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益递减从不同的地方看到过,但却理解得不够深入。听了薛兆丰老师的课程后,应该是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些。再来反思自己身边的事,发现很多时候就是基于边际效益递减。
从原来单位离职已经两年多,期间多次有人谈起合作做事情或者开公司等,都被我拒绝了。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因为其他们提及的事情,对于我来说边际效益非常低,和投入的成本来看不划算。而继续做我熟悉的事情,可以在增加很少边际成本的情况下获得不错的边际收益。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时间成本变得比较昂贵,而金钱成本低一些,所以天然就会拒绝那些会消耗大量时间成本的事情。但这样的选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两年尝试投资合作了几个只需要投入钱的项目,最后都亏损进去了。现在想来我投的时候,过份关注在投入的边际成本上,而很少去关注收益问题。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是不值得做的,其风险很高,带来的收益很低,对于我是可有可无的。可能这两年的决策,都是关注于边际成本,而忘记去计算其收益。
另外在学习上来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边际效益递减无处不在。比如得到听书,每天听本书开始听的时候,觉得带来了很多新奇的知识和观点。但到后来,很多类似的书出现了,带来的冲击变小,其实就是收益递减的作用。看书也存在类似的效应,最开始看某一方面的书,会觉得收获很大。后来再增加几本看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多都是已经学过的,新鲜感降低,投入度也降低了。我想起软件工程里面的人月神话,大概后面投入更多的人,到一定程度就进入边际递减阶段,直到边际效益为零。最近学习英语上也有类似的感觉,每天学1-2小时可能效果比较好,但继续投入更多的时间,则厌倦感产生,专注度下降,也是进入了递减阶段。
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可能可以指导很多生活方面。如我们第一次去某个地方旅游度假会觉得很不错,但多去几次后就会觉得一般,直到去几十次后有点厌倦。以前看过肥肥猫的一篇文章,讲我们要对生活进行期望值管理。现在想来他对于期望值的描述,其实很多就是源于边际效益递减。如果我们直接从顶点开始,那么我们就会进入递减阶段,很可能进入收益为0阶段,从而带给别人失望。如果我们开始有所保留,让别人更长的处于你的边际收益递增阶段,那么对你的评价就会很不一样。这时候很可能就会说你是有潜力,有前途的人。
现在很少输出学习心得,也可能是边际效益递减造成的。只是发现有所输出,总是比看过了就忘好一些。经过思考编码输出的过程,就算结果不理想,也会从某些地方改变我们的大脑神经元链接。学习的事情,很可能是一个M曲线,很多人坚持到第一个顶点,就会放弃。因为进一步的投入收益是递减的,以至于很多人都只是在某一方面处于入门阶段。其实继续深入学习,边际收益是递减的,但是总收益仍然在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甩开身边的人,成为更高一级的人。这时候又会获得另外一个边际收益递增的阶段,从而可能跃迁到阶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