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特辑|张久祥:有一种抑郁叫张久祥看抑郁 (下)
原创: CCTV-12心理访谈 心理访谈 2018-02-04
你好,老朋友
Best whshes for you
沙玛阿果
一《心理访谈》栏目制片人、主持人
张久祥老师是与《心理访谈》栏目合作多年的专家,属于实战派。据说累计咨询个案超过上万次,相当于常年泡在咨询室,他的实战经验和能力是不断积累出来的。我觉得除了实战,张老师还是位学习型专家,与他合作多年,我能感觉到他不断的学习后获得的不断成长。最近几年,他开始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中吸取营养,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独特的实用的咨询技术。张老师最近酝酿一本关于抑郁的书。
当很多人把抑郁当成洪水猛兽的时候,张老师却从人性深处挖掘出抑郁恰恰是我们内心巨大的能量资源,我们不仅不要抛弃抑郁,反而要和抑郁成为知心朋友,有抑郁的内心才是有丰富资源的内心,和抑郁深入交流成为挚友诤友的内心,才是对自己心灵真正呵护的自己。在书还没有正式出版之前,我们有幸先读为快,分享一部分吧!
张久祥,央视《心理访谈》常驻心理专家;
心理学专业副教授;
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
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生活早参考》、《健康之路》等节目750余期;
北京国奥心理医院首席心理咨询师;
中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央电视台新闻及其他栏目主持人心理健康培训心理专家;
有一种抑郁叫张久祥看抑郁
(下)
从我们上一讲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是由人性、人心、人知三个层面构成的。
人性就是天命之谓性。性的深层次里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呢?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样原材料被使用——实际上是被激活,就变成了情,这就是静止的性,一旦被激活,动起来了就变成了情,七情由此而来。
人心就是率性之谓道。指的是什么呢?率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率性就是寻其本性,尽情任性,一个人只有人性,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人知就是修道之谓教。修是什么?我们老百姓说,改变你的,修理什么道呢?修理你率性的东西。人不可能妄为,人不可能胡为,人也不可能想当然,人也不可能倚仗七情六欲纵之。“修”——稍微有管控,在实现的过程当中,给他空间,在不实现的过程中给他安慰,这就叫修道。只有人心,也不是功能健全的人,有了人知,有了教,就是,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他才有了一个完整意义的人。人知是什么?人知就是知人,知人就是知天。倒过来,知天方能知人,知人方能自知。具体而言:知天,就会有所敬畏,知人,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冲动有所收敛。人心,是被天看着,被人管着。七情六欲是人性的所有的原材料,那么人心是加工这些原材料的过程,而人知是什么,是加工这些原材料的理念。抑郁就是人性、人心、人知三者互动出来的心理现象、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命现象的集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内心组合出更多的正性抑郁,让我们自己因抑郁而受益,因抑郁而成就我们自己呢?这里面有三大法宝。
一 “圣人”以此洗心
圣人用这个来洗心。
我们先解圣人。我刚才已经说前提了,大家要想明白。圣人就是凡人,凡人就是你我。本质上,圣人就是知天之人,我说了,知天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知己,所以说这个圣人实际上是知己之人。我们也可以倒过来看,先知天,再知人,知天是知人的天性,知人是知什么?知人在人性当中可以走起来的那个道,然后才知己。知天是道的层面,知人是术的层面。一个人只有人性,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只有人心,也不是功能健全的人,有了人知、有了教,就是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他才有了一个完整意义的人的存在。
完整的描述:圣人以此洗心,就是退藏于密。以此洗心者,心中浑然此理,别无他物。只是未见于用,所谓寂然不动。
大家先不要急于弄明白这些话本身。我们逐一说来,大家很快就会串起来,明白怎么回事了。
洗心是指洗心之舍里的尘埃(灰尘)与浮尘,密是指在尘埃(灰尘)下面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没有被尘埃污染到的地方,退藏于密就是置身于没有尘埃(灰尘)的地方,你置身在没有尘埃(灰尘)的地方,“别无他物”了,还有必要去洗吗?
“心中浑然此理”实际上就是“道”。心中让自己的七情六欲找到了一个自然流淌、流动的路径,以天性的引领,本性的推动,达到心始终走在“道”上的境界,“道”是什么,无以言表、无法说清的“浑然”的存在。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道”是一种植根于内心深处“藏”在潜意识里的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与人类文化遗传密码有关的大而无形、深而无底的心灵感受。所以当“心中浑然此理”时,人的内心七情六欲的存在就会表现为一种最佳的组合状态和组合形式——随本性而动,依天性而往。这就是正性抑郁的最佳状态。
“只是未见于用,所谓寂然不动”又是指什么呢?人心和人知在什么情况下发挥功能和作用呢?尘埃(灰尘)多而无序的时候,这类似于军队和警察什么时候最能彰显其功能性作用呢?战乱或治安状况不好的时候,也就是社会肌体处在无序和混乱的背景下,当尘埃(灰尘)没有失去秩序,没有甚嚣尘上时。人心和人知未见于用,寂然不动。回到我们的主题里,如果我们待在那个没有尘埃“灰尘”的空间(密)里,我们的内心就越干净,我们抑郁当中负面的东西就越少。但是这样说太抽象,我们多年的研究,把这个理念的应用具化为三个大的标杆性的心理动作。
孤单
孤单是什么?孤单是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所有的在负性抑郁里不能自拔的人,或者说,所有的把抑郁用到负面的人,都看不见自己。孤单,是喜怒忧思悲恐惊里面转化出来的负面的东西。所有的这个孤单的感觉来源于:一个人在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里面,他感受到的自己内心深处是什么呢?是喜本身,怒本身,忧本身,思本身,悲本身,恐本身,惊本身。也就是只在单一的每一个七情本身,只是孤立的看待和理解某一个情,没有把七情看作牵一情而动七情的整体,这样七情被分割为互不联系的独立存在,七情各自为战,形成了负面的功能。人沉浸在这一单一的情本身里,孤单感自然就来了。孤和单之间,人一定是孤的,但人是单的吗?抑郁负面的东西就是人是孤的就是单的。
抑郁的正面的东西是,人孤而不单。孤而不单,就是人每每有某一情的感觉时,会和其余六情做无限组合。如当我有喜的时候,我有一个对我这个喜、和我这个喜有共鸣的东西叫琴瑟之共鸣。喜极而泣实际上就是对喜的琴瑟共鸣。当我有个惊的时候,我有一个对我这个惊,有消化的、有承载的、有理解的对象。
孤单是什么?就是孤而单,有了七情之后,他是自己制造七情,自己享受七情,自己再去享受过程中的那个副产品。就象碾磨豆浆的过程,把豆子碾磨,碾磨出豆浆来了,他发现豆腐渣没法处理,他就把豆腐渣和豆浆掺和在一起了。这就叫做孤单。也就是说,他自己制造一样东西,自己享受一样东西,然后制造和享受完了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制造过程中的废渣,他没有排解掉,他自己再去消化这些东西。他有一个特殊的自我的系统,自己加工这些感觉,自己再去享受和消化这些感觉,自己再去把这些感觉变成和豆浆搅在一起的过程,豆腐渣作为负面的心理元素没有和豆浆这些正面心理元素隔离开,导致自己内心没有清晰的感觉。看不到自己的自己,是孤单和痛苦的。
这就叫孤单。也就是就把抑郁的负面的那些内容扩大了,或者说是张扬了。
2.孤独
孤独是什么?孤独和孤单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升华了孤单。孤单只有一个维度,孤独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就是,他把孤单加工出来的豆腐渣,当成营养品二度使用。
他这个心理动作就是,加工完豆子后,他把加工出来的豆浆放一边,反而他去享用那个豆腐渣。这样就是加工了孤单之后,又去深化加工豆腐渣,制造了许多抑郁的负面的因素。他在孤单当中,没有找到孤单的正面意义,他强迫自己把豆腐渣(负面抑郁)加工了。某类孤独就是制造了豆浆和豆腐渣,但他只专注于对豆腐渣的享用,使其生命意义有挫败感、消退感、衰败感。
孤独的第二个维度就是一出门就要么往左走要么往右走,人心动力只有一个方向,这就是负性的孤独。一个可以看到的心理动作就是劈叉。也就是说,你只能抓住一个点,就是当你用孤单制造了豆付、豆浆和豆腐渣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去选取什么供自己享用,心里很纠结,无法舍弃和做减法,豆腐、豆浆和豆腐渣都想要,导致一条腿往东走,一条腿往西走,形成一个劈叉的动作。
他的整个人生过程就是一个劈叉的过程。这类似于周伯通,他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比试和提高武功,每天练功就是左右手之间纠缠打斗,要么练成天下无敌的孤独,要么练成天下无我的孤独。
孤独到第三个维度加工完了那些豆子之后,他把豆腐渣扔掉了,他去享受那个豆浆。而在享受的过程中,他享受自己,自己陪伴自己,在碾磨的时候,那个过程,那个意义,那个成就,那个价值都是他回味和享受的元素。所以这样的孤独制造了人的生命意义的升华,他和自己加工出来的豆浆相伴,和这个豆浆给他带来的舒适的、成就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感觉相伴。
3.孤寂
我认为孤寂是比孤独更高的境界,它是在加工了豆浆之后,他把一个人生的加工过程,内心深处已经通过一个把豆子转化为豆浆出现豆腐渣的过程,在其中已经悟到了得失。对于进入到孤寂境界的人来讲,豆浆、豆腐渣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都是营养灵魂的好东西。没有拒绝就没有了伤害。没有分别心就没有了丧失感,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无论豆腐渣还是豆浆都是陪伴和滋养心灵的好东西。他有举一反三、知微见著、窥一斑而见全豹、负负为正的转化能力。这种孤寂的人是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不是所有人能达到这种孤寂的状态。宠辱不惊、花开花落也好,阴阳转换、斗转星移也罢,在他内心深处不会轻易的被扰动,然后他的情绪和情感是处在一个七情的完美的动态平衡状态,喜怒忧思悲恐惊之间,互相喂养,互相支持,互相制约,互相调整。在给予和得到之间,获得了内在心灵和灵魂深处的平衡感。而这时候,他就进入到一种状态:天人合一而知天命了。
我们可以回头再看这些话:圣人以此洗心,就是退藏于密。以此洗心者,心中浑然此理,别无他物。只是未见于用,所谓寂然不动。我们很通透的看到:这就是一个人从孤单到孤独再到孤寂的过程。我们绝大多数人可以走到了从孤单、再到孤独的阶段,人生当中所有的东西都是用孤独、用分离、用聚合这些元素,在分合之间,完成了人生的过程。一如圆圆的豆子经过特殊的碾磨过程,和水的融合,和磨的融合,和碾磨他的人的磨合,豆子本身是人性的原胚,无论如何被挤压碾磨,与空气、与水、与强大的外力做多少次的纠缠打斗、轮回转换,豆子本身完成了从外在到内里的脱胎换骨的转换,变成豆腐、豆渣、豆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豆子本身。只是经历了孤单、孤独、孤寂的不同品质的阶段,转化出了许多可能。
将来我们看了这本书,可能我们有了一些修炼的悟性,我们会达到部分的孤寂。什么叫孤寂啊?就是我们可以为某些事所动,但是为了保证我们把抑郁的这个动作用的更平衡或者更好,我们对有些破坏性的、重大的可能人生的挫折、磨难,对我们有负面影响的事情,我们不会为他所扰动,我们有部分的孤寂。
所以就是说,圣人以此洗心,怎么洗呢?一洗孤单,二洗孤独,再达到部分的孤寂。
很少有人能做到:没有能撼动我的事儿,没有人能刺激到我,心如止水,我的内心世界平衡到、修行到成为世界上最严密的一套机器,所有的外力来了之后,我都能做到自调整,调整到这个机器不会有震撼,不会有波动,不会有一些受影响的震撼感觉,现实中,这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具体操作实际状况是这样的:我们内心洗心的比例是,全部的孤单,六分的孤独和部分的孤寂,这就是圣人以此洗心。人性达到了教的过程,修道之谓教,就是把内心当中的那个七情,通过孤单到孤独再到孤寂,圣人以此洗心。达到这样境界:你再洗我,我里面都是干净的。你不洗我也干净,你洗我我也干净,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洗心用什么材料呢?可以是用人间大道,也可以用做人的小道理,也可以用规则,也可以用法律,也可以用习俗,也可以是和人建立关系,也可以和规则建立关系,也可以和社会的法律、习俗建立关系,然后修你的心所要走的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修你所走的道,让这个道顺畅好走,没有交通事故,就洗涤了你自己的内心。
二.感而遂通
中国的语言体系里叫感情,情和感不能分。但是大家知道,在心理学上不叫感情,心理学上叫情感,真正科学的叫法,情和感是分的。情就是七情,刚才我已经讲透了。
感是什么?感是处理情的工具和过程。七情一旦发动了,就需要一个整合的软硬件系统,这就是感。这类似于:一部汽车的构成,发动机就是情,感——就是围绕发动机所做的所有配置。合理有效的利用和配置情,使之尽可能多的产生正性抑郁的心理能量,最有效的方法和理念就是感而遂通。
什么叫感而遂通呢?感而遂通中核心的词是感,就是一个什么心理动作呢?我们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借力打力,七情是什么?七情是本能的动力。七情自己能实现吗?用喜和怒之间,忧和思之间,悲和恐之间,惊和喜之间,怒和悲之间,那互相打吗?都不能打,这些东西它必须有现实的承接,而这个现实的承接,必须是要用这个七情,和现实的生活、吃喝睡工作交往等具体的东西建立联系,建立联系之后,那么,每一个感,都是你内在的东西。
再看通,遂通是什么?是现实里找到一个支持这个感的对接点,支持这个点的落脚点。感而遂通就是内外的呼应,就是给一个内在感觉找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事件,中国的语言体系里所谓“事”“情”就是指此,有事才有情,有情才有事。“事”“情”一致,感而遂通。你喜是有一个什么事儿,你惊是因为什么事儿,你的生活里倒过来,什么事儿让你喜,什么事儿让你惊,那么这传统文化的阴阳就有了,阴阳有了,就感而遂通了,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心想事成,就是事情做成了,是由心里的想呼唤来的。反之亦然,心里装着的是事理,做事的时候是事情。事理是天,做事是人,所以,感而遂通实际上就是践行“天人合一”的原理。心想事成者,抑郁的正性实现,心想事不成者,感而未通,是抑郁的负性实现。心想事成者就感而遂通了,心想事不成者,感而遂堵,这就是人知。
人知就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是不是所有的事儿都是心想事成的?第二个层面,心想事不成的,感而遂堵,感而遂不通的,我怎么去消化它?所有的抑郁导致负面的心理功能和伤害了人心的,都是感而遂不通的。都是没有找到怎么样让自己感而遂通的。《周易.咸卦》:“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生,圣人感而天下和。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见矣”这就解释到家了,喜怒忧思悲恐惊,就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一种要求,一种发乎与人性,落之于现实的存在,说白了,就是阴阳相对,所谓的抑郁的破坏性、负面能量的形成,就是没找到落脚点,没找到呼应的点。具体来讲,就是七情之间的比例失调,有些事情把你七情当中的你的人生经历、你的制造感受的能力给扰乱了,把你人生当中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比例混乱了,有的比例缩小了,有的比例缩大了,导致了比例失调,导致了心理功能失调,导致了抑郁的正性和负性的存在比例紊乱,协调性下降。也就是柔和刚,阴和阳之间,出现了问题。该喜的时候你不喜,该忧的时候你不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后中医治疗里面它对着五脏六腑的情绪,它为什么叫情志类的疾病,也是源于此。因此,知天命知人性一定要实现互动和内在的协调一致。具体操作就是把内心里的感和现实里的东西对接、对应,一如读千卷书,走万里路,在现实里找对应,对应上了,找“通”的“道”,圣人以此洗心,就是有高人指路,被点化后,就会感而遂通,有感就通,这时再次感而遂通,去阅人无数。经这样两轮的感而遂通,就会做到通而有序,通而不乱,柔上而刚下。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不通是因为未感和无感。感而遂通,通而遂安。总结出一句通俗的话就是:读千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走万里路不如高人指步,高人指步不如阅人无数。
三.不远复
它的来源就是,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很多人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大家想想,离着你最近的是谁啊?离着你最近的是你自己,离着你自己最近的是谁啊?是你的心!不远,就是心。不远复,就是修养身心。不要往外面跑,不要往远处找,要在自己身上找,这就是自知。在最不远的那个自己身上,就有那个最不抑郁的自己。离着自己越远,抑郁的负面的东西就越多,你离着自己越近,你抑郁的正面的东西就越多。中国叫做返身而成,佛教叫回头是岸。传统文化的返身而成,指的是什么?真正的你和自己的心近了,你所有的抑郁的正性的东西,就会在你内心以七情的多种组合的正性状态支持到你。你和你的心远了,你远复了,你和自己就远离了,一旦远离了,抑郁的负面的东西都会出来。管子曰“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也”我的理解,通过圣人以此洗心、感而遂通、不远复这三个法宝,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抑郁的能量有序而平和,安其不安,安其所安,安之若命。
我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耕耘了20余年,接触最多的就是抑郁了,我觉得,圣人以此洗心、感而遂通、不远复这三大法宝在咨询实践中也会把我们每一个咨询师带入三种境界:医心见静,安心见宁,明心见性。之于此的开悟,会有一个把抑郁更多的转化为更多正性抑郁能量的转化体系。将来有机会,再和各位同道分享。
往期文章:专家特辑|张久祥:有一种抑郁叫张久祥看抑郁 (上)
节目报名电话:
01085066598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新浪官方微博:CCTV12心理访谈
栏目邮箱:cctv12xlft12@sina.com
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