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why not?” 回答 “why?”
2016年元旦,热浪席卷整个澳洲。
夜晚,在南半球广袤无垠的星空下,有一个女孩第一次被星光璀璨的银河震撼。同样让女孩震撼的,还有来自于一个陌生人的提问。
你是否见过银河?
在外人眼里,给女孩贴的标签大概是这样的:大龄未婚失业女青年。
人们在背后大约会这样议论女孩:一个女人快30岁了,没有嫁人,没有稳定的工作,不赶紧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还要背井离乡跑去读书,学习几乎全新的专业?真是不作不会死。
这个女孩就是我。
曾经,自己也天真地以为,只要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家,就可以舒服安稳地过完这一生。正如老阳在《三十六惑》里所写的,那时我的心理时钟受制于社会钟,我也认为自己会一直遵循社会钟的轨迹生活下去。
直到2016年的元旦假期,我跟朋友在西澳旅行,入住当地原住民改建的民宿。
房东是澳洲土著,他父亲是当地某个部落的酋长,为了保护原住民的文化,现在他一个人居住在西澳的旷野里。他有一位搭档,来自新西兰,放弃了自己稳定的工作,跟他一起致力于保护和传播当地的文化艺术。
就是在这天晚上,我看到了银河,也听到了一段对话。
我朋友说:她很想申请澳洲或者新西兰为期一年的打工签证,但一直没有行动。
房东问:why not?
朋友解释道:因为她已经27、8岁了,在中国有稳定的工作。
房东又问:why not?
朋友又讲了一些理由,然后说到她想去德国读书,可她没有学过德语,家里人也不同意她这么大年纪还出国读书。
房东再问:why not?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听到房东连续几次发问是什么样的感受。我坐在旁边听着,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我对于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也非常不满意,我内心也有许多自己向往去做,却始终没有付诸行动的梦想。
正如老阳经常说的,青年人有“四个大梦”:人生价值、良师益友、终身志业和爱的寻求。除了良师益友,其他三样我当时全都没有找到。
真的只有一条路吗?
究竟是什么局限了我们的更多可能?
为什么当我们决定要做某件事,尤其是跟“社会钟”冲突的事情时,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会一致的问:为什么?
为什么要去读书,安稳的工作不好吗?
为什么对另一半要求那么高,将就一下不行吗?
为什么要去北京上海深圳,压力多大啊,在家乡生活这么安逸,多好……
终于有一天,在一个遥远的、陌生的国度里,一个第一次见面且很有可能终身只见此一面的外国人问了一句:为什么不呢?为什么不去留学呢,为什么不能一个人过一辈子呢,为什么不能去北京上海深圳追求更精彩的人生呢?
为自己创造一个源头
2012年,上海的冬天有点冷。
很多时候,跟你命运休戚相关的事情发生时,你不得而知。
2012年年末的一天,有一群小伙伴在人民广场刚刚参加完一场活动,大家聊得尽兴,觉得意犹未尽,便相约去了附近的餐馆吃晚饭。
席间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用微信面对面建个群吧。于是,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建了一个群。当时,在座的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个群有一天会成为大家实现自己梦想的起点。
2016年从澳洲旅行回国后,我就开始思考自己如何改变。
当时的我毫无头绪,那时我既不知道开智学堂,更不知道老阳。
但是,我有这个微信群。
2016年冬季的一天,群里的一位小伙伴转发了一个演讲视频——安替:利用未来与世界对赌,并极力推荐。
我还没点开视频,只是看了一眼推荐的话:咦,这说的不就是咱们群吗?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做着不同的工作,年龄有长有幼,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其中一些人甚至素未谋面,却坚持做着同一个“规定动作”:每周固定一天晚上在群里分享自己上周做了什么事情,本周有什么计划,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所谓同侪压力,就是让你随意看一眼群里的聊天记录,你就夜不能寐,恨不能马上爬起来干活。
因为,如果你不鞭策自己进步,你很快会发现,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已经无法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如果你在年轻时,非常幸运地选择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正好汇集了你身边最优秀的人,并且在不断吸引优秀的人加入,那么这种同侪压力会造成一种效果:一(被)路(动)躺(进)赢(步)。
正是因为有这个群的存在,我才能鼓足勇气在29岁的年纪做出留学深造的决定,并且最终申请上自己想去的学校想读的专业。因为当我气馁的时候,群里的小伙伴会用行动向我证明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我们成长。
没有什么比你身边的人在不断进步,而你还在原地踏步,更扎心的事了。
没有什么比你在不停奔跑,而你身边的人跑得比你还快,更能催人奋进的事了。
正如《爱丽丝梦游仙境》里说的:
“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呆在原地。如果你要前进,你必须拼尽全力奔跑。”
直到我读了老阳的文章,我才发现自己的经历完美践行了老阳提出的「高铁人」+「最小成本」。
我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源头。
自我决定论,终身成长
2017年国庆,维港的烟花秀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湿咸的海风裹挟的众人的惊叹拂过我的脸庞,也把过往一年的记忆吹进我的脑海。
那一年,我学习各种课程,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志趣,确定了自己未来的工作领域。
我重拾英语,考雅思,全程DIY申请香港的学校。这一次我不看学校排名,我没有为了提高录取率就广撒网,因为我很清楚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所以我只考虑学校提供的专业课程是否是自己想要学习的。最终我如愿收到了心仪学校心仪专业的录取通知。
2018年,我顺利获得硕士学位,转行进入教育行业,开启了新的成长历程。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再说一下我的那位朋友。她是我的大学同学,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大学出版社当编辑。
2016年,她报名参加了德语培训班。
2017年,她开始申请德国的大学。
去年,她辞职去德国留学,你一定想不到,她学的不是博士,而是本科。因为她说,她想要学习跟她本科硕士完全不同的专业,她爱好的专业。
我想,在三年半以前那个南半球星空下,有什么也点燃了她内心梦想的火苗吧。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