能够不将其演变成夫妻矛盾,并共同寻找出一条适合孩子的家教之路?

    关于,《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这篇博文,许多,看过我写的解放“差生”要学会处理好“婆媳”关系》博友,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写一下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这方面的博文,由于其他的原因,我没有动笔,今天下午,我的老板,同时也是我的儿子,给我打电话,问我看到“大庆猫爸为何斧杀虎妈”的一个新闻没有?让我看了以后,写这方面的博文。

    此外,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一个男同胞博友,他在电话中向我诉苦“在家里,他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老婆子一天到晚,只有见面都要吼他,下班的时候,想看点业务方面书,妻子说,看啥看,死脑筋,书呆子,看某某,还没有你的教龄长,人家吸烟喝酒打牌什么不会?现在不是当上你的领导吗?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妻子这些话,有时候在孩子们面前也是如此唠唠叨叨,根本就不尊重他这个丈夫,现在,孩子也看不起他这个没有本事爸爸,他们由于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致,常常争吵,孩子的学习每况愈下,考试成绩不理想,已经成为学校里面的‘差生’,内向痛苦不堪,希望我写一写关于妻子尊重丈夫方面的、支持丈夫学习教育孩子,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与如何统一这方面的教育博文,他想让妻子看一看,人家妻子如何尊重丈夫,如何教育孩子等,有一个与妻子理论的依据。”

    这位男同胞说的是特例吗?

    不是特例!

    今天,大庆市法院宣判的一起杀妻案,除了让人触目惊心之外,折射出的更是不可回避的家教问题,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让我下决心完成所有人的心愿。

    那么,大庆猫爸为何斧杀虎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一、父亲“护女”杀妻问题根源:女儿成绩不理想 家教理念不一致

    父亲“护女”杀妻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主要是“女儿成绩不理想,家教理念有分歧”。

    据报道,尽管孩子张兰兰上了各种辅导班,但是她的成绩并不理想,还常常被老师找家长。

    下面,我们看媒体的报道——

    这让孩子母亲孙文丽更加焦躁了,于是,她常常呵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教过的东西,怎么还是不会?”

    孩子的父亲张亮受不了这歇斯底里的声音,心疼女儿,便想牵着她出门“避难”,孙文丽越发气不打一处来,管孩子和护孩子的分歧就演变成一场场家庭大战。

    就这样,日复一日,原本活泼开朗的兰兰渐渐变得内向、怯懦、自卑。一次,忍无可忍的张亮提出自己接手女儿的教育。孙文丽满口答应:“行啊,也让你体验一下管孩子的艰辛!”

    张亮为了证明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就陪女儿做作业,女儿一喊累,他就让女儿停下来,带她出去玩。女儿说星期天不想去培训班,他就干脆偷偷带女儿去游乐园,可没过几天张亮就感到了力不从心,张兰兰周考成绩也不升反降,面对老师的质疑和妻子的愤怒,他无可辩驳。

    无奈之下,张亮只得借口出差将女儿的教育权交还给了孙文丽。他偷偷答应女儿,只要她好好学习,放假就带她出门旅游。兰兰要求去看看大海,张亮点头表态:“没问题!”

    然而直到小学毕业,女儿的愿望也没能实现。假期里,孙文丽带着兰兰奔波在去各类补课班的路上。兰兰稍有懈怠,便会惹得她暴跳如雷。一次,看到兰兰的数学测试没得到理想分数,孙文丽一巴掌拍到了女儿头上,怒斥:“笨猪!你这里面装的是浆糊呀!”

    动口升级到动手,张亮再也忍不下去了,一把拉过女儿护在身后,怒吼:“干嘛打孩子?打就能打出好成绩了?”孙文丽气得在他身上脸上又踢又抓:“要不是你又护又惯的,兰兰哪能这样不听话?你一天到晚啥心不操,还偏偏跟我对着干!”心疼女儿,又拿歇斯底里的妻子没办法,他只能把怒火强压在心里,夫妻关系渐渐降到冰点。(女儿因成绩差遭母亲打骂 父亲"护女"杀妻被判死刑【大庆网】2017-02-28)

    在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夫妻教育理念不合,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在同一阵线上,其实,父夫妻教育孩子理念必须同一阵线什么,不然就是白教育。

    也就是说,夫妻在教育孩子方面,要站在统一的战线上,可是,现在许多家庭里,父母之间常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产生分歧。

    所以,“管孩子和护孩子的分歧就演变成一场场家庭大战”,制造很多厌学的“差生”,同时还导致许多“人间悲剧”。

    现在的小孩子很聪明,这些小屁孩一个个都是鬼精鬼精的!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一个鞭策一个却拆台的话,根本没用嘛。

    正如,古人说得好“一个打,一个护,到老不上路。”

    这是指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一个采用暴力的教育的方法,一个却在护短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到老都不会成人。

    同时,孩子的母亲,能够说出“你怎么这么笨?教过的东西,怎么还是不会?”、“笨猪!你这里面装的是浆糊呀!”这些话,就是在伟大的教育家也不可能把她的孩子教育好。

    女儿因成绩差遭母亲打骂,父亲"护女"杀妻被判死刑这是一个悲剧!

    父亲做得太极端,太溺爱,毁了一个家庭,也毁了孩子后半生的幸福。

    母亲是一个女儿控,一个是女王妻,容不得人违逆自己,两人不会让步,这悲剧到底怎么算,冲动是魔鬼,谁都知道冲动的后果,但就是做不到控制情绪,不过他妻子够狠的,2岁的兰兰就开始上幼儿园,母亲孙文丽整天盯着女儿,教她识数字、学拼音,逢周末两天休息,还要赶场似的上几个特长班。

    眼见女儿被妻子带得疲累不堪,孩子的父亲张亮心疼不已:“她还这么小,正是贪玩的时候,你干嘛把她逼成这样?”

    孩子的母亲孙文丽说:“我就是想把女儿培养好,将来上大学读博士,有真本事干大事业!”

    张亮知道妻子盼女成凤心切,却不太赞成她“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他希望女儿能够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两人时常因教育孩子的问题争吵。

    那么,父亲“护女”杀妻问题的出现原因在哪里?

    二、父亲“护女”杀妻问题出现:父亲护女特心切 怨恨愤怒劈妻子

    父亲“护女”杀妻问题的出现的原因是:父亲护女特心切 怨恨愤怒劈妻子

    为什么?

    我们先看媒体的报道——

    2015年9月,兰兰升了初中,孙文丽对孩子的要求越发严格。9月15日晚上,孙文丽从女儿的书包里翻出了一张64分的语文单元测试试卷,不由又火冒三丈。“看明天我怎么收拾她!”上床休息时,孙文丽还自言自语地嘟囔。

    想到女儿又要“遭殃”,张亮的心头一紧。

    次日6时,张亮见妻子还没起床,急忙示意洗漱的女儿小点声。张亮蹑手蹑脚地在女儿的试卷上签好了字,送她去了学校。他心想,躲过一时算一时吧,晚上再挨训,总强过一大早起来就让女儿心情不好。

    送完孩子,张亮又回了家。孙文丽正在等他:“兰兰的卷子是不是你给签了?”张亮也没好气儿:“我签了!怕孩子挨打,哪敢让你签?”孙文丽“呼”地一下坐起来,嚷道:“你以为我不心疼孩子呀?打她也是为她好!刚上初中就考这么点分,以后怎么办?”“以后你少打骂孩子!又不是只有学习的一条路走,就算真的没出息,我养着她就是了!”张亮出言警告。

    “养了这个养那个,你以为你赚钱就了不起啊!”孙文丽认为丈夫这样护着女儿,就是害了她,进而又指责张亮没出息。张亮不甘被责骂,就与妻子对骂起来。然而,张亮毕竟骂不过口齿伶俐的妻子,气得大口大口地喘粗气。孙文丽骂累了,就背对着丈夫侧躺进被子里。

    张亮越想越生气,就跑进厨房,拿起剁排骨用的斧子,抓在手里返回卧室。此时情绪已经崩溃的张亮手起斧落,重重地砸在孙文丽头上。眼见她毫无挣扎就没了声息,张亮才一把拽过棉被盖住她的身体,一屁股瘫坐在地板上。

    “完了!”张亮知道杀人偿命,自己也活不成了。想起带女儿看海的承诺还没兑现,不如趁着眼前暂时的自由带她了却心愿!想到这儿,他恍恍惚惚起身,去学校接女儿,谎称女儿的太姥爷病重,给她请了一周假,驱车直奔大连。(女儿因成绩差遭母亲打骂 父亲"护女"杀妻被判死刑【大庆网】2017-02-28)

    这起人伦惨剧,不禁让人唏嘘感叹,其实悲剧背后是已经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孩子是否应该上各种课外辅导班?如何提升孩子学习成绩?成绩差的孩子出路何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产生分歧时,如何能够不将其演变成夫妻矛盾,并共同寻找出一条适合孩子的家教之路?

    我们知道——

    每个孩子都是模仿学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脑里,听在耳里,放在心里。”,

    每个孩子都是察言观色大师,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父母的一切言行,将会定格在孩子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

    所以,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认同父母了、信服父母了,才会仿效父母的做法,才会接纳父母的建议与教育理念。

    所以,“管孩子和护孩子,夫妻的分歧不能让孩子知道,在孩子面前必须一致”,否则,就会制造很多“厌学、逃学、弃学”的“差生”。

    中国学校,为什么会出现5000名多万“差生”?!

    “差生”的出现,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夫妻“互相矛盾的教育”制造的——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高标准,严要求”给学习生活产生巨大压力,在恰恰是适得其反。

    同时,夫妻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出现矛盾,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致,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有的纵容,有的批评,对其行为,有的肯定,有的否定,这种教育会使孩子无所适从,这些恰恰影响了孩子“心”,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这些是制造“差生”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差生”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

    关于“差生”,有人把他叫“问题学生”,有人把他叫“后进生”,怎么叫?并不重要。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如何对待和如何转化他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为什么学生总有“好的、差的”?

    其实,这些大部分都与夫妻关系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致所导致的。

    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学校制造的5000名多万“差生”,与夫妻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致因果关系。

    还可以说,解放“差生”,要学会处理好“夫妻”关系!

    那么,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三、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兰兰的母亲孙文丽为什么常常呵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教过的东西,怎么还是不会?”

    兰兰的母亲孙文丽为什么一巴掌拍到了女儿头上,还有怒斥:“笨猪!你这里面装的是浆糊呀!”

    事实上,这些都是兰兰的母亲孙文丽,给孩子“补课”惹的祸,越补越差,越差越补。

    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的家长应该需要就事论事找原因,找准了问题所在,把根源性问题解决,成绩自然就上去了,这些不是给孩子“补课”就能够解决的。

    对于“补课”,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一只木桶(学生)它的底部有一个小洞(分低),我们不去想办法“补着”(提分)这个小洞,我们只知道当看到木桶(学生)没有水或水很少的时候,便开始给木桶“补水”(补课),用这样的方法给木桶(学生)“补水”(补课),我们补的水是从“高处流入,底处流出”,如此给木桶(学生)“补水”(补课),无论何时我们木桶(学生)里面的“水位”(分数)不可能提高。

    对于学生的“补课”,也是如此,老师补的课,学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补课”成为“耳旁风”,所以,无论如何“补课”成绩不可能提高。

    于是,出现——“补”呀“补”,越“补”越苦、越“补”越累、越“补”越差,越“差”越“补”,直“补”得我们的孩子“丢书、撕书、烧书”,最后被“补”得“逃学厌世,离家出走,命丧黄泉……”

    所以,“补课”,是制造“差生”的罪魁祸首,“差生”基本上是补课补出来的。

    实际上,父母与其让孩子“补这课、补那课”,倒不如让孩子“补阅读课”。

    事实上,教育的重点就是孩子的阅读。

    阅读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阅读能够激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

    那么阅读对孩子成绩和考分有多重要呢?

    现在,很多父母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对待孩子是否阅读、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等问题上,常常会以是否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是否能提高考试的分数这一标准来考量。

    于是,就给孩子的阅读刻上深深的功利色彩。

    其实,阅读的作用不仅能一定程度体现在考试成绩上,更重要的是阅读使人终身受益。

    这就是阅读强大的教育力量。

    现在的问题是,夫妻在对于孩子的阅读问题上出现的观点不一致,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的读书夫妻声音在一个频率上面,有的丈夫喜欢阅读,有的妻子反对,有的丈夫反对,有的妻子喜欢。

    为什么说,对于孩子的读书夫妻声音在一个频率上?

    写的这里,2016年五一期间,我接待了两位家长,家长共同的问题,是孩子厌学,喜欢上网,不喜欢读书,成为学校里面“差生”!

    1.为何说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孩子不喜欢读书?

    先说,5月1号那天见的一对夫妻,夫妻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在谈到他们的14岁儿子为什么不喜欢读书问题上,我问你们夫妻二人喜欢读书吗?

    丈夫说,我非常喜欢读书。

    妻子说,她也喜欢读书。

    我说怪了,你们夫妻,都喜欢读书,为什么儿子喜欢读书?

    你猜,他的丈夫怎样说妻子的,你喜欢读书吗?

    丈夫说,孩子小的时候,下班看以后电视,闲时你一天到晚看电视连续剧;孩子大了,有智能手机,你下班看以后玩智能手机,闲时你一天到晚就玩手机,还说你也喜欢读书?平时孩子的学习你不管不问,现在孩子出现有问题了,你还说你喜欢读书。我下班的以后,想看点书,你还当孩子们面前说我“死脑筋,书呆子,看书有啥用,看某某,还没有你的学历高,看过书吗?现在不是当上你的顶头上司吗?这些活你忘了吗?”

    他的丈夫,越说越激动,越说越……

    他的妻子也不甘示弱,我说的不是真的?那是我前几年说的,你怎么记仇?我真的没有读书吗?本科是你替我考的?不过,这几年,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书就发呆走神打瞌睡?

    他的丈夫,当听到妻子的“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书就发呆走神打瞌睡”这句话时,说出了,孩子不喜欢读书的原因。

    我们夫妻,在关于看不看书,意见不一致,妻子主张,下班了应该是休息、休闲的时间,一家人不能都读书,有时间丈夫看到一本好书,推荐给妻子,妻子毫不客气的说,你怎么强奸别人看书?推荐给儿子看,妻子立马就说,你怎么强奸我看书,还强奸孩子看书,有时候,妻子还让孩子当裁判,说什么?他看什么书?别人就看上面书?你爸爸这样做的对不对?

    好了,问题来了,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在一个频道上,妻子还让孩子当裁判,孩子怎么喜欢读书?

     所以,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孩子就不喜欢读书。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13岁女儿父母,由于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让孩子

    2.为何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孩子孩子就会利用这个“矛盾”?

    再说,5月2号那天见的另一位夫妻,妻子是老师,丈夫是企业老板,他们13岁女儿,不但,厌学,喜欢上网,不喜欢读书,而且花钱无度,还早恋。

    我说,你们的女儿厌学喜欢上网、不喜欢读书、花钱无度,还早恋,其实这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的主要原因。

    我这样一问,他们夫妻二人说,武老师说的对,女儿从小就不喜欢学习,老师布置家庭作业都没有完成,别说读书了,武老师,现在我们怎么办?

    我问你们夫妻二人喜欢读书吗?

    这一问,他们夫妻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语。

    我又问,怎么,夫妻二人都喜欢读书。

    他丈夫说,武老师,说一句实话,我从来不读书看报,惭愧呀。

    妻子一听,丈夫说“惭愧”这两个字,紧接着说你怎么知道在武老师面前说惭愧?惭愧两个字是你说的?

    于是,他的妻子可是滔滔不绝说,我读书,他说我“读书无用,读书是装模作样”,我让孩子读书,他还说“读书无用”,还说,他的朋友小学没有毕业,都是千万富翁。所以,只要他回家以后,女儿基本上不读书,马上就要中考了,我给孩子全套的新课标读物,根本就不去看,拿着手机看垃圾小说。因为她爸爸回家不是在电脑上看电视剧,就是拿手机玩游戏,啥书都不看,什么都不想做的。女儿为什么不向我那样喜欢读书学习?我的榜样为什么在女儿面前不起作用?

    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母亲的榜样在女儿面前是起作用的。

    好了,女儿出现的问题来,也是夫妻对于孩子读书的声音频率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怎么能喜欢学习?喜欢读书?

    夫妻之间不要相互抱怨,相互埋怨,父母意见不一致,有矛盾,孩子就会利用。

    所以,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孩子就会利用这个不一致的“矛盾”。

    一句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的意见要一致。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的意见如何一致、在一个“频道”上

    3.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的意见如何在一个“频道”上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的意见要一致;在关于孩子的教育的问题上,夫妻的“声音”要在一个“频率”上!一个“频道”上!

    为什么父母教育孩子,夫妻教育孩子的“声音”要在一个“频率”上、一个“频道”上!?

    夫妻之间不要相互抱怨,相互埋怨,父母意见不一致,有矛盾,孩子就会利用。

    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每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与心理学家”,不仅会“观父母的颜、察父母的色”,而且,还会“听父母的音、读父母的心”,就是利用家长之间的不一致,达到自己的目的,知道什么时候给父母之间制造矛盾,而且会利用父母的矛盾,牵着父母的鼻子走,“钻空子”从中“渔利”。

    孩子从中“渔什么利”?

    “渔不学习的利”!

    “渔睡懒觉的利”!!

    “渔玩游戏的利”!!!

    “渔乱花钱的利”!!!!

    “渔………的利”!!!!!

    这是一个“渔了父母矛盾6年利”的19岁的孩子,给我说的真心话!不过他现在非常后悔,认为对不起父母,这不,他把这个问题说出来,给天下的父母提个醒。

    电视剧《小别离》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小宇为了逃过爸爸的对他批评,凡是成绩不好的试卷,他拿给继母签字”,小宇知道他一直不接纳年轻漂亮的继母,继母也知道小宇对自己有着深深的敌意,可是继母为缓和跟他的关系,就会特意讨好他,于是‘差生’小宇就顺势钻漏洞,达到他的目的。

    孩子天生地就会“乘虚而入”钻漏洞,利用父母的分歧与矛盾,有的孩子还给父母制造矛盾,为自己谋好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父母两人为讨好孩子相互拆台,彼此攻击,那孩子不但难以尊重任何一方,反而会利用父母的矛盾,让孩子从中“渔利”。

    对这一点,家长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和适当的对策,否则孩子就会“钻空子”从中“渔利”。

    所以,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或方向上有什么问题,也在私下讨论明白,统一口径。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

    不让孩子“钻空子”,牵着父母的鼻子走,从中“渔利”——“渔不学习的利”、“渔睡懒觉的利”、“渔玩游戏的利”、“渔乱花钱的利”。

    作为父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从中“渔利”——“渔学习的利”、“渔读书的利”!

      所以,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应该在一个“频率”上、一个“频道”上。

    让孩子“学习与读书的利”!

    那么,教育者如何“渔孩子学习与读书利”呢?

    4.教育者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看苏老泉是怎样激发儿子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爱看书好奇心?只是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的他山之石,我们完完全全可以模仿。

    现在,只要提起苏洵,人们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的父亲。在民间他还有个名字叫苏老泉,这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能是唯一位科举考场下的落榜“差生”。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里了解他的信息。咋一读这句话,好像是说苏老泉从27岁才开始读书。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是从19岁参加科举考试的,考了20多年也没有考上。后来还是他儿子在20岁的时候成为高考状元之后,皇上看在他一是教子有方,二是看在他的才华份上,免试成为国家干部。让这位打死都不愿意参加考试的老翁,真是眉开眼笑、心花怒放。为什么?

    其-是苏洵科举失败后,添了个心病“因为这一时他已经有了-种惧怕考试的心理。”(引自《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 译 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第44页)

    其二就要从苏洵的性格谈起:苏洵自幼性格内向,不好言语,但却喜欢结交斗鸡走狗的顽皮少年,整日在外面东游西逛,就是不读书,同时他的青春期特别强烈——“苏洵个性强烈,不服管教,必又痛恨那个时代的正式教育方式。我们都知道好多有才气焕发的孩子确实如此。”(引自《苏东坡传》同上第22页)苏洵的所作所为,他的老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让愤青儿子收心,给他便找了个对象,岳父程文应,免费做起女婿的家庭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谁知道这个愤青无意于功名,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没有一点效果。他还在高唱但丁的歌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气得程老先生没法说,只好回过头对亲家说“你怎么不让你儿子走正道?”

    你猜苏洵的老爸人家是怎么讲的“让他玩吧,树大自然直,孩子的成长就好比万物一样,开花有先后,结果有早晚,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你就不用逼,更不用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时候一到,不成功才怪呢?”只说得哑口无言。

    程老师不说,但是,也有朋友问他,你儿子不用心读书,为什么不肯管教,此刻,苏洵的他老爸很平静地说道“这个我不用发愁。”(引自《苏东坡传》同上第23页)看人家苏老爷子,一不逼,二不比;让孩子自逼、自比、自激、自愤、自醒、自悟。

    苏老泉这-醒悟,不要紧,唐宋八大家里,苏老泉一家却独占三席;这-醒悟,不要紧,醒悟岀教育的本元、教育的大道——

    (1)严格有度:

    说到“严”这个字,在古代有相当的权威。“严”代表着父亲,词语“家严”的“严”指的就是父亲,如严父;“严”代表着师傅,如严师,其中,还有“严师出高徒”之说;此外,我们常说的人生有三宝,其中一宝就是“父严母慈心不老”,这里指就是“严”字。苏老师的家庭教育是严格的,但不是严酷,这两点是有着区别的。

    在家庭中,教育自己的孩子应当本着“循循善诱、诱导启发、因人施教”方式去进行,尊重孩子的个性、天性、本性,让孩子习惯于,而不是就范于,同时又给孩子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叫做“严格家教”。而让孩子处处在有压力的、惧怕的环境里实施家教,父母用孩子童年的天真、快乐来代替自己的高期望泠值,如,当孩子不按自已的意愿行事,便骂咧咧说道,你小子给我老实点,在偷懒、耍小聪明、耍嘴皮子,我还修理你,再给你两耳光,信不信?这就是强迫式的家教,是“严酷家教”。苏老师两兄弟的教育是严而有格。

    为什么在教育孩子上要提倡“易子而教”呢?尤其是的古代,主要原因就是严格与严酷把握之度。过宽,则为溺爱;过严,则父子相责。苏老师如果这个时候出生,说不定也是超一流的教育大师。

    (2)欲擒故纵:

    苏老泉家里的两个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非常听话的乖乖孩子,而是不喜欢读书,淘气顽皮。正如《苏东坡传》中所写“东坡和堂兄妺等常在母亲身边玩耍。他和弟弟辙也常到村中去赶集,或是在菜园中掘土”。(同上第27页)为此,苏老师是非常的担忧,害怕弟兄俩走自己的老路子,他也用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办法,然而这样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不理想。尽管如此,苏老师并未采用“冷暴力、热暴力”进行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而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想想自已的过去,孩子的现在,他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投其所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顺性而育”、“因人施教”、“因人施学”、“因势利导”。

    他是如何积极引导不思学习的儿子?采取“欲擒故纵”之术,为积极引导,诱其入门而设其圈套。每当孩子玩耍打闹时,苏老师就躲在他们能看得见,又不能看见的一个角落里“偷偷”看书,-幅神神秘秘的样子。当兄弟俩发现之后围过来观看时,他又将所读之书神秘“藏”起来。

    兄弟俩发现了老爹的这个“怪异现象”,以为他瞒着他们“偷看”什么好书,真自私,想-个人独吞,没门,于是兄弟俩好奇之心调动起来,便趁父亲不在家之际,悄无声息地寻找老爹所藏之书,发现以后,兄弟二人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越读越想读,渐渐地,弟兄俩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偶尔苏老师还故意来个声东击西,发现之后不让孩子们看,这样以来更加激发二人读书的兴趣,有时生怕老爹看到之后不让读,反而一人看着、读着,一人边听边站岗放哨。

    就这样兄弟俩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便调动起来了。苏老师采用“欲擒故纵”的小把戏,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他根据孩子的天性好奇心、逆反心,把强迫孩子读书(要孩子读书)变成一种寻宝(找书、孩子要读书)游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此时苏老师就是利用孩子的好奇之心,让两兄弟战胜了心中的贪玩之魔,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任。

    (3)夸奖欣赏:

    当两兄弟文章写的好时,不但夸奖、表扬,而且还要宣传,怎么宣传法?是不是拿着儿子写文章在大街上到处吹牛?错怪了!

    且看,当苏老师感觉到大儿子的《却鼠刀铭》和小儿子的《缸砚赋》写得好,苏老师为调动兄弟俩的写作积极性,思前想后,大胆决定,就让他俩个用上等的纸誊写出来,并且精心装裱-番,然后挂在墙壁上。让家中所有的人或是家中的客人都能够看到,这样的效果,是非常神奇的,不仅激发孩子读书写作的兴趣,而且还大大地提升儿子高考的必胜的自信心。你看,在那个时代,苏老师这法子有没有创造性?

    用现在的来说,这就是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值得每-位家长学习并向朋友推广,以发扬光大,以造就更多的文学家、科学家乃至于诺贝尔奖,解放“差生”指日可待。

    (4)博览群书: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那个时候的国家教委,虽说没有现在新课标什么的,但是也有指定的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材《四书》和《五经》,一般将诸子百家排除在外。而苏老师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但与那个时代的家长不同,更与现在的家长不同,而是将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样样都读、都学。在苏老师的影响下,两个儿子开始喜欢贾谊、陆贽的文章。

    当东坡在读到《老子》后才箅是真正找到了知音,于是呼,感叹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此后《庄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东坡的一生。

    实践岀真知,东坡和他的弟弟并没有因为看这些教学大纲没有的闲书、杂书而影响高考成绩,大儿子反倒成了高考状元。现在想想这苏老师真够胆大的,说他是一个苏大胆当之无愧。年青时,虽说愤青,但他这一生也是非常热热衷政治的,只是命运不济,高考的大门因心病而无法进入,自古无场外的举人,也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为了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意识,时常把朝廷高官的文章拿岀来当课外教材。

    有一次苏老师觉得欧阳修的《谢宜诏赴学士院仍谢赐对衣金带及马表》写岀了心中的所需。文章的内容让苏老师得起了红眼病,让大儿子看后,仿写一篇读给自已听,治治自已的红眼病,大有过把瘾就死美感,这样死也冥目了。听话的大儿子,深感老爹患有“朝闻道,夕可死”心病,于是很快完成老爹交给任务,买了医爹心病之良药:他的“谢表”中有“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一句话,听得苏老师满脸喜气,心花怒放,赞不绝口。直夸道“儿子呀,希望这句话,日后你真的能够用得上,老爹死就冥目了”。

    苏老师在儿子心中播下这样的种子,他能不开花吗?东坡果不负老爹之期望,不到20岁就中状元、中进士,-生中不但多次进入学士院,也常收到“对衣”、“白马”这样的赏赐。真正实现儿时的梦想。

    苏老泉教育孩子的读书成功之处,在于他掌握了教育之道核心密码:欲擒故纵。

    其实,欲擒故纵的读书方法,是让孩子如何读书最好方法。

    同时,教育孩子,夫妻要共同唱好正能量“间接暗示”教育这台戏。

    5.教育孩子,夫妻要共同唱好“间接暗示”教育这台戏

    在中国有一句很通俗的谚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意思很容易懂,就是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如果,父母平时给孩子“播种”的是一个“健康、温馨、感恩、低调、向上、务实”的家庭环境,那父母就能“收获”一个阳光的“健康、温馨、感恩、低调、向上、务实”的孩子。

    所以,家庭教育,父母平时对孩子进行环境上的暗示教育非常重要,不要忽略这一环节。

    暗示教育的力量非常强大,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力量。

    这里,就举一个间接暗示教育孩子不要到处“扔垃圾毛病,随地吐痰的习惯”例子——

    10岁的华华有到处扔垃圾毛病,随地吐痰的习惯,为此,爸爸提醒过华华好多次,说的次数多了,孩子非常反感,这样的教育效果不理想。

    一天晚上,华华的爸爸下班回家,告诉华华的妈妈,今天他们单位的一位同事说儿子笑笑吃香蕉皮。

    华华妈妈问,怎么会这样?是谁让孩子这么做的?

    华华爸爸说,是他儿子笑笑心甘情愿的。

    华华妈妈又问,为什么?

    华华爸爸接着说,他儿子笑笑平时到处吐唾沫、扔垃圾,爸爸为了笑笑能够消除这些坏毛病与不良习惯,签订了一个协议,笑笑说,如果,他在到处吐唾沫、扔垃圾,他就把吐的唾沫、扔的垃圾吃掉,自从签订的协议,笑笑的确改掉随便吐唾沫、扔垃圾的坏毛病,昨天,由于习惯的作用,笑笑不小心,把香蕉皮扔到地上,笑笑看到以后,把扔到地上的香蕉皮吃啦,爸爸妈妈看到以后,连忙制止笑笑不要吃,可是笑笑已经吃啦,笑笑爸爸妈妈说,香蕉皮可以吃,但是,要讲卫生,洗洗再吃,笑笑说,说话要算话,要讲信用、要讲诚信。

    做在一旁的华华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改变了处吐唾沫、扔垃圾坏毛病与不良习惯。

    这就是“间接暗示”教育孩子的力量强大之处。

    家长用“暗示”教育孩子,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这件事情如何做?通过“暗示”让孩子知道如何做!!

    同时,家长在表扬或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一竿子捅到底,而要采取一种曲折迂回的方法,比如,可以用“打比喻、作比较、讲故事”的形式,把自己的观点与意图巧妙的“点”出来,让孩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来一个“心领神会”——“不教而教”。

    家长“暗示法”教育孩子,对孩子一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侧面去影响孩子,是一种在“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是一种在“宽松的环境”中感受到教育。

    所以,家庭教育中的“暗示法”,能够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不教而教”的作用。

    实际上,对孩子的“暗示”教育,一般可以分:“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

    “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奋发向上”,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性格与心态,孩子很容易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

    “消极的暗示”,对于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它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产生“冷淡、泄气、退缩、自卑与自弃”的心理,很容易让孩子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向孙文丽这样的母亲,能够对于女儿兰兰能够说出“你怎么这么笨?教过的东西,怎么还是不会?”与“笨猪!你这里面装的是浆糊呀!”这些“消极暗示”教育孩子的话,就是在伟大的教育家,也不可能把她的孩子教育成为“优生”,她的孩子教育成为“差生”。

    想一想,孙文丽这样“消极暗示”教育孩子,能不出现问题吗?

    所以,教育孩子,夫妻要共同唱好正能量“间接暗示”教育这台戏!

    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教育孩子的理念。

    父严就是唱白脸吗?是阴吗?

    母慈就是唱红脸吗?是阳吗?

    红脸与白脸,夫妻需要唱吗?

    父母在教育孩子,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什么意思?什么是红脸?什么是白脸?

    红脸是好人,一个装好的人,说好话的人,白脸是坏人,一个装坏人,说吓人话的人!

    也就是说,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父母一个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另一个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如何唱?

    怎么唱?

    何时唱?

    那么,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6.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解放“差生”,不仅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要进行调整,解放“差生”,夫妻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要进行一次调整。

    首先,夫妻教育孩子理念必须一致,有分歧应该在私下解决。

    其次,夫妻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有的夫妻争吵,还让孩子当裁判。

    再一个,就是采用“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方式方法,不能违背“教育理念一致性”这个根本。

    自古以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似乎成了家庭教育中包治百病的祖传偏方。

    可是,无论是“红脸”教育与“白脸”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红脸”不是背后包容孩子与纵容孩子,而是躲在背后偷偷给孩子“出主意”,教孩子对于这件事情应该如何做事对的。孩子偷偷学会了“红脸”教育方法,就想去“白脸”那里表现,“白脸”肯定知道背后有人“出主意”了,但是不能揭穿。

    孩子表现好了得到“白脸”的肯定和鼓励了,自信心大增的,心里也会很感激那个背后“出主意”的“红脸”,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做事,同时增长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感恩心。

    现在,夫妻关系矛盾,大部分都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一致导致的。

    我们知道,孩子上学以后,做作业成为孩子每天必须的学习环节,可是,让家长难以忍受的是孩子对于做作业磨蹭拖拉的习惯——“3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非要拖到3个小时,有的还要拖到第二天。”

    孩子磨蹭,在耗时间,没有条理,没有效率。

    孩子的磨蹭,确实让人生气,现在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苦恼,家长也曾经想尽办法帮助孩子改正,可是基本上没有效果。

    实际上,孩子的磨蹭拖拉,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的问题,而是长期养成一种习惯,通常可以被改变。

    对于孩子的磨蹭拖拉的不良习惯,父母批评指责会起副作用,责备打骂也没有用,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正面引导,在“表扬、鼓励、奖赏、奖赏”等“暗示教育”的情况下,会潜移默化中矫正,会让孩子慢慢远离磨蹭。

    所以,孩子的磨蹭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对对策。

    要想改变孩子磨蹭拖拉的不良习惯,夫妻需要懂得一点“暗示教育”的技巧,在潜移默化中矫正孩子的磨蹭拖拉的不良习惯。

    2012年5月26日,一个孩子的母亲给我留言说:“武老师!想请教一下,我是一名山区的小学老师,我的孩子现在总不肯先完成作业再玩,同意他自己先玩再写作业,却发现他总是丢三落四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我总看清教育的问题,并且大多数都有效果。轮到自己就歇菜了。”

    2012年11月份,接到一个家长电话,诉说到“她女儿10岁多,吃饭磨蹭、拖拉,尤其在写作业上,发呆、上厕所、喝水等,每天的作业都是做到晚上11点左右,第二天瞌睡起不来床,一遍遍地喊醒,就是不起床,起的晚,有时还哭闹,抱怨让起的晚,常常迷迷糊糊去上学,老师经常反映孩子在课堂上经常睡觉,考试成绩不理想,非常头疼。”

    我说对她说,如果,你孩子的在磨蹭拖拉,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与日记的时候,那么,作为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孩子,今天晚上你在不好好写日记与作业,你爸爸回来就要惩罚啦,打你的屁股,我可没有办法保护你,那个时候,你别说妈妈没有提醒你呦。”

    这是出卖爸爸吗?

    不是。

    这是树立爸爸的权威——“威严”。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提到:“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小孩子总要有一些害怕的对象,才能有所约束,父母要阴阳相结合。

    晚上,爸爸回来啦,孩子磨磨蹭蹭没有写日记,这个时候妈妈要在孩子没有在身边的时候,或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对他讲孩子今天没有写日记;或在孩子爸爸没有回来的时候,提前短信与微信告知都可以。

    爸爸在看到微信的情况下,应该回来晚一点,目的,主要是为配合妻子“演双簧”。

    爸爸知道孩子没有写日记的事情以后,不要发脾气,不要问孩子日记写没有,更不要说妈妈说你没有写日记,否则,就等于在孩子面前出卖了妈妈,这样“阴阳”就不能相结合,起不到“父严母慈”的教育作用。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可以对妈妈这样说:“今天晚上,本来我可以早一点回来,可是,回来的晚啦。”

    “那是为什么呀?”妈妈急切问。

    “等吃了晚饭再说吧。”爸爸假装不想说,卖一个关子。

    “爸爸,说了吃饭也可以吗,饭现在很热,凉一凉吃也不晚。”孩子非常喜欢听爸爸讲回来晚的原因。

    “孩子说的对,凉一凉吃也不晚,就说一说为什么回来的晚的原因。”妈妈符合着孩子的话。

    “我们的经理的儿子,由于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日记,被他的爸爸给打屁股啦,打的屁股都流血了,经理不好意思自己去医院给儿子包扎,让我去了,我怎么会不去呢?”爸爸严肃的说。

    小孩子最有兴趣的是什么?

    是在一边听爸爸与妈妈说“卖关子”的话。

    “爸爸,在医院里面,你没有说那个孩子是你孩子?”孩子接着问。

    “不是我儿子,我怎么说?况且,我儿子又不是那样的孩子,你说是不是?”爸爸用一个否定与一个肯定,回答了孩子的想法。

    “是的,咱们的儿子与你们经理的儿子可不一样,做作业、写日记,不用我们操心,这个习惯是他慢慢养成的。”妈妈顺势在孩子的爸爸面前表扬一下儿子。

    此时此刻,孩子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孩子这一听,自己就会慢慢改变自己做作业、写日记,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

    这2位母亲,后来还对我说,“暗示教育”对于改变孩子磨蹭拖拉的不良习惯的效果非常好,现在做作业、写日记,不用提醒,就能够主动完成,如今,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写日记,其中的一位母亲说,她规定写日记,一星期可以写3篇就是完成任务,可是,她女儿不仅每天10点以前完成,而且,还是每天一篇日记。

    这就是“暗示教育”的力量。

    暗示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力量,对于培养10多岁的孩子的性格、意志品质、生活习惯、学习成长方面至关重要。

    暗示教育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暗示时,还必须注意孩子的“性别、年龄、个性,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等因素,如此暗示教育才能有好的效果。

    爱孩子,不妨善用“暗示教育”教育孩子。

    父母“一句夸奖的赞叹,一个提醒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热情的拥抱”,犹如一粒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会在孩子心灵中茁壮成长。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暗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这正是——

    夫妻二人演双簧,暗示教育显父严。

    黑脸白脸不必唱,提醒鼓励展母慈。

    不良习惯慢慢改,磨蹭拖拉悄悄无。

    学习兴趣在提升,考试成绩常进步。

    (【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醒:本博作品为【原创】,且首发于【中国教育人博客】,未经许可,任何“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媒体、公众号与报刊杂志”等平台,不得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客里面的博文,网站转载须付费,应与【田园泥土香教育】签订《网络版权作品转载授权》,取得授权后方可使用;网站与博客擅自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文,就是侵权,侵权必究,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完全承担;网站与博客转载 联系 QQ 837966260 手机 13526448726 13733916593;我们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谢谢您的合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教育的名义:好文章,老师文章中“暗示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好,我这几天实践了一下,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是有效果,赞呀赞!
      • 教育的名义:爱孩子,不妨善用“暗示教育”教育孩子。

        父母“一句夸奖的赞叹,一个提醒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热情的拥抱”,犹如一粒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会在孩子心灵中茁壮成长。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暗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这正是——


        夫妻二人演双簧,暗示教育显父严。

        黑脸白脸不必唱,提醒鼓励展母慈。


        不良习惯慢慢改,磨蹭拖拉悄悄无。

        学习兴趣在提升,考试成绩常进步。
      • c3f833d1a8ed:这么长,我居然看完了,然而真的没有什么鬼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请问大哥,你知道中国的中小学培训市场有多大,你以为那些去补课的家长都是傻子,没有用都一直去送钱?补课的很多孩子是学校的边缘生,补课给他们新生,你知道吗!有部电影叫垫底辣妹,去看看相信你对教育有新的认识。
        田园泥土香教育:@宝妈青月 谢谢妹妹的指导!!
        田园泥土香教育:@宝妈青月 妹妹说的的确如此,事实上,文章目的,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去关注补课对于孩子的危害,进而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只有教育部门关注与关心起来,去改变这种情况,才可能有效。

      本文标题:【原创】解放“差生”,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yf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