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来现在这家公司的一个月之后,大领导把我叫到他的小办公室。
老爷子说:“小杜啊,你来这里多久了?”
我说:“整整一个月了。”
老爷子说:“那你说说,这一个月有什么收获,比如说和人的交往之类的。”
我还没有准备好腹稿,老爷子就开口了,他说:“我就说一点啊,你这一个月有给我问过早吗?”
然后巴拉巴拉一顿批评,然后老爷子说:“你现在是我的手下了,做事要勤恳,态度要端正。”一顿杀威棒之后,老爷子给我分配了一个超极简单的任务,然后把我打发了。
后面的几天里,我很是忐忑,因为我完全没有逮着给老爷子问早的机会,后来在洗手间撞上,一同撒尿时打了个招呼。
说实话,起初的那几天我是很郁闷的。因为上一家公司完全没有这样的文化,除了玩的好的小伙伴在见面时会开个玩笑外,其他人都不带搭理的。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她很讨厌互相问好、见面问早的规矩,每天大清早一进公司门就开始点头哈腰,一整天下来是很累的。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不需要这种社交,所以,我觉得她说的好对啊。现在我已经习惯了随口问个好,反倒是觉得这个规矩还是蛮好的,避免了与关系不是太近的人见面时会尴尬。
有些规矩,或许在适应之初我们是不喜欢的,甚至是抗拒的,但是有一种力量在逼迫你去接受,后来你慢慢适应,发现这个事也不是那么让人讨厌了。
逼迫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他会矫正一个人的行为,越来越适应当前环境已成的框架,就好像给肆意生长的牵牛花牵了一根藤,后来它越爬越高,甚至能看到参天大树的风景。
然而,适应社会就是优秀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我有一个同事甲,性格开朗,活泼跳脱,领导很是喜欢,可是他不喜欢那家公司的很多地方,在我们努力适应的时候,他不断换着岗位,终于还是在半年之后辞职了。同事乙看起来沉默寡言,处处忍让三分,如今已经升职加薪,他在和那个环境博弈的过程中已然找到了让自己舒服的平衡点。
后来,从断断续续地传言中,我得知同事甲在离职后,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至少没有像他当初预期的那样。
一年的时间蹉跎而过,有的人还在挑选,有的人还在适应,有的人尝试改变,有的人已经独立带了项目。如果把工作比作长跑的话,毕业一年后,当初一同站上起跑线的人,已然相隔甚远。
毋庸置疑,最擅长改变的那个人,跑的最远。
我们不喜欢这种逼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压力,没有人会喜欢带着压力活着。
复读那一年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那一年里我经常失眠,我长期处于痛苦之中,我不断地自责,几乎都快自责到幼儿园没有听妈妈的话。真的,那一年特别害怕,害怕再度马失前蹄,害怕光阴虚度。我记得高考前三天,我和同桌阿浓一道题都做不下去,看了三天电影,然后互相开导,结果越开导越害怕。
故事的结局是,我两又考烂了。可是,我们突然好开心,一整年的自我压迫终于有了结局,虽然结局不怎么理想,可是,也不是很糟糕,对吧?
我还记得的数学老师老李在开学第一天说:“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不少人是发挥失常才来到这里的,你们不服气,你们落后一级这个事或许在你们往后的日子里会成为一根刺,可是,你们也要知道,这一年你们会得到很多东西,比如更好的大学,比如你们承担压力的能力。”
是的,那一年,我们带着不可回避的压力活着,包括早起晚睡的生理压力以及不知道是否会再次失败的心理压力。那一年我们常常在操场大呼小叫,喊着自己喜欢的女孩的名字;我们在月考之后,翻越围墙追公交车,只为回家吃顿饺子;我们在雪地里狂奔,把雪球扔到小伙伴的脖子里,笑着笑着就哭了。那时候,我们完全忘记了身边的一切。
看,还是有办法对付压力的。
在压力下,我们可以活着,而且可以活的很好,只要这种压力有意义;面对逼迫,我们也完全应对的来,只要这种逼迫出自善意。
昨天,邻居家的年轻妈妈对小儿子说:“让你读课文读出声来,你就是不读。”
我瞬间笑了出来,当年的我也一样,害怕背课文出声,老妈看我这屡教不改的倔脾气,直接用上了柳树枝,揍的我在菜园子里上窜下跳。
真的要感谢母亲的逼迫,不然,我觉得自己不会比当年一起上树偷鸟蛋的小伙伴优秀多少,或许一样早早辍学,这辈子都不会写这种酸腐文字。
朋友啊,如果刀架在脖子上,不要引颈就戮,练就你的金钟罩,让他伤不得你分毫。
朋友啊,如果大火烧到眉毛,不要害怕,咱就做他个无眉大侠,照样可以行侠仗义。
朋友啊,如果老婆和母亲都掉河里了,我相信你,现场就能学会游泳,把两个都救上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