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所大学。而对于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从这所大学到社会这所“大学”,其中的转折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大部分人都要先从一个身份做起,扮演好了这个身份,往后就会顺风顺水,相反,如果在这个角色上四处碰壁,很容易一蹶不振,给以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困扰。这个角色就是——职场新人。
很多企业都会在每年的新生毕业期,甚至更早,就开始了校园招聘。对于企业来讲,这是补充新鲜血液,扩大企业规模最好的时机:一是因为应届生的冲劲很大,可以凭借自己初出茅庐不怕虎的精神,为企业带来生机和动力;二是因为应届生相对廉价,比起成熟的专业人员,更有利于维护企业运行成本。而对于应届大学生来讲,不仅仅意味着机会,其中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前期激烈的招聘竞争暂且不提,如何做好从学生到职场人士这个身份的转变,将会是个人能力的巨大考验。
作为已经参加工作两年的“老鸟”,平时也喜欢观察和总结,我准备将自己身边的一些故事记录下来,可能会分好几次讲完,但每个故事都会很典型,希望能带给读者启发的同时,也能作为经验或教训来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
同事W,是毕业于某211高校的工科类研究生,技术实力是我们这些本科生远不能及的,和我们一起入职的时候,同样是抱有一番热情,希望在后面的工作中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然后事与愿违,企业随意的人事安排使其处在一个相对复杂而且劳累的位置,有过一周加班50小时的“惨烈”,也有过清明四天假,加班三天的“壮举”,而且在如此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同事之间的倾轧并没有上级领导的适时梳理,结果此人没多久就离职了。不到一年,就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在新的单位做到的一个技术小主管的位置,年薪比原单位的直接领导还高。
教训一:不断提高个人实力是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拥有相应的实力,才能在职场中获得议价权,否则只能被无良企业压榨。
教训二: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马云有一句话:小企业的发展在于招人,大企业在于开人。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招到优秀的人才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了,如果不能将其用在合适的地方,完全就是暴殄天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讲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知过与?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不能用好人才,那人才肯定“良禽择木而栖”,况且在现在的这种社会环境下,人才基本上是生产的第一要素了,所以只有重视人才,才能有所发展。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职场潜规则”,这种“潜规则”不是娱乐圈那种皮肉生意,而是一种潜在的企业灰色文化。我们企业的灰色文化之一就是让新人干很多杂活,虽然这个并不是很合理,但是既然已经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人事和领导也并没有对此有什么措施。同事C和同事S,是和我一起入职的某名校毕业生,是两个有自我认知,而且自我认知都较高的人,但是对于这种事情的处理截然不同。C入职没多久就直接辞职回去考研,而S却针对这种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调整,先是确定自己的方向,然后针对性的加班,对于不懂的地方不断学习。一年后,C如愿考上了自己想去的大学,而S却已经成为了自己方向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了。
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生活独特的想法,可能选择不同,但是只要一直努力,肯定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成绩。而作为旁人,我们对于他人的选择,要最大程度的去理解,C和S都没有W的实力,但是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这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们也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必将千奇百怪,选择虽然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一直努力地去坚持,去行动。最怕的是注重了选择和比较的过程,而忽视了行动的部分。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只有选择后的行动,才是有意义的选择。
故事很多,感悟很多,休息一下,喝杯茶,我们等会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