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文化”,四个“尊重”的目标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作为乡村教师,我们有责任在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上织好乡村教育这块锦。
一个字,一种文化
我们学校的名字中有一个字,很多人都容易读错。有人把它读作“逢”,有人把它读作“祥”,还有个朋友曾经笑着对我说,咱长垣县城就有一条龙啥大道。这个字应该读作逄(pánɡ)。中国古代夏朝有一位名相叫关龙逄,他的故里就在恼里镇龙相村。夏朝的君主夏桀昏庸残暴,置人民生死于不顾,关龙逄一心为国,冒死谏黄图,传为佳话。我们学校就以此为契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通过关龙逄的一些诗词、事迹、图片等,让同学们了解历史文化和家乡文化,学习关龙逄的忠义爱国、一心为民精神,中国人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长垣人的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精神。通过龙逄学校三字经、龙逄故事会、我与龙逄共成长、爱在龙逄读写讲等活动,让文化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家乡的龙逄文化发扬光大。
一份爱,一种精神
龙逄学校是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的一所寄宿制小学,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所幸的是,我们有一支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用心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家长和同行的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力量的支持,很多爱心人士为我们捐款,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助力。于是,我们有了温馨的图书馆、干净的卫生间、舒适的空调等。于是,孩子们拥有了美好的读书时光,来自省内外的一些老师知道了我们的故事之后非常感动,在网上和我们进行交流,共同商议为学校捐书事宜。孩子们带着感恩之心轮流到卫生间做守护天使,老师们也为每一个卫生间写了一副对联,更赋予其文化色彩。如今,龙逄学校的厕所文化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一定会把这些爱的故事记入学校的发展史册,并把这种大爱精神传递下去。
一颗心,一种情怀
提起乡村教育,很多人都觉得那是落后的代名词。但是,对于酷爱乡村教育的老师来讲,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前行,一定会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因为那里是最接地气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大自然。作为农村的孩子,不能不了解24节气,那是我们最璀璨的传统文化,不能不认识庄稼,那是我们生存的基本保障,不能不善待土地,那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探索农耕文化。学校专门有劳动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在劳动中获得快乐成长。学生们自主种植有了劳动果实之后,学校借助于餐厅或家长进行美食加工活动,让孩子们体验自己的劳动果实,分享自己的劳动快乐。瞧,孩子们笑的是多么开心呐。
学校还利用教师资源,重点开设了运动类的社团,如乒乓球、篮球等。艺术类的合唱、绘画等社团课程。传统文化类的吟诵、围棋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用心,各项才能得以展现,家长们给予了学校高度评价。两年多的实践让我们深深的体验到,怀一颗赤子之心,守一份教育情怀,乡村教育可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乡村教师可以有坚守,有乐趣,有诗意,有远方。我们用文字记录孩子和学校共同成长的故事,现在已经可以出三本书了。一本是学生写的班级史记,一本是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果,还有一本是教师写的教育随笔集。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讲好中国故事,故事从哪里来?应该从行动中来。乡村振兴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做乡村孩子的引路人。用润物无声的思想去引导,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去影响,用逆水行舟的行动去感化,打开他们的生命迹象。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文化的源在哪里。爱国首先要爱家,学有所成之后,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那样也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