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便听人说《悟空传》文笔洒脱,情节热血,这几日看下来,只觉得此书集幽默,热血,哲学为一体,看完后还有几分遗憾。有何遗憾?相见恨晚。
此书要是早个四五年拜读,估计此时的光景也会有所改变。天神说,杀妖猴,必先诛他不死心。我想我们年少轻狂的时候都曾有过那颗不死心。
欲冲九霄,搅四海,撼大地,这些东西如今在我这个奔三的人看来,都成了年少轻狂时的戏言。无论是《西游记》还是《悟空传》,我都将这个“一群人用一生来探索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的故事,看成了“一群体制外的人,用尽一生或不得不回到体制内”的故事。唐僧和孙悟空,前者一个是灵山大弟子金蝉子,后者则是魔王齐天大圣,但究其渊源,也是和仙界颇有渊源的女娲补天石。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说的好像就是他们俩。
金蝉子为参悟大乘佛法,顿入道中,用自己的万年修为,与佛祖相赌。而孙悟空在花果山当得好好的美猴王,却非得与天庭相对,可他这样做的理由呢,我始终不得参悟,只能用“人活着,就是为了争口气”来草草概括。他们,似乎生来就是子反抗者的身份现世的。他们都有资本,有才气,可偏偏这样可以在体制内过得风生水起的人,却偏偏想打破界限,走出体制,修得他们自己的圆满。可笑的是,《西游记》中所谓的圆满便是再次回到那体制内之中,唐僧成佛成圣却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大辩佛法。孙悟空封了斗战胜佛,听封号,很威风,像是说他“三界内第一个能打”,可实际上他以后也只能在界定好的范围内施展身手了。无论他头上还有没有金刚圈。而猪八戒呢,别人都说猪八戒最幸福,因为凭着净坛使者的名号,可以让他日日夜夜吃个够。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伤心的胖子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他们借不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人,所以只能寄于食物来获得的满足感,来抚平自己内心的伤。原来那诸神佛口中的圆满,只不过是用一种廉价的满足感填补你破碎的心罢了。所以说真正圆满的还是沙僧啊,他500年前从体制内被轰出来,日日夜夜想回去,最终他还要回去了。还成了金身罗汉,比之前的卷帘大将强那么一点。而那群体制内的神仙就这样看了几百年的戏,就把这些曾经骄傲不羁的灵魂变为他们之中的一员,从此三界一派祥和。
这么想来的话,所谓的西游是一段成长,是一段悲剧,是一群不成熟的人走向了成熟,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社会的法则。如果你想拥有优质的生活,最好是在体制内;而你想呆在体制内,你就不能再有半点任性,不能再耍半点孩子脾气,你只有遵守了规则才会有自由。虽说在他们给你选择的时候,却早已为你画下的界限。
所以你将何去何从?
反观杨戬,杨戬是个聪明人,够沉稳。我在百度上看有人给他判词,说他“不安天命,但安于现状”,我觉得说的极是。杨戬,相对于西游一行人来说,确实可以说是成熟不少。庄子在逍遥中明确地提出,万物皆有所待,所以难得逍遥。唐僧待于东土大唐千万百姓,而孙悟空待于紫霞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而杨戬大概是待于他妹妹杨婵和他那条哮天犬吧。至始至终从昆仑山学艺到封神之战,再到后来封为二郎显圣真君,他向世人展示的始终是他那刚正不阿,作为天庭执法者的一面。因为他知道在天庭这个体制中只有遵守规则,少说话,多做事,他才能保护他在意的人。他心知不能成为天蓬那样,为扶起自己爱的人而触犯天条;也不能做被当作替罪羊,被罚下界用500年寻找琉璃盏碎片的卷帘。他羡慕,化为天火,始终牵着手的猴子和紫霞,也羡慕猴子可以这样进行反抗。可他只是一直紧握着那柄两刃三尖刀,一言不发的站在云端。有人笑他懦弱,可我看出来那坚忍卓绝。于是这样几百年过去了,他和猴子一战成名。我查过典籍,说杨戬虽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可两者之间并无太多亲密关系,两个始终只是保持一种君臣关系,天上开会了,杨戬便去。倘若无事,便在灌江口的小庙里,专管他那1200草头神,和梅山六友帮助百姓。可就这样一个人深藏实力默默无闻的人,一直被天界所提拔所重用,用来作为抵抗孙悟空的武器。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
论背景,杨戬半人半神,虽然有个当玉帝的舅舅,但始终却不用这层关系。论资质,玉鼎真人门下弟子,习三九玄功,但是和金蝉子还有猴子的出身有一定差距。按理来说,金蝉子和孙悟空这些人应该比杨戬过得更好,走的更远,可最后却是没有杨戬那么自由。我想大概这就是守规矩的好处,让领导放心,你才会被重用。
我们都被诛了不死心,这是我想说的。诛不死心的,可能是事业,是生活,也可能是绝世而独立的紫霞。可是我们会后悔吗?不后悔,后悔吗?不后悔,再三自问也不过是年少轻狂时的浮光掠影罢了。
我想如果当年的我来写这篇文章,大概会引用下面这段话作为结尾吧:
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了我眼;
我要这地,再也埋不了我心;
我要那众生,都明白我意;
我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