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的青云寺,庙堂、庭院残不忍睹,廊道木材被人取走,泥土瓦块堆积如山,荒草丛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没有了繁华与旺盛的香火,数年沉寂,渺无人迹。
公元一九七零年,这里来了一群奇特的,五花八门的人,他们中有毛毛匠、木匠、泥匠、铁匠、画匠、修鞋匠、剧团的演员、榆师毕业的学生、复转军人等等,更奇特的是还有二位北京大学化学係毕业的高材生,两人係夫妻,曾在古塔农村插队,困为急需人材而抽调到厂,先当技术员,后来当厂长,在他们的引领下,干了一番轰轰轰烈烈的事业。当然,还有政府派来的官员,书记、厂长等一干人。这群五花八门的人,组建了国营的榆林五一化工厂,初期主要生产炸药、火药。别小看这一群人,他们就像梁山一百零八将,各有所长,各尽所能,有会木工的,有会泥水话的,有会油画的,有会做饭的,有会开机床的,有会开车的,有会打铁的,有钳工、焊工、铆工,还有能写会说的,能弹会唱的,能打会算的,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硬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沉寂荒芜的破庙中建起了一座生产炸药的化工厂,。他们以能当国营工人为荣,自己动手,苦干、实干、加巧干,有时甚至是拼命的干,那些年代的人实在,远设现在这么复杂,挣钱不多,干活卖力,自己动手把南天门加了门窗变成轮碾机房,西边窑洞变成了粉磨机房,戏台院西楼改成了烘干车间,东楼变成了包装车间,宽敞的讲经堂成为原料库房,药王殿院变成了机修车间,南天门楼上成了化验室。正殿两侧上下三院改为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等,成为生活区,人占了神的位置,只不过神座的是冷台子,人住的是暖炕。青云庙之大,化工厂也没占完,空了许多,外院还有供销社,邮电所,一支骑兵部队也占了部分地方。
五一化工厂在青云寺应运而生,尽然红火的不行,当时搞农田基建,修地打坝,筑路修桥,开山炸石,尤其是早期的油气田勘探,煤矿采掘,都离不开炸药,当然,也有一些农民买不到化肥,批点炸药偷着上地。因此来买炸药的人车水马龙,络驿不绝,在七十年代每年能创收五十多万元,十分了得。由于效益好,工厂一时人手紧张,于是就大量招工补充新生力量,当时的年代,知识青年要想回城只有招工的路子可走,号称“一工交,二财贸",大家都感觉到国营工厂进入工人阶级的行列很不错,于是,一批知识青年,回乡青年,被推荐选拔进工厂,当然如果知道后来会成下岗职工,就不一定优先选择当工人了。当时在青云尤家湾插队的我,初中毕业就下乡插队,才十八岁,正被村里委派到崔家畔小学当一册娃老师,生产队说这是个好后生,就被第一批推荐当工人,尚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年轻人,懵懵懂懂就到了五一化工厂。报到后一看才知道,厂房是庙,宿舍是庙,吃饭的地方也是庙,住的是土炕,一间庙堂住4一5个人。生产设备也就一台轰隆运转的轮碾机,几台粉磨机,和一些包装用的大木案,半机械化,与手工操作差不了多少。
我的青春期,人生最重要的十年,就是在青云寺这样一种环境中度过的,当时也没什么志向,只觉得干好自己的事就是目标。在这里当过操作工,机修`工,打过铁,干的最长的是化验室的事。北大化学係的二位高材生,成为良师益友,真庆幸能跟着他们干事,受益匪浅。在这里学会了做试验,掌握了化验室基础知识,钻研了基础化学知识,以致后来被称为技师,技术员。为了考察项目,七十年代初,己和老师周游了大半个中国,哈尔滨、吉林、北京、烟台、上海、武汉、桂林、以致海南岛走了个遍,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了学习制造雷管技术,被工厂派到西安庆华电器厂,学习配制起爆药,雷管生产技术三个月。此时正值中苏关係紧张,赿南战争,一批军工专家驻厂研究反坦克雷,一批越南人也一同学习制雷管,在这里体验到军工企业的重要性,危险性,严格的安全要求,高标准的质量保证。在这里也苐一次干了一点偷偷摸摸的事,在几位榆林老乡的帮助下,从兵工厂运出了一批生产雷管的模具,因为加工技术很高,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好在人家企业多余的模具很多,也不在乎你拿一些。
在化工厂干过最危险的事大概要数配制起爆药和生产雷管,危险性勘比上战场,排地雷,随时都准备应对爆炸。和我一齐配制起爆药的同事就亲临过一次烘干箱爆炸,添装起爆药的机械也曾爆过一次,门窗被冲出十几丈远,庆幸我刚调好这台机械离开几分钟,二次均未伤人。当时的人没现在这么娇嫩,发生事故后总结经验,继续干,形成了一种临危不惧,沉着稳定,严谨认真的作风,这对大家后来到其它岗位工作受益匪浅。在制雷管的几年中,曾用过几百公斤水银,几汽车的硝酸,一车酒精,环境极为恶劣,整天在硝酸的黄烟雾中工作,仅有简易的排烟装置和防毒口罩,对今天的人们来讲难以想象。
在五一化工厂的最初五年,初涉社会,入团,入党,阅历不浅,增长了知识,学到了不少技能,然而,赿干,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渴望係统学习化工知识。正逢高等学校开始招生,经工厂推荐,自己申请离厂到兰州化校上学三年半,兰化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有非常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从此才真正迈入化工的门坎。学成主动要求回化工厂,正值企业筹划建设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气流工艺炸药生产线,在庙堂中建起了简易的设计室,从理论计算,工艺设计,设备制图到厂房设计制图一手承担,付出了多少日日夜夜,虽然当时的年代困难重重,物资奇缺,设备购置困难,真佩服厂里那些心灵手巧的工匠师傅们,你设计出什么,他们就能在简陃的加工条件下给你制造出来,解决燃眉之急。在全厂的努力下,青云寺北沙建成了一座新的五一化工厂,自动化的生产线投产试车成功,入口处加入各种原料,出口处就可装袋包装,效率非常高。青云寺作为生产车间的时代成为了过去,仅留生活区。后来,由于国内出现静电引发的安全事故,加之七十年代动荡,经济不景气,炸药生产就此一蹶不振,最终停止了生产。
五一化工厂在青云寺十年,曾经辉煌,最终衰落,虽然占用了庙堂,但未曾损毁一间房子,使青云寺院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也算是一种神缘。记得刚进厂,院内土石堆积如山,仅可行人,厂内个每天下午组织义务劳动,硬是用架子车把院中泥土砖块清运出去,恢复了青砖院,花坛的本来面目,院中松柏常绿,丁香花盛开,放出浓郁的香味。职工们在这里领略劳作的辛苦,成功的喜悦,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厂房机声隆隆,试验炸药的炮声轰响,虽然在生活艰苦的年代,吃的是酸菜,玉米馍,钢絲面,然而大家心情愉快,宿舍里欢声笑语,恋家的人,每晚下班也不顾辛劳,翻山越岭赶回家。庙院里留守的青年人们,吹拉弹唱,下棋猜拳,也倒快乐,人神间似乎融为一体,并无异样的感觉。在青云寺居住十年,大家聚妻生子,居家生活,到也平安。
大家现今看到靜静的,神灵威严的庙堂,曾经创造过一段榆林工业的辉煌,在这里曾经生产过炸药、火药、雷管、导火索、还试制过梯恩梯,雷酸汞,二硝基重氮酚等猛性炸药和起爆药,还生产过支援农村防冰雹的防雹弹,在这里曾用当地的风化煤,泥炭生产过腐殖酸氨,硝基腐殖酸等有机复合肥和腐殖酸钠等植物生长激素,并建成榆林苐一套硫酸生产线,后来还建起榆林最大规模的轮胎翻新厂,有力地支持了当时榆林的经济建设,为地方工业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材,后来许多同志到新的企业,公安,党政部门,都发挥了专业特长和重要的作用。
青云寺的十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刚占领庙堂大家心有余悸,有些不安,据第一批老工人说,晚上能听到鼓乐声喧闹,在每一庙院点了一卷炸药,后来相安无事,大概神灵也无耐地云游它方去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夏天,正在设计绘图,院内寂静无声,人们都到高和尚的钢磨房去听说书,突然间雷声大作,倾盆大雨,起身在门口观雨听雷,有落地雷火球,闪电嗞嗞作响,过一会见大家惊恐逃回,说一个炸雷麻倒了人,大家四散而逃,好在并没伤人,有惊无险,看来神灵有时也会发作的。高和尚虽然被赶出了庙院,成了朱家沟村的一名社员,然而经常到庙院来闲转,和大家关係都搞的不错。据说始终坚持不吃荤,可谓真和尚,厂里司机还经常从定边等地给捎带一些麻油,看来他一直企待着世事的变迁,五一化工厂的衰落或搬迁,能有机会重返寺院。
后来的化工厂确实也日趋衰落,新址搬到了北沙,占据了比寺院还大的一块地盘,历经四十年,建筑物犹存。再后来到老城边新建了轮胎翻新厂,彻底退出了青云寺,原来的干部,工人大都调到了新的单位,一段历史就此划上了句号。青云寺又恢复了本来面目,周边环境改变一新,希望青云寺比往昔更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