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心情因为连日的阴雨略显烦躁,被雨天阻碍的脚步变得略显沉重,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像腿里灌满了泥水。我忽然就羡慕起了唐代豪放、洒脱的诗人。管你怎么想怎么看,我以我手写我心。就是这么任性!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跃入我的眼帘。于是我想:这本书怎么这么应景啊?我要看!其时,新书还未上市,朋友找关系拿到了电子版,居然自己打印并装订了一本样书。托她的福,我也得以先睹为快。
《少年安得长少年》作者是陈舞雩,我曾看过他写的《孔子,人生不苦旅》。在《孔子人生不苦旅》这本书中,陈舞雩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为师之道,以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为读者解读孔子的一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人生不苦旅》写的很成功,因为作者写出了前人不曾有的新意。
《少年安得长少年》同样如此,有位网友说“故事是唐朝的,语言是21世纪的”,我看了很有共鸣,我觉得如果改为“诗歌是唐朝的,语言是现代的”更能表达我的感受。
1.用年轻人独特的幽默感为唐朝诗人的生平做注解
“少年安得长少年”这一句出自于唐朝后期的诗人李贺的《啁少年》。原文是:
生来不读半行书,
只把黄金买身贵。
少年安得长少年,
海波尚变为桑田。
此前,我刚读完《兰亭序密码》,李贺的名字在小说前面的章节反复出现。这让我注意到,“诗鬼”的人生竟然只有短短二十七年。
活的比他还短的,在唐朝一众著名诗人也不少见,“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只活到了二十六岁。
不过,寿命的长短不代表什么,人家的诗词流芳百世靠得是实力。
王勃曾为杜少府到蜀州任职写下的律诗,其中有今人耳熟能详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毗邻"。
《少年安得长少年》中,王勃的一生被陈舞雩假借“杜少府”之口娓娓道来,文字不算长,通俗易懂。
古人送行,折柳送别。无论王勃离家远行,还是王勃送朋友远行,都不能免俗。
折柳的习俗,在他笔下是这样的:
地点还是在灞桥,祸害的还是柳树。
读来有一种接地气的幽默感,令人耳目一新又忍俊不禁。
王勃还在仕途失意的时候写下《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呈到皇帝案头时,天子也不禁动容,感慨他短暂的一生。
陈舞雩以当下年轻人的观点,用贴近生活的语言讲述了初唐、盛唐诗人们的人生,除了开篇“不会丧”中励志的王勃,还有“侠客”中行侠仗义的陈子昂,“记忆中的你”中出生即被安排好命运的上官婉儿等十多位初、盛唐时期的历史名人。
从陈舞雩的文字中看得出来,他对是这些名人的生平做了很详细的背景调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政治特色和人物个性,分析了名人们的生活态度。
以我个人浅见,陈舞雩的文字用特有的幽默感,为诗人们的人生写下了属于现代年轻人的注解。
2.用现代人的眼光谈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说起唐朝诗人“我手写我心”的恣意、放浪和不羁,就免不了要说说唐朝的政治、经济环境。
初唐,刚刚经过隋至唐的变革,政治继续整,经济上百废待兴。沿袭前朝的三省六部制,逐步实现权力的分离与制衡,国家机器的力量变得更重要。由此,朝廷不拘一格,通过科举选人入仕。一方面,是为了选拔更好的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削弱氏族的势力。
当时的年轻人对投身政治有无限的热情,王勃送别的杜少府就是一个怀有热情投身于唐朝政治的年轻人。
如果把古代官场比作锅,从来都是:锅里粥少,锅外僧多。唐朝官场也不例外,为了分得这口锅里的一口粥,很多年轻官员可能会为了一纸任命等很久。
“回京述职”这个词,对看过古代小说的人来说应该不陌生。凡是外放官员到了任期,就需要回京述职,然后朝廷就要给他重新安排合适的位置,是贬谪是升迁主要看政绩,但是能不能及时有职位,得看官位够不够分。古代官场有后门,走举荐门路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很多人没门路就只能干等着,还得时不时去分管官员升迁的部门走动,刷刷存在感。至于能不能顺利得到职位,就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唐朝的经济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农业有长足进步,出现新品种的农作物;手工各业,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发展态势。在大城市,各行各业都欣欣向荣。
政治、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唐朝诗词也空前繁荣,后人整理《全唐诗》,全部作品四万多首,作者有两千多人。
《少年安得长少年》中,除了有前面提到的王勃、陈子昂、上官婉儿,还介绍了贺知章、李白、高适等著名唐代诗人,从陈舞雩为他们总结的生平中,我们可以窥见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程度。
不同于正史的严谨肃穆,不同于野史的奇思妙想,也不同于漫画历史的幽默诙谐,陈舞雩的历史坚持用当下年轻人眼光,结合历史的发展脉络,用沉浸式的体验传达了对历史的认知,有他的独特性和趣味性。
陈舞雩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述了不一样的唐朝。
如果你已经从历史书上、电视剧中看过唐朝的模样,那么不妨通过陈舞雩由唐诗激发出来的文字来回顾一下,探明一些你以前可能没注意到的唐朝细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