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汉书.律历志(上)》诗解1律度量衡齐远近立民信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
题文诗:
虞书曰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
自伏羲画,八卦由万,物之数起,至黄帝尧,
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周衰官失,
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
官举逸民,四方政行.汉兴北平,侯者张苍,
首律历事,孝武帝时,乐官考正.至元始中,
王莽乘政,欲燿名誉,征天下通,知钟律者,
百余人使,羲和刘歆,典领条奏,言之最详,
故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之于篇.一曰备数,
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
参五以变,错综其数,稽于古今,効于气物,
和之心耳,考之经传,咸得其实,靡不协同.数者一十,百千万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
理也书曰:先其算命.本起于黄,钟数始于,
一而三之,三三积之,历十二辰,之数十有,
七万七千,一百四七,五数备矣.其算法用,
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成六觚,
为一握也.径象乾律,黄钟之一,长象坤吕,
林钟之长.其数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
四十九乃,成阳六爻,得周流六,虚象推历,
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
探賾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度长短者,
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
不失黍累.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
衍于万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
职在太史,羲和掌之.律历有数,数以量情.
律吕调阳,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化成天下.情生万物,万物有情,因情生声,
比声为音,比音成乐,至乐至情,情通万物,
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至道,道出两仪,
两仪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春秋左氏传》曰‘前志有之’。”]【原文】 《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师古曰:“《虞书》,舜典也。同谓齐等。”]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师古曰:“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也。”]至黄帝、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师古曰:“三代,夏、殷、周也。稽,考也。考于古事,而法度益明。”]周衰官失,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师古曰:“此《论语》载孔子述古帝王之政,以示后世。权谓斤两也。量,斗斛也。法度,丈尺也。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师古曰:“首谓始定也。”]孝武帝时乐官考正。[师古曰:“更质正其事。”]至元始中,王莽乘政,欲燿名誉,征天下通知钟律者百余人,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最详。故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
[师古曰:“班氏自云作志取刘歆之义也。自此以下讫于‘用竹为引者,事之宜也’,则其辞焉。”]
【译文】
《虞书》说“统一了律、度、量、衡”,这是为了使远近一致而使百姓有所凭信。从伏羲画八卦,数字就由此而起,到黄帝、尧、舜时就部齐全了。三代时研习古事,度量衡制度更加明晰了。周朝衰亡失去了控制,孔子就陈述后代帝王应遵守的准则,说道:“要小心对待斤两与斗斛,慎重对待丈和尺,重整被罢免的官员,举荐人才,天下的政治就可行了。”汉朝建立后,北平侯张苍最先确定律法和历法,孝武帝时乐官又进行了考正。到元始年间王莽把持朝政,想沽名钓誉,就征召了天下通晓钟律的一百多人,叫羲和刘歆等人主持领导分条上奏,所说的最为详细。所以删除其中不确切的话,选取其中正确的意义,把它们写成篇章。【原文】 一曰备数,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参五以变,错综其数,稽之于古今,効之于气物,和之于心耳,考之于经传,咸得其实,靡不协同。 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书曰:“先其算命。”[师古曰:“逸书也。言王者统业,先立算数以命百事也。”]本起于黄钟之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之,[孟康曰:“黄钟,子之律也。子数一。泰极元气含三为一,是以一数变而为三也。”]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数备矣。[孟康曰:“初以子一乘丑三,余则转因其成数以三乘之,历十二辰,得是积数也。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备于此矣。”]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苏林曰:“六觚,六角也。度角至角,其度一寸,面容一分,算九枚,相因之数有十,正面之数实九,其表六九五十四,算中积凡得二百七十一枚。”]径象乾律黄钟之一,而长象坤吕林钟之长。[张晏曰:“林钟长六寸。”韦昭曰:“黄钟管九寸,十分之一,得其一分也。”]其数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阳六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孟康曰:“以四十九成阳六爻为乾,乾之策数二百一十六,以成六爻,是为周流六虚之象也。”]夫推历生律[张晏曰:“推历十二辰以生律吕也。”]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张晏曰:“准,水平。量知多少,故曰嘉。”]探賾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师古曰:“賾亦深也。索,求也。”]度长短者不失豪氂,[孟康曰:“豪,兔豪也。十豪为氂。”师古曰:“度,音大各反。”]量多少者不失圭撮,[应劭曰:“圭,自然之形,阴阳之始也。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师古曰:“撮,音仓括反。”]权轻重者不失黍累。[孟康曰:“累,音蠡。”应劭曰:“十黍为累,十累为一铢。”师古曰:“累,孟,音来戈反,此字读亦音累紲之累。”]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职在太史,羲和掌之。【译文】
一叫完备数字,二叫和协乐音,三叫详细长短标准,四叫标准量器,五叫称量物体轻重工具。或三或五,加以参合,加以改变,考察古今,验证物体,协调听觉,查考经传,都得到了确实,没有不一致的。
数就是一、十、百、千、万,是用来计算统计事物,顺应人的性命的规则。《尚书》说:“首先要建立算数来命名万物。”原本产生于黄钟的律敷,从一开始,用三来乘,再用三来乘,……经过十二次相乘的数字,得十七万匕千一百四十七,即一乘以三的十一次方,五行的数字都齐备了。它的计算方法是用竹子,直径一分,长六寸,用二百七十一枚就形成六角,是一握的数量。
直径就像十二律六阳中黄钟的十分之一,长度就像六阴中林钟音律的长度。它的数字是用《周易》中大衍之数是五、十,其用数为四十九,就成为阳六爻,从而形成六爻周转流行的景象。推演历术、产生律吕、制作器物,用规来画圆,用矩来画方,称量物体,量知多少,窥探幽深,求索隐微,勾画描绘致深致远的事物,没有不用数的。测量长短可以不差毫,容量多少不差圭撮,称量轻重不差黍累。记数超过了一的,和超过了十的,长大于一百的,大小超过一千的,演算超过一万的,计算都在于算数的方法。公布天下,是小学的准则。职责在于太史,羲和掌管‘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