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是忍不住去看了一下《八佰》,总的感觉是超燃、超值和超爱国。虽然它由于种种原因上映日期一改再改,波折不断,但是,结果总是好的。
看完《八佰》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即使你不能扛起枪保家卫国,最起码你也不要做一个旁观者。捐款捐物可以,呐喊助威可以,哪怕一个肯定的眼神也可以。
电影展现的是众生相,似乎每个人都不是主角,似乎又每个人都是主角。一个小小的四行仓库,在中国主力军全线败退的情况下,用他们的意志和操守抵制住了敌人的数次进攻,414名战士,四天四夜坚守,散兵游勇中幸存的兵油子最后都成为了英雄。
以苏州河为界,一边是破碎山河下的悲壮坚守,地狱一般的地方。一边缺又是歌舞升平、莺歌燕舞你侬我侬。
有些人起初并不是英雄,他们只是为了有个工作好好活着,并不想加入到这场难料生死的战役中,他们想逃离,他们不想死,但是命运不允许他们这样,渐渐的,逃兵变得坚强,兵油子成长为英雄,小孩子成长为战士。
仓库就是他们最后的阵地,也是很多战士最后的坟墓。但是他们敢于拼尽最后一份力量,拼到最后一个人。此时突然想起了《亮剑》中的一句话: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敢于奋斗到最后一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那个时代,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党派有别,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国人。
片段中有这样一幕,一位名叫杨惠敏的童军成员,把一面青天白日旗裹在身上,只身涉河,冲破重重火力打击,最终送到四行仓库长官手里。
升不升国旗,这是一个问题。升国旗,意味着敌人会疯狂的进攻,不升国旗,则国家尊严荡然无存。当他们面临生存还是死亡时,他们亦然选择了有尊严的抗争。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香港的暴乱事件,有暴乱分子把国旗扯下扔到河里后,一批批爱国人士又一次次把它升起。国旗在那一刻,不仅仅是一面旗帜,它代表着国家尊严,代表着整个华夏民族脸面。
在这个抗战过程中,躲在苏州河对岸的中国民众,并没有袖手旁观,捐款捐物者有之,呐喊助威者有之,奔走呼号者有之。此时此刻,有一句话一直萦绕在我心头,那就是“中国不亡有我在”,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抗战才会不失败,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民族魂。十万青年十万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故事在突围中戛然而止,电影结束。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说,故事结局处理的不是很好,应该交代一下英雄们最后的归宿。我对他说,最后的结局很惨,作为一部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有那样的结局难免有些煞风景。
真实的历史是,414位中华健儿,在四天四夜的战斗中,以9死20多伤的极小代价,击毙日军200多人,并在数万日军的重重包围下,神奇般的突围而出。如果故事到此结束,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厄运才刚刚开始。
突围出去后,英军背信弃义,将四行孤军缴械并无理扣押。他们被安排在租界的一个废弃荒地里,那儿平时是军民扔垃圾和死婴的地方,生活条件恶劣,缺衣少食,伤病频发,不到一年就有十多人死去。虽然租界的各界人士送医送药送物,但却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
最后的最后,孤军长官谢晋元叛徒刺杀,壮烈牺牲。三百多孤军被日伪分解,派去各地做苦力,有一部分人甚至被发配到海外做工,幸存者寥寥。2010孤军中最后一名战士杨养正在重庆去世,此后,世间再无八百战士。
我们很多时候喜欢以是非成败论英雄,总在追求结果中盖棺定论。何曾想,他们在那一刻,是一群胜利者,所有的肯定,给予了他们英雄的荣誉和勋章,虽然这些都是隐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