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物采访篇】“荟珍屋”,木作旧物怀古情

【人物采访篇】“荟珍屋”,木作旧物怀古情

作者: 孑颜的乌托邦 | 来源:发表于2021-06-16 10:00 被阅读0次

站于题有“荟珍屋”三个字的大门前,庄严之感油然而生,挑高的大门,精致的拱雕石砌飞檐,顶门木板上还雕刻了梅花鹿,旁有梅树枝上喜鹊小憩,寓意喜上眉(梅)梢,大气不失活泼。

入门后的景徐徐映入眼帘,细密的弹硌路曲径通幽,天井青水悠悠流淌,池中五彩锦鲤嬉争鱼食,幢幢亭台楼阁静列两旁,路边树木早已枝叶葳蕤,围拢出一片小天地,而这片小天地的主人赵文龙先生,正立于池边撒投鱼食,一身简约休闲装,使得这位已到花甲的老人多了一种对生活的坦然、一种亲切感。故事,就从他开始。

赵文龙先生,现为松江收藏协会会长,是荟珍屋缔造者,也许是出身于园林世家之故,从小对木作家具、古董玩物有着浓厚地兴趣,几十年间收藏了上万件明清苏作家具,其中好多都是经过辗转探寻才收集到这里。

他懂得它们的价值,且对那些精美的雕工镂术熟悉得如指诸掌,这些不会说话的古具旧物不仅代表当时社会生产的精华,也凝聚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它们都值得被好好保护。

和赵先生隔桌坐于前厅,眼前长条木桌上摆了诸多小物件儿,每件都有很强的年代感,每件他都能随口说出它们的来历,可见赵先生收藏匠心;赵先生说有华裔老友蒋奇谷先生从美国来,在为他写一本书,关于明式家具,关于中国榫卯文化,他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经验以及每件家具背后的故事整理出来,然后找个载体,让它像种子一样去生根发芽继续传承下去。

尤其年轻人,现在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知道多少,对身边的老建筑老家具了解多少,在对外来品牌的跟风追求的前提下,是不是也应该多去关注一些能体现我们自己民族文化价值的东西,而不只是一昧的去追名牌、赶时髦,被网络上喧嚣杂乱的各类片段热点新闻所吸引,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浮躁,因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太少,所以他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属于我们的历史文化。

他以研究、修复、保护为己任,把大大小小风格不一的老宅、家具、玩物收藏在这四四方方的庭院里,他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应该了解每一件家具背后的故事,这是人文财富,是文化之根。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位文人的恋旧情怀,也可以说这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延续,他不惜散尽家财收购补修使其恢复原貌,这些无形的精神底蕴,是寓于具体的实物环境之中的,留下真实的历史生活环境,其实就是在留下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赵先生热衷苏作文人家具,他说其实“苏作”不应该叫“苏作”,应该叫“云间木作”。松江府古时称云间,当时苏州是其管辖的知县,明代范濂撰写的《云间据目抄》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云间的土木文化。沿于松江府当时的木工工艺的传承,最后才发展成了“苏作”。

赵先生对松江仓城府城文化保护区的古建筑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于松江作为4000年的一座古城,却没能好好保护好一个古镇,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在他呼吁下,及时制止了好几幢准备拆除的位于永丰路中山西路口的古建筑。赵先生也为杜氏雕花楼、阡陌会馆、秀野桥对面的观鲈楼等古建筑提供古代家具,供游人观赏。

赵先生带我们参观他的庭院,有教育家黄炎培的书房,荣毅仁的西洋楼,杜月笙的老宅等,都是经过他的移材重修才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凡手所指之物,赵先生皆知晓,这个石墩搬来的时间,那个亭子大概什么年代,这根石柱大时代背景如何,赵先生都是信手拈来,因为日日凝酌,所以没人比他更懂。

放眼庭院,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怪石根雕,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这是处于闹市中的静心之园,更是赵先生的精神栖息地。

在一些大的老房子里,存放着种类不同的木料,整个房间氤氲着木料混合之后幽幽的奇木香,这些都是他历年来到处收购的明清建筑中保留最完好的房梁、榫头、门窗等部件,这些沉睡了很久的老木旧材,在赵先生领导的团队日日不停的修补、拼接、复原之后又大放异彩,重现气势恢宏之态,又屹立在华夏土地之上。

如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老宅古建筑面临被拆被毁的威胁,“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的阮仪三老先生也致力于抢救古城建筑,他们都在用新的因素激活历史遗存,都在以他们的方式拼力保护中国古城建筑遗迹,他们都是古建筑文化的忠实守护者。

进入赵先生的私人博物馆,看到那些雕刻精美的古床上镂刻的细小花纹,闭眼想象古时闺房暖暖的阳光从朱红的雕花木窗透进来,零碎的撒在帷幔帐下的床沿上,纱帘轻盈飘动随风从窗外带进一些花瓣,床幔随风带花轻轻摇曳摆动,屋内香炉升起阵阵袅袅的香气,弥漫在整间香闺......

任何想象都是不能脱离实物而凭空产生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不到这些精美桌椅、木柜小盆、床雕花漆,我们何以读懂古诗里那些庭深闺怨,那些借物抒情的文学诗词呢?

大到房屋,小到家具,“荟珍屋”里的木建筑彼此讲述着力与美,人工与自然的平衡。这里的一物一件都是有生命的存在,都是赵先生的宝贝,在他眼里,木作是中国留给世界文化的财产,因此他希望他能尽己之力保存下古代木作的精髓,留给后人更多可供传承的经典工艺。

夕阳余晖下,赵文龙先生和他的这些宝贝在这庭院深深里眼约心期,互诉心迹......

相关文章

  • 【人物采访篇】“荟珍屋”,木作旧物怀古情

    站于题有“荟珍屋”三个字的大门前,庄严之感油然而生,挑高的大门,精致的拱雕石砌飞檐,顶门木板上还雕刻了梅花鹿,旁有...

  • 老物件儿,旧情怀,新希冀

    昨天经理说这几天要去采访一位收藏家,他有一处收藏着10余栋明清老宅、万余件苏作家具的“荟珍屋,我便开始从网上开...

  • 微社荟——人物资源合作平台

    微社荟,致力于汇聚人物,连接人物。 1、目的: 微社荟人物结识,合作对接,大咖分享,线下聚会….. 2、价值 同来...

  • 139㎡《FLOW》| 臣田设计_欧模网

    139㎡《FLOW》| 臣田设计_欧模网 面积:139平方米 屋况:毛胚屋 材质:木作、系统、油漆、铁件、玻璃、石...

  • 【阅读《槐园梦忆》16】

    周末休班,去了老公上班处,他睡觉我听课,阅读,很舒爽。 《旧》篇爱旧物:旧衣旧屋旧历年,过端午中秋腊...

  • 人物采访

    人物采访是我提纲的重要一环。我常常需要用半个记事本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记事本中,我可以找到丰富的信息,涉及人物关...

  • 加推商机连接器助力高端家居全屋定制“木作家”10天收入突破120

    加推科技资深用户——高端家居全屋定制“木作家”——李冬娇,刚刚结束为期十天的“木作家十周年店庆推广会”,就被我们邀...

  • 旧物,新情

    年初三,吹了一夜北风,气温骤降,天却被吹得格外清爽。北方的晴天就像北方人的性格 噶嘣利落脆,人的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

  • 旧物牵情

    文|燕语诗心 雨,一场接着一场,淅淅沥沥地下个没完没了。足不出户的日子里,胡乱地翻了几页书,借着文字或是生动形象的...

  • 人物采访的体会和心得

    采访过一些人物,渐渐地你就会总结些经验。完成一篇好的采访在采访和被采访者心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采访之前要做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采访篇】“荟珍屋”,木作旧物怀古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jx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