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景递情—东坡对情感的信任

以景递情—东坡对情感的信任

作者: 清夜无尘_2595 | 来源:发表于2022-04-23 23:40 被阅读0次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从这里可以看出,东坡除了借景言情以外,还善于从对方的立场去书写,“故人不见,旧曲重闻”用幽默的手法表现了今年游春我不在场的遗憾。可以看出东坡以我心拟你心的生活态度。

        上片根据过去的经验猜想陈述古游玩赏春的状况,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设想的一个画面:你一定去了“望湖楼、孤山寺、湧金门”这些地方赏春游玩,把杭州的名胜点出来了。

        下片“寻常行处,题诗千首”。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文人之间行欢作乐,以诗相通,互相酬赠的互动关系多么亲密,心灵上的沟通是深刻的。绣罗衫,与拂红尘”。东坡在这里用寇准和魏野的典故幽默地表达了对陈襄的尊敬。“别来相忆,知是何人”这首诗是寄给陈述古的,分别之后最思念我的人是谁呢?东坡的希望就是陈述古,可是不能说得太直接,所以他以景递情:“湖边月,江边柳,陇头云。”这里每一个意向都有意思的,湖中月,“月”是一个引起思念的意向,望月兴怀;江边柳,“柳”也代表离别,自古就有折柳送别;陇头云,“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西湖边的这些景都在思念我了,你是这里的长官,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归你管,自然也是你对我的思念。

        可以看出,东坡不直接言情,而是用替代的方式,写起来很有层次,也更能触动人的心灵,表达了他对情感的信任。

       

相关文章

  • 以景递情—东坡对情感的信任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

  • 诗词创作技巧系列6:结构技巧之造境3

    3.情随景生 情随景生,即以景生情,是立足于情的“景中情”设计。主体被过程性事象催动情思或凝定性景象串联情感,从而...

  • 语思:关于诗歌意象3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指对客观景物的描摹,“情语”只对内心情感的表达与...

  • 诗词创作技巧系列5:结构技巧之造境2

    2.景因情设 景因情设,即因情设景,是立足于景的“情中景”设计。主体情感渗透进过程性事象,主体情思感发凝定性景象,...

  • 国学 || 唐诗艺术⑻

    02 唐诗的“情”与“景”③ 除了以上已经讲的几种方式外,唐诗中还有“以哀景托哀情”、“以乐景衬哀情”这样的表现手...

  • 诗词读书笔记04:情景关系之赋比兴

    触景生情:景在情先,景物的触引在前,情意的感发在后。 移情于景:诗人以自己的情绪色彩来描写景物,情因景而显,景因情...

  • 诗词读书笔记02:情景关系之融情入景

    融情入景:诗人以自己的情绪色彩来描写自然景物,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一则情景交融,一则先情后景。 春望(唐·杜甫...

  •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郁达夫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以动写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表...

  • 诗歌写景特点

    诗歌写景特点 1、 写景内容(意象、意境) 2、 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 50/70 读书笔记

    由于实践理性对情感展露经常采取克制、引导、自我调节的方针,所谓以理节情,“发乎情止乎礼义”,这也就使生活中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景递情—东坡对情感的信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vz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