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歧木子
旧习难改,还是不舍。明知时势未到,皆是空谈,但,顺势而为与用势而为是两种选择。面对现代性危机,行动是必要的。辩论也好,实践也罢,就当我尚未死心。
1.意识-物质
在生命之意识存在之先,物质是否存在?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物质其实与意识同样神秘,那限界之外的未知,维特根斯坦说过,真正的神秘,不是世界如何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借用一个恰当的比方,正如下棋,我们是棋子,虽然我们可以洞察棋子之走势,但为何下这一盘棋,谁在下棋,这是我们所未知的。这是我们从何而来的源头性问题,这也引发了我们是谁,我们到何而去的问题,正是过去-现在-未来的顺序。
开场白是为定调,那么接下来,我们假设,物质先存在,意识之后存在,那么人类文明也有了开端,意识所见的物质皆带有意识之色彩,意识之造物皆遵循意识之规律。故而,改造世界必然是由意识到物质的过程,因为改造属于活动,而意识与规律影响活动。
宗教-文化-政治-经济,这是下文所要用到的,也是我认为的理解人类文明结构的四把钥匙,其实严格而言,或许应该只有宗教与经济,而通融一下,军事与科技也是重要的。
下为此四者所在之领域:经济-资源的获取与耗费,(获取有两种,生产与掠夺,对应科技与军事),政治-组织调度资源与进行活动,文化-精神活动,宗教-政治与文化。军事与科技其实也与资源相关。人类一开始是依靠宗教来结成共同体—文明的。若以生存为目的之结构而言,政治-生产关系,经济-生产力,而宗教,文化则作为结构凝聚稳定性。但生存这种追求是物质性存在的,宗教与文化是追求精神性存在的。二者皆能满足,方可圆满。以文明-生物集群共同体而言,物质性存在决定精神性存在,而精神性存在反作用于物质性存在。
2理性之现代
博古是为通今。那么,划定时代是时代性质的改变,而改变起自人的活动,意识影响活动。影响现代化这一活动的是理性,并且,时代性的改变是这一意识成为主流方可进行,意识上抽象理性的发展落实到具象变为了工具理性-科学,理性作为一个改造世界的工具而出现,但其必然也将改变观念。宗教-文化-政治-经济,向着现代性不可逆地转变。抽象理性以存在为目的,落实到物质具象自然是物质性存在,政治与经济由此被抬升,宗教与文化由此被沉落,人的需求是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皆备,但共同体以物质性存在为主轴。
3现代之危机
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定义与结构已经揭示了之后的一系列流程,一个稳固的起点,能够直通终点。抽象理性具象化搭建的物质性存在架构使得人们拥有了物质性存在保障以及精神性存在的客观条件,这种效用被人们称呼以自由,但这是一种消极自由,即是不被干涉的自由,这只是自由的条件。具备了自由的条件,而精神领域的现代性的存在方式尚在探寻,但由于架构之预设为物质性存在,自由便成了兽的放纵,而过往的人的自律性的价值思索,存在考量则在工具理性中解构。物质自由,精神虚无会是一个现代体系的存在者的最终态,何况,物质自由还因为不完善的政治制度而尚未做到,为了物质自由还在抗争,物质自由与精神存在是需要协同发展的,否则……后果去翻历史。哦对了,理性的特点是,将认知对象客体化-物化,所以,其只能作为手段,而不能是目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本身就是价值。
于是,我们可以把现代危机分为两类,这两类息息相关,精神危机与物质危机,精神危机体现在,主体客体化-人力资源,客体主体化-拜物教、他者,物质危机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4解法
我只提供精神危机之解法,物质危机待时势吧,我能力有限。解法这一项是开放讨论的,我所讲述的是认知,是思路。整体而言,是要解决存在与虚无的问题,外部与外在的客体化危机,以及内在的主体性建构。这个需要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主权神国之起稿》。
当然,这类文章其实理解的人早就理解,不解的人多说无益,反而易生麻烦。唉,就当我年少轻狂吧。少年歌自苦,少见有知音。
参考资料——我身处的时代
(有备无患的声明:禁止转载,禁止抄袭,违法必究。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