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的所谓战略,空有其名,
实际上是各种名称的大杂烩。
如果一个词的意思广泛到无所不包的地步,
这个词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壹
前不久,
在东京参加了一个战略研讨会,
报告者是日本某电气公司(NE-)的一位高级执行官。
该公司在未来10年内的战略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公司,发挥创新的杠杠作用,实现对人类和地球友好的信息社会”。
在接下来一个小时的演讲中,
该公司还介绍了另外一个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利用知识型信息通信技术大平台,推动建立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和普遍性的网络化社会”。
目前,该公司是一个计算机和电信设备制造商,
在日本国内的市场份额勉强可以,
但在国际市场上则要逊色多了。
在这类设备的市场中,
大多数的企业利润空间都在不断的萎缩,
竞争程度日益提高,
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回报率不到2%,
其营业利润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低得惊人,只有1.5%左右。
本质上它已无力实现所追求宏大的研发目标,
它需要的是真正的战略及活下去的变革目标,
而不是一套高调的口号,
以及一大堆“流行词语”及大量术语而堆砌出的华丽语言。
但是,人们往往把战略与鼓动性宣传等同起来,
这种情况我们或许已经习以为常,
以至于当领导滔滔不绝地喊口号、讲目标,
并且把这些东西称为“战略”时,
我们有时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接受了。
战略的本质并不是“设定目标”,而是“解决问题”,
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
发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发挥自身优势,
并且用连贯性的行动去解决;
而非简单地设定目标,
好像只要努力,并且有决心,目标总能达成一样。
贰
一个朋友是某公司销售副总,
最近在拟定明年的销售目标,
老板给出的总体目标很简单,
称之为“30/20计划”,
即公司年营业额增长30%,
利润率达到20%或更高。
老板“斩钉截铁”的讲后续这就是公司最重要的经营战略。
这是战略吗?
这应该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财务目标。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除了老板对销售部的高压之外、
鼓励之外、期许之外,
几天的会议上,好像并没有进行更多的讨论,
没有配套的资源支持及可行性分析,
销售部是不可能承受其重的。
同时这位朋友所处的行业是竞争白热化的行业,
竞争白热化的产业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产品的差异化不明显;
企业间的生产成本趋同,
所获得的技术也几乎一样;
买家对价格比较敏感,且已存行业资源信息丰富,
可以依自己的“心情”随时更换供应商。
甚至“客户”也可以轻松的买几台机器自己生产。
公司相互竞争的主要方式就是把产品拿到买家前,
每个公司都努力地向买家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报价,
并且说着已经比同行业“张三李四王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这个过程几乎体现不出任何的战略元素。
是一种活下去的挣扎。
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Porter's Five ForcesModel)分析的话,
守住现有公司业务已经是力不从心,危机重重。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Power of Suppliers)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BargainingPower of Buyers)
3.新进入者的威胁(Threat of NewEntrants)
4.替代品的威胁 (Substitutes)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Rivalry)
叁
什么是战略?
很多人可能把战略同愿景、
规划、目标、竞争等同起来,
但是实际上战略与他们不是一回事。
战略的核心是:发现关键问题(调查分析),
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指导方针),
并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处理这些关键问题(连贯性活动)
如同医生诊断患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进行调查分析并搞清楚病史,
做出临床诊断,确定病理,
治疗手段就是指导方针,
而开出具体的处方指导患者饮食、
治疗及服药及其他动作则是连贯性活动。
《完》
备注:
1. 上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2. 上文主要来源于读---理查德·鲁梅尔特《GoodStrategyBad Strategy: TheDifference and Why It Matters》-中信出版社-所做的读书札记改编。相关资料版权最终归属原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