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眼及视力发育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从1岁开始,孩子特别喜欢藉由眼睛导引手部活动,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眼手间的协调能力也因此快速成长,视觉辨识能力在这一阶段也大大提高了。
保健重点:谨防眼外伤
孩子逐渐长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还学会了奔跑,眼外伤的可能也增大。这时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不要拿着铅笔、筷子等尖物猛跑;家里人在使用洗涤剂时,要让孩子避开,以免液体溅到孩子眼中,造成化学烧伤;如果眼内进了灰尘等异物,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帕去擦,以免造成眼球表面的划伤和继发感染。
4~6岁-眼及视力发育
4~6岁的孩子视力已逐渐成熟,视力的清晰度增加,6岁时能达到1.0,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准。
这一阶段若孩子视力异常,有明显的征兆。喜欢近距离看电视,喜欢眯眼或歪头看东西,喜欢揉眼睛,或对视觉活动特别不感兴趣,这些都应该引起重视。这时近视问题也已经浮现, 当孩子出现近距离看电视或看书,常抱怨看不清楚,很容易撞倒东西时,可能都是出现近视的重要征兆,需要及时接受检查与持续进行各种矫正治疗。
保健重点:不要长时间用眼
不要用眼过度:此时孩子的眼睛还处于不完善、不稳定的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因此特别要注意限制孩子的近距离作业时间,一般每次不应超过30分钟。可以经常带孩子向远处眺望,引导孩子努力辨认远处的一个目标,这样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监测视力发育状况:此时应开始对孩子的视力进行监测,特别是要分别查两眼的视力,以便发现单眼的视力异常。因为视力不好的一只眼睛常常失去使用机会而发展成为弱视,弱视可由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斜视等引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6岁以前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最好每3~6个月做一次视力检查,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这一阶段进行1次散瞳验光。
噪音损害视力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不仅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而且还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使人的视力减弱。研究指出,噪音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还能使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比如噪音在70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需要20分钟,而噪音在85分贝时,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再者,噪音还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另外,噪音可使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性平衡反应失灵。
缺乏营养素也会造成眼疾
1、维生素
维生素A对眼睛的新陈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维生素A缺乏症是引起眼干燥症的重要因素,它还可以引起结膜色素沉着,造成慢性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还会导致视网膜视紫红质缺乏,表现出眼睛对暗的适应能力减退。
缺乏维生素B1在眼部表现为看东西模糊,眼睛干燥等,严重的会引起视神经炎。
缺乏维生素B2在眼部表现为视力减退,怕光,眼部灼烧感或异物感。
维生素C缺乏能使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从而造成出血倾向。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眼部的血管、组织出血,还可能引起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
2、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锌、铜、铁、镁、硒等与眼组织的关系很密切。
锌在维持正常的视功能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眼组织中锌的含量在整个人体中的比例最高。缺锌可能导致夜盲,还可能引起视神经疾患及视神经萎缩。
缺铜的小孩经常出现视觉反应迟钝,瞬目反射呆滞,白内障,视功能障碍等症状。
缺硒会致使晶体代谢障碍,发生白内障及近视性改变。
开灯睡觉会影响孩子视力
医学研究表明,婴儿睡眠时不关灯会增加孩子患近视眼的可能性。
国外医学研究人员在对4余名2~16岁的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睡在灯光下的两岁以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四倍。睡在黑暗中的孩子患近视的只占10%;夜间睡在照明灯光下的患近视的占34%,睡在室内较强光照明灯下的孩子,患近视的占55%。有关专家指出:婴儿在出生后头两年,是眼睛和焦距调节功能发育的关键阶段,光明与黑暗的时间多少,可能会影响幼儿视力的发育,希望家长应该慎重对待。
🌟孩子视力发展阶段下篇 🌟孩子视力发展阶段下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