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性上来看,写作真是件随心的事儿,有感而发,有感触就发作一下。大多数作家都是感受丰富的人,你可能见过街边的卖菜老太被作家描述,却很少见到卖菜老太成了作家,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受困于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就是感受力的不同了。作家朱光潜有一篇“谈静”的文章里写到“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可见,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很强,我就要找个途径抒发一下,或者高歌一曲,或者神聊一番,最好的方式就是描绘书画下来。大多数作家也都是惜时伤春的人,他会想,哎呀,这个人这件事从我身边就这么走过去了,我再也抓不住了,不行,我得把他们记下来。这是浅显的写作动因。还有一部分人就是被文字组合的魅力吸引,他们看到很多作品语言表述妙不可言,韵律感十足,传情达意非此莫属,就想效仿,起而行之,这是较高层级的写作动因。还有如我一类,就是想对着屏胡扯,找个途径玩输出,人得有进有出,有进有出才平衡嘛,扯的好说不定自个儿感动一下,呵呵。
一想到严肃作家我就不能不严肃了,他们怀揣社会使命感,或传播知识,或宣传科学,或探索真理,有的作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用犀利的文笔针砭时弊,用感人的语句启迪人心,这样的写作可谓为人类文明发展架桥铺路。胡适之先生有一篇文章谈为什么读书,他说了三个原因,一、接受人类遗产,二、为了多读书而读书,三、为解决困难、应付环境,获得思想材料来源而读书。胡先生娓娓道来,细细阐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从这样理性来看,由为什么读书追根溯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写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