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红火,电影院都很风光。那时的文娱、娱乐设施少,休闲、消遣的地方也不多,人们的业余爱好,空暇休闲大都是去电影院看电影。而小县城一般只有一家电影院,这种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地位更是让那时小城的电影院风光无限,独领风骚。
二
当时,我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逐渐解除了思想禁锢,经济活动渐趋活跃,文化市场开始形成。人们的追求、向往也渐趋多元,社会已有初现繁荣的端倪。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人们思想活跃,精神振奋,热情高涨。对新事物、新气象、新变化充满了无限的热情、遐想和期待。恰逢此时,我国拍摄制作了一大批思想前卫,题材新颖,观赏性强的影片先后密集发行上映。如:《人生》、《日出》、《小街》、《小花》、《茶馆》、《边城》、《武当》、《庐山恋》、《海之恋》、《黄土地》、《红高粱》、《芙蓉镇》、《牧马人》、《喜盈门》、《白蛇传》、《青春祭》、《红衣少女》、《青春万岁》、《城南旧事》、《海外赤子》、《心灵深处》、《好事多磨》、《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甜蜜的事业》、《烦恼的喜事》、《迟到的春天》、《年青的朋友》、《生活的颤音》、《我们的田野》、《都市的村庄》、《第二次握手》、《天云山传奇》、《瞧这一家子》、《神秘的大佛》、《保密局的枪声》、《405谋杀案》、《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星光灿烂》、《月亮湾的笑声》、《快乐的单身汉》、《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街上流行红裙子》、《爱情啊,你姓什么?》、《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等。同时也解禁发行了很多文革前制作的优秀影片。如:《刘三姐》、《阿诗玛》、《碧玉簪》、《天仙配》、《五朵金花》、《牛郎织女》...等影片。
加之,这一时期还引进、译制,发行、上映了大量外国和港台影片。有港台的《三笑》、《少林寺》、《群芳谱》、《搭错车》、《似水流年》、《白领丽人》、《王老虎抢亲》、《红蝙蝠公寓》、《巴士奇遇结良缘》...等。有日本的《追捕》、《人证》、《砂器》、《绝唱》、《望乡》、《生死恋》、《雾之旗》、《泥之河》、《华丽家族》、《白衣少女》、《片山刑警》(系列)、《啊,野麦岭》、《远山的呼唤》、《伊豆的舞女》、《阿西门的街》、《莆田进行曲》、《幸福的黄手帕》、《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等。有印度的《哑女》、《奴里》、《流浪者》、《大蓬车》、《印度先生》、《迪斯科舞星》...等。有朝鲜的《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等。有欧美的《佐罗》、《老枪》、《超人》、《苔丝》、《希茜公主》、《罗马假日》、《未来世界》、《悲惨世界》、《虎口脱险》、《摩登时代》、《黑郁金香》、《第一滴血》、《巴黎圣母院》、《冒险的代价》、《阳光下的罪恶》、《三十九级台阶》、《卡桑德拉大桥》、《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还有当时南斯拉夫的《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那个时期的电影如同井喷,一时间海量的影片纷涌而至,真是看得人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三
那时,几乎天天都有新影片,夜夜都有好电影。人们沉浸在观赏电影时所带来的美好的感官享受和美妙的情感体验之中,充分享受电影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愉悦。加之那时影片众多,题材多样,风格迥异,极大地迎合了各阶层、各群体,各年龄段观众的口味。如中老年人喜欢国产片、历史片、喜剧片、戏曲片,他们喜欢跌宕起伏,好事多磨,苦尽甘来,最后皆大欢喜的圆满故事。他们津津乐道的是电影里神奇的故事,离奇的情节,精彩的画面,有趣的角色,漂亮的演员。他们关心的是电影里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的结果,当然他们也关心今天又有什么新电影,怎样才能卖到一张好电影票。年青人就偏爱爱情片、功夫片、战争片、侦探片、歌舞片、港台片和外国影片。他们喜欢惊险刺激,喜欢猎奇求异,喜欢火爆激烈的场面,喜欢英勇无畏的情节,当然也喜欢温馨浪漫的情调。在广大观众中,年青人永远是电影院最忠实的观众,最庞大的粉丝,最坚定的拥趸,永远是电影观众中的绝对主力。年青人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血气方刚,朝气蓬勃,勇于探索新事物,开拓新天地,乐于接受新思潮,感受新时尚。此时,大量新影片的上映,更是为他们开启了新天地,打开了新世界。他们嗜此不疲地在电影里寻找、发现,体验、感受、感悟。他们在电影里寻找认同,寻找慰藉,感受激情,感受世界,感受生命。他们在电影里如沐春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尽情地在电影里欢喜,在电影里感动,在电影里穿越,在电影里畅想、梦幻、遨游...。他们在电影里如醉如痴,欲罢不能。可以说那时的电影院是少男少女们心荡神驰的朝圣之地,是他们精神乐园的皈依之所。也可以说是年青人成就了电影院,电影院也丰盈了那时的年青人。
四
我是1979年9月,高中毕业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劳动锻炼三年期满,被招工进了电影院。当时正是我们县城老电影院被大火烧掉后,新电影院才刚建成。我记得我参加工作到新电影院后,迎来的第一个电影放映高峰,便是放映日本影片《追捕》。这是我院上映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也是上映的第一部日本影片。第一天,影院只是按一般的热映新片,安排了5个场次。那知第一场电影一开映,就如同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一下子看到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精彩世界。恍如隔世,让人目瞪口呆,电影里高楼林立,汽车飞驰的现代化都市,山清水秀,庄园别墅的靓丽乡村。炫目的镜头,豪华的场面,惊险的情节,浪漫的情景,明快的音乐,经典的台词,美妙的对白,个性鲜明的角色,风格独特的演员。还有电影里那些新奇的装备设施,用品用具,时髦的衣着打扮,时尚的行为举止、花俏的生活方式等,所有这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一咕脑儿扑面而来,无不给人强烈的冲击,给人极大的震撼。而电影里那个沉默冷峻的男主角奋力在都市、村野不断地追捕、反追捕,后有一位勇敢豪放的美女挺身相助,紧随不舍。时而奔跑,时而躲藏,时而野熊、时而山洞;时而汽车,时而马匹,时而小飞机;时而都市,时而乡村,时而街头,时而荒野;时而突围,时而被捕,时而受伤,时而得救,时而落网,时而逃脱;时而辑拿,时而相助;时而身陷囹圄,最后大获全胜。影片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更是让人紧张兴奋,激动不已。特别是电影里男女主角相拥马上,男星刚毅沉稳,女星热情奔放,面对警署人员几度围追堵截,他们英勇无畏,豪气冲天地策马飞奔,纵马向前,一次次冲破重重拦阻,道道包围,最后双双绝尘而去,电影画面里不时响起“啦呀啦...啦呀啦啦呀...”沧桑动人,低沉悠远的乐曲,怎能不令人热血沸腾,激动万分。看完第一场电影,观众欣喜了,竟是欣喜若狂。他们奔走相告,随后引来了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还有很多观众看完了第一场,马上又购买第二场、第三场...的电影票,原来安排的场次已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只能立即加映,并迅速增加明后两天的放映场次。
果然,到了夜晚,看电影和买电影票的观众蜂拥而至,电影院前已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并不断还有人从四面八方向电影院涌来。我们紧急增开售票窗口,并迅速加印、预售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各个场次的电影票。公司人员全部出动帮助维持秩序,保障人员、设施安全。没想到一部影片竟会产生如此大的轰动效应,能调动人们如此大的激情与狂热,他们对这部影片竟是如此痴迷和沉醉,真是始料未及,意想不到。当天我们把原安排放映5场,增加到了最大限度的8场。第二天,第三天都是按当时日放映的最高场次8场排满,尽管如此,还是场场爆满,人们观影如潮。那几天,电影院就象是沸腾大海中的一座岛屿,始终在人潮的簇拥和环抱中,随着电影不断地上映、散场、放映...,人潮涌入、退出、再涌入...,潮涨潮落,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那场面,那景观,不是亲临其境,可能谁都不会相信。要知道,那时候县城的人谁没看过《追捕》啊,特别是年青人大多不止看过一、两遍,有的看过三、四遍,五、六遍,甚至更多。就是场场都看了,他们都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一时间,大街小巷时常能听到“啦呀啦...”的旋律,而杜丘的风衣、墨镜,真由美的发型、衣着,还有矢村的大鬓角都被那时年青人争相模仿。《追捕》成了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开启了一股新的时尚潮流,并影响深远。随后接踵而来的日本影片《望乡》、《绝唱》、《人证》、《砂器》、《生死恋》、《啊,野麦岭》...等,都风靡一时,反响热烈,俨然刮起了一股日本旋风。由此,那时的人们都深深地记住了高仓健、中野良子、粟原小卷、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田中绢代、吉永小百合...等日本电影明星。
五
另一部在我们县城引起轰动的电影是《刘三姐》。当时影片在我院一上映,就象一缕从山野里吹来沁人心脾的清风,顿时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神清气爽。电影里美丽的景色,迷人的风光,纯朴的风情,感人的故事,有趣的情节,甜美的歌声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那机智幽默,诙谐风趣,形象生动的对歌;那宛转动听,朗朗上口的甜美歌声。特别是善良勇敢,疾恶如仇,英勇无畏,才思敏捷,机智过人的女主角,用她那辛辣讽刺,讥讽嘲弄,张口就来的对歌,屡屡挫败财主恶霸的阴谋诡计,真是妙趣横生,痛快淋漓,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整部影片生动活泼,节奏明快,歌声优美,景色清秀,演员俊俏,故事流畅。真是“美人、美景、美山歌。”叫人大呼过瘾!而电影里那位青春烂漫,清新俊俏,活力四射,光彩照人的女主角演员更是陶醉迷倒了不少观众。记得有一次,正在电影放映中,忽然有位观众情不自禁地跑到舞台上去亲吻、拥抱银幕上的“刘三姐”。这唐突、有趣的一幕顿时成为了当时小县城里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笑谈。这个小插曲也从侧面反映了《刘三姐》这部电影的魅力,无形中也为这部影片作了次无偿的广告。由于影片清新脱俗,精彩迷人,引来无数观众纷至沓来,争相观看,电影院里又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六
那时,人们普遍喜欢印度电影,喜欢印度电影那种热情奔放,情绪激昂的表演,喜欢印度电影那种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的气氛。在当时的印度电影里尤其喜欢影片《流浪者》。喜欢电影里离奇的故事,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浪漫的爱情,诙谐的表演,有趣的角色。特别是在80年代初,在经历过十年文革,遭受过磨难后的人民,更是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这部影片也很受当时街头年青人的追捧。电影里流浪汉、法官、律师、扒手、坏蛋、犯罪等...众多元素。都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激发了他们的探知欲。拉兹之父,法官拉贡纳特的名言:“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在当时也曾引发广泛的热议、争论和沉思。一个时期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有人在哼唱“拉兹之歌”、“丽达之歌”。而同时期的印度电影《大蓬车》也受观众喜爱,电影里面耀眼的迪斯科舞星,迷人的迪斯科舞蹈,动听的《来吧,吉米》舞曲,更是带火了小城的“迪斯科”,传热了《来吧,吉米》舞曲。那时,人们也很迷恋当时南斯拉夫的电影,崇拜那种投身战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欣赏那种英勇无畏,敢于战斗,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豪迈精神。特别是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充满惊险、悬念、火爆、激烈,更是让人着迷,令人过瘾。《桥》里面的那首电影插曲《啊,朋友再见》也是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当时的欧美电影深受观众欢迎,精彩的故事,惊险的情节,精谌的艺术,高超的技艺,精美的制作,浪漫的气氛,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思想,神奇的创造力,无不使人大开眼界,大涨见识,令人回味无穷,感触良多,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无穷的遐想。如:《佐罗》、《老枪》、《苔丝》、《超人》、《罗马假日》、《虎口脱险》、《巴黎圣母院》、《尼罗河上的惨案》、《卡桑德拉大桥》...等。都受观众喜爱,都是当时我们影院的热映影片,都吸引了大批热心观众。这些影片都给了人们美好的享受,给了人们美好的回忆。
七
电影《庐山恋》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风光爱情片。电影里阳光明媚,山清水秀,景色静美,演员奔放,生机勃勃,青春飞扬...。一帖帖,一幕幕的镜头和画面舒展开来,好像从庐山日出的薄雾中,看到了令人眩目的晨光,感受到爱的苏醒,美的绽放,使人欣喜,令人兴奋。很单纯的“一男一女一山”故事框架,很简单的“爱情+山水”的艺术组合,营造出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渲染出了浓烈的浪漫氛围和欢乐气氛。电影里每一处风景,每一次约会,每一个情景,每一个镜头都传递着一种欣喜和愉悦,表达出虽然那时物质生活还很贫乏,但内心世界也可以如此丰盈。简单得美好,单纯得可爱。如此美好和纯粹,令人神往,让人着迷。还有电影里那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中国银屏第一吻”,在当时更是惊世骇俗,令人印象深刻。而电影里女主角的各式时髦时装,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被那时的女孩子们争相模仿。电影《庐山恋》的新颖时尚,唯美浪漫,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影片在我院连续热映,场场爆满。《庐山恋》激发了人们对爱与美的追求,激发了年青人的勇敢自信,使他们能勇于展现美丽,展现自我,能更勇敢自信地拥抱新事物,追求新梦想。电影《庐山恋》成了那时候的一个美好记忆。
八
最盛大,最热烈,最火爆的是电影《少林寺》的放映。那盛况,那场面,那阵势,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匪夷所思。那完全不单是一场电影放映,而是一场盛大的全民狂欢。当时听闻电影《少林寺》即日起在我院上映,不单是我们县城,县城周边的小城镇,四面八方乡村的老百姓,全都闻风而动,慕名而来。他们呼朋唤友,奔走相告,男女老少,成群结队,甚至有的是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向着县城,奔着电影院,浩浩荡荡,兴高采烈,络绎不绝,纷涌而来。如同一个盛大的节日,顿时满城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电影院面前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个场面,如此阵势,已不是电影院能够应付得了的。见此情景,县政府紧急决定马上征用县大礼堂作为第二个放映场所,并通知县公安局紧急出警,维持秩序,分流观众,保障安全。我们公司所有人员更是全体出动,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全天候的紧张而有序地上下奔忙。为满足观众需求,那3天我们电影院加上大礼堂每天各安排了9个场次,两个放映点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连续不间断地放映到晚上2点。一部电影拷贝,两个地方连续密集放映,要不断地来回跑片,还要保障绝对准时、安全。我记得当时是由县公安局专门安排了两名公安人员、两部摩托车专职负责两地跑片。那种声势浩大,紧张激烈,如同一场战斗,好像电影内外都在比功夫,如同一场电影内外的功夫表演大赛。据当时统计,电影《少林寺》在我县连续放映3天,累计放映场次54场,日均18场,累计观众81000人次,票房收入16200元(0.2元/票)。这真是一个奇迹,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一部电影轰动了全县,当时我们县城人口才1万多,全县也才30多万人。观众是县城人数的8倍,差不多占全县人口的30%。这也难怪,这部电影确实好看。功夫一流,故事一流,演员一流,制作一流。真刀真棒,实景实地,真打真斗,货真价实。后来我知道,《少林寺》不单是在我们县里轰动,在其他各地,在全中国,全亚洲,甚至全世界都引起了轰动。一部《少林寺》骤然间掀起了功夫热,刮起了少林风。
九
有人说电影院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矿藏,永远有人前来探矿、采矿;也有人说电影院像个宝岛,总有人来探宝,寻宝;还有人说电影院像个欢乐谷,像个快乐园,像个疗养院,像个收容所....。众说纷纭,说明电影院功能强大,观众可以各取所需。人们在现实世界里不断地奔忙、打拼、劳累、奔波,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尽的操劳、忧虑、周旋、应酬。往往是身心交瘁,精疲力竭,身心疲惫。还会有许多的忧愁、苦闷、悲伤、烦恼...。而且有些悲苦、痛楚,还只能独自承受。为摆脱烦恼,抛开忧愁,调整心态,调剂情绪,缓解压力,人们也想找个地方减压,放松,这个地方就是电影院。有的人日子单调重复,生活平淡无奇,甚至平庸琐碎,百般无聊,为点缀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丰富生活色彩,会到电影院来看电影。还有些人就是为了寻快乐,寻惊喜,寻浪漫,寻刺激,寻新奇来到电影院。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人们汇聚电影院,大家同喜同乐,一起欢喜,一起愉悦,放松心情,放飞思绪,一同在梦幻的世界里畅游、翱翔,也是快哉!乐哉!其乐融融,好不快活!
电影院作为一个公共娱乐场所,人员聚集多,流量大,日常管理、秩序维护、清洁卫生的工作量也很大。年青人永远是电影观众的主力军,电影院也是年青人的大本营,几乎每天每晚都有大量的年青人云集到电影院来。他们三五一群,成帮结队,聚集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时有纠纷摩擦,加上年青气盛,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也会有惹是生非,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现象,我们都要及时调解、化解,劝阻、平息。那时电影院生意红火,观众云集,也招来众多的小摊小贩聚集到了电影院前,有卖瓜果的,卖饮料的,卖副食品的等,有城里的小贩,也有从乡里赶来兜售他们农副产品的农民。贩卖兜售的食品主要有:西瓜、香瓜,李子、桃子,冰棒、雪糕,板粟、毛粟、茨粟,凉粉、豆腐脑、烤红薯、炒米子...等。甚至有时还有从乡里山上采来的“羊藏饭”、“乌苞子”...等野生小水果。众多的小摊小贩掺入进来,加大了秩序的维持难度,特别是那些卖瓜子、卖冰棒的挎着篮子,背着箱子缠着观众,追着观众赶,甚至会一直追到观众厅里面来叫卖,我们都要及时制止、杜绝这种现象,要随时保障良好的环境和正常的秩序。记得那时我们打扫电影院内外的卫生,每天院内外地下的瓜子壳等垃圾都要清理出几大斗车。
十
电影放映时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查场。那时人们热衷看电影,电影对那时的小青年更是具有极大的诱惑和魔力。但是看电影需要购买电影票,虽然那时的电影票价才一、二角钱一张,但对于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小青年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人们的月工资才三四十元,基本上只能保障全家人的穿衣吃饭,要想有别的消费,就得特别的节省。何况有的热门电影即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票,而电影又是如此的有诱惑力,只能挺而走险逃票,千方百计偷看。他们逃票偷看的办法也是花样百出,有电影放映前就潜伏在观众座椅底下的,有躲藏到电影院夹层去的,有事先就躲藏有银幕背后、门帘背后的,也有躲藏在厕所里的等,还有就是几个同伴购买一张电影票,先凭票入场的同伴进来后,马上把撕过的电影票修复整理好,通过侧门门缝递给同伴,依次依法炮制,先后混入场内。他们混入场内首先就是迅速搜索观众厅里的空座位,如发现就快速占领(每场电影一千多观众,时有特殊情况未到的)。没抢到空位或占到空位观众又赶来的,只得开始打游击战、伏击战,想方设法规避查票,千方百计不被查场人员发现。有匍匐在同伴旁偷看的,有蜷缩在观众中偷窥的,有的无处藏身就楼上楼下,场内场外和我们玩捉迷藏,打游击,真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机。我们感到可恼,可怜,又好笑,而我那时更是乐得和他们玩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竟也乐在其中,觉得蛮有趣味。当然,我们捉到他们也只是把他们逐出场外,而对个别“累犯”、“惯犯”,则会处以惩罚,那就是罚他们打扫卫生,清扫电影院场地。
那时候电影院放映场次多,工作时间长,工作量也很大,单靠电影院几个人肯定忙不过来,电影公司全体人员都会一起过来轮班上岗,我就在电影院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售票和场务(查场)。特别是场务常常要工作到深夜,等观众散尽了,还要打扫清理场地,时常是要到深更半夜才能回家。尽管辛苦劳累,每天能与众多人们同享快乐,共度时光,也是件美事。特别是众多的年青观众,他们赋予了电影院勃勃生机,给了它绚烂的色彩,使它有温度,有活力,有激情,有故事,有梦想...。我融入其中,感觉很快乐,很惬意,很舒畅。有时在查场的空隙,我会爬到楼上观众厅过道的窗台上,坐在上面,吹风乘凉,俯瞰楼下风景。只见夜晚的湘江静谧幽远,在灯光的照耀下粼光闪闪,神秘莫测。湘江河畔,沿江大道,灯光点点,树影婆娑。马路上有三三两两的男女青年人在游览,在散步,在驻足...。也有独个的年青人在遛达,在漫步,在徘徊、观望、凝视...。这一幕我觉得很有趣,我忽然想起卞之琳的一首诗,并稍作改动:你在街上看风景/看风景的我在楼上看你/美女装饰了你的遐想/你装饰了我的风景。感觉很好玩,蛮有味。
十一
那时的电影院就好像座迷宫,像个巨大的磁场。人们围绕它转,乐此不疲,永不停歇,从不间断。电影院永远流光溢彩,美妙绝伦,永远色彩缤纷,精彩纷呈。这里应有尽有,丰富多彩,多姿多样,层出不穷。这里电影内外都有精彩、激情、风景;影院内外都有故事、浪漫、风情。这里令人神往,令人留恋。让人朝思暮想,心荡神驰,欲罢不能。电影院更是那时年青人现实与梦幻间的一个驿站;是现实与理想间的一座桥梁;是他们精神寄托的一个港湾;是他们浪漫情怀里的一处绚丽的风景。那时人们对电影的狂热,不单是在电影院里陶醉,还会把这种快乐、喜悦带入社会,带进家庭。那时街上流行电影歌曲,年青人热衷于学电影里的对白,背电影里的台词,模仿电影里的人物,模仿他们的衣着打扮,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有的人还能把一大串电影片名串连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那时家里室内的装饰打扮大多都是电影海报、电影剧照、明星照片,电影明星年历、月历等。那时即便不像现在这样追星、捧星,但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自己崇拜或钟情的明星、偶像。每个人都有一部曾感动过自己的影片,有曾感动、温暖过自己的电影情节、画面、人物、角色、歌曲...等。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看电影的故事。
电影院里有很多琐碎、嘈杂、麻烦、纷争、劳累、疲惫,也有许多欣喜、感动、愉悦、温暖。有时还会有一个个小惊喜,小花絮,小插曲。记得有个夏天的夜晚,正在电影放映中,忽然在观众厅的一角,飞腾起许多闪烁着幽蓝光亮的萤火虫。它们从一处飞升,慢慢向四处弥漫,越飞越多,越飞越高,渐渐形成一个个幽蓝的光圈,一个个闪烁的波浪,在观众头顶,在放映大厅,不断地晃动、闪耀、飘忽、飞舞...。这神奇、惊艳的一幕,观众先是一愣,随后是一片惊喜、欢呼。好温馨,好浪漫!这是谁的奇思妙想,别出心裁和胆大妄为啊?我想可能是哪种位聪慧美丽的乡村姑娘吧,只有她们才有如此灵巧、细腻的心思和对电影如此痴迷、执着的热情。也只有乡村,只有女孩才能捕捉、收集到这么多的萤火虫。这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是她们姐妹们一起的创举吧?就为这神奇的一幕,就为这美丽的放飞。不知她们辛劳了多少日夜,期待了多少时间。虽然不能长久、永存,不能光芒万丈,普照四方。但总曾闪耀过,光亮过,放飞过,飞舞过,美丽过,惊艳过...。那一刻便有了念想,有了回忆,有了美丽...,在那一刻她终于绽放了心愿,大胆地放飞了梦想。
十二
有人说电影制片厂是制造梦幻的工厂,那电影院便是人们看梦、得梦、放飞梦想的地方。人们工作、生活,奔波、忙碌,终日奔走于三餐茶饭,四季衣裳。或许也需要花草虫鸟,风花雪月,需要精神调剂,偶尔浪漫。电影院就是那时人们精神调剂,偶尔浪漫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尽情享受,静静欣赏,感受美好,洞察世界,体验人生,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大家同喜同乐,共同舒畅,一起惊喜,一起欢欣,一起感叹,一起感动。抛开烦恼,抛开琐碎,抛弃平庸。忘记忧愁,忘记悲伤。一起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遨游、畅想、欢呼、激动...。感受另一个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体验另一种人生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也是饶有兴致,别有滋味。那时的电影院承载了多少纷扰喧嚣,释放了多少激情活力,传递了多少温情爱意,演绎了多少浪漫缠绵,见证了多少繁华盛景,熙熙攘攘。那些日日狂欢,夜夜沉醉,那些如梦如幻,如醉如痴。那些似水年华,青春岁月。那些日日夜夜,在这里曾挥洒了多少激情,上演了多少浪漫,放飞了多少梦想,抚慰了多少心灵,开启了多少心智,温馨了多少情侣,孵化了多少爱情,诞生了多少故事,温润了多少日子,惊艳了多少时光...。那时的热血青年与神奇的电影院激荡、碰撞出了一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光彩夺目,活力四射的火红的八十年代。如今那些辉煌的日子,惊艳的时光都已如烟、如梦...,已远、已逝...。那座当年魅力四射,风光无限的电影院也已铅华褪尽,风光不再。孤零零地守在原地,独守孤寂。此情此景,我想起了扎西拉姆的诗《见与不见》呈现如下: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在当今电子世界,信息时代,波谲云诡,瞬息万变,扑朔迷离,诡秘莫测。我记得那时的电影院,记得那时的单纯岁月,记得那时的简单快乐,记得那时的浪漫情怀。
周亦夫 2021.12.29. 衡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