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与自己一个人愉快相处、自娱自乐的能力。
从社交生活和亲情友情爱情中获得人际交往的温暖,固然是我们所有人追求的幸福。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需要独处能力,生活中不可能时时有人陪,拥有独处能力的人,可以在没有他人陪伴的情况下,一个人也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不依附于他人,自己给自己制造快乐,才是最彪悍的幸福能力。
独处,让孩子更专注和独立1不要怕孩子“无聊”
现在的父母都很怕孩子无聊,生怕孩子无聊了、发呆了,就不是高质量陪伴,耽误了孩子的大脑发育。
于是,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无所事事的时候,急于去拿玩具陪孩子玩,还有的父母把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满各种活动,把娱乐孩子视为自己最大的任务。
这样看起来“很会陪娃”的父母,到头来可能会发现,陪了孩子那么多,给足了安全感,可孩子却变得不愿意自己玩了,甚至完全不会自己玩,不管玩什么,总要拉个人陪着,否则就根本不玩,没人陪的时候只会看电视——这就是物极必反啊!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门做过实验,名字就叫“What happened when kids are bored?”,实验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无聊”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心理学家的实验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几个孩子留在一个空空的房间里,房里只有桌子椅子少许日常物品,没有任何真正的玩具,然后告诉孩子们工作人员稍后会回来。
一开始孩子们也表现出了无聊的状态,他们以为工作人员很快会回来,结果等啊等,一直没等到。
无聊的孩子们灵机一动,开始玩起了游戏。他们把手边的日常物品想象成了故事中的各种道具,桌子椅子变成了城堡、船,在小小的房间里玩起了角色扮演,上演了一出令研究人员惊叹的自导自演戏。
这个结果在独处的孩子身上也同样能观察到,一个人的时候,孩子不会“无聊”太久,TA会被独处“逼迫”着去自发地娱乐自己,自己找乐子,找游戏点子。
“孩子不需要一直有人陪玩,要培养她一个人玩的能力。她又没叫我们,让她自己发会儿呆去,去探寻一个人玩的乐趣
独处,让孩子更专注和独立2创造适合独立玩的环境
让孩子自己玩,自己去发现和决定想玩什么,才重要,才是孩子和家长认可的陪玩理念。
孩子需要自主决定玩什么,玩具材料都摆在固定的位置,想玩自己去拿。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游戏水平,提供适合当前年龄的游戏材料。
学龄前孩子的任务就是玩,玩是他们的工作。所以,孩子们从小就被训练要主动思考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
老师只在旁边维持秩序和安全,做出适宜的语言提示和引导,不会过多干涉孩子怎么玩。
从婴儿时期,他们就被培养独立玩耍的能力。
其实,小婴儿天生具备独立玩耍的能力。他们躺在摇篮里,看着窗外咿咿呀呀,亦或是啃自己的手指脚趾,看着吊着的玩具,都是在自娱自乐,处于满足的状态。
家长需要做的,是保护这种天生的独处能力,而不是怕孩子无聊,去逗TA玩,这样反而会破坏宝宝的独处能力,让宝宝渐渐对他人的陪玩形成依赖。
小婴儿一个人玩时,只要表现出满足或专注的状态,就让TA静静地一个人玩一会儿好了,别去打扰。
小婴儿不要被限制在围栏中,家就是孩子的玩耍区。
父母要做的是创造一个孩子可以安全独立玩耍的环境:
独处,让孩子更专注和独立不把危险易碎的东西放在孩子视线范围内
尖锐的桌角包上保护角
电源插座贴上防护套
不想让孩子打开的抽屉贴上锁
不想让孩子进入的区域(如厨房、卫生间、楼梯)锁好门或安 装婴儿安全门
地板保持清洁
做到这些后,就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在地上爬着探索了,而家长可以把自己的双手解脱出来,在一旁做饭、整理、叠衣服等。
宝宝喜欢翻抽屉?
那就专门准备一个可以让TA翻的抽屉,里面放一些孩子感兴趣又安全的小东西,让孩子翻个够。每天都换几样新东西进去,给宝宝惊喜,就不会玩腻了。
宝宝喜欢翻妈妈的包包?
有很多孩子喜欢翻妈妈的包包,把包包里的东西翻个底朝天,那不如拿出个旧包包,在里面装上孩子感兴趣的小瓶子盒子等物品,然后把包包扔给孩子让TA翻,好奇的婴儿们可以探索好久呢!
宝宝的玩具如何收纳、陈列?
对于会走路的孩子,建议玩具采用开放式的陈列方法,像蒙台梭利的柜子一样,玩具放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并且有序陈列,更能引起孩子独自去探索的欲望。
玩具收纳得太好,装在抽屉或箱子之类孩子不能一眼看见的地方,反而不容易勾起孩子的玩耍欲望。
家里玩具多的,建议收纳一部分不让孩子看见,留几件想让孩子玩的摆在外面显眼又随手能拿到的地方,激发TA的玩耍灵感和想象力。
玩具方面,要动静结合,既有适合适合多人一起玩的社交游戏,也要有适合单人玩的玩具,比如积木、拼图、娃娃、汽车模型等,都对专注力和独处能力培养有促进作用。
独处,让孩子更专注和独立3锻炼独立玩耍能力
虽说孩子天生有独处和自娱自乐的能力,但大部分孩子在有选择的时候,肯定还是会倾向于有人陪玩,这是人作为社会性高等生物的本能。
所以,在长大的过程中,除了营造适合独处的环境和不去破坏孩子独处时的满足状态,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制造独处的机会和锻炼独立玩耍的能力。
当然这个不能操之过急,只能一步一步来,特别是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大人的陪伴还是很重要的。独处训练需要在孩子安全感充足的时候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试想一下,如果是职场妈妈,每天就只有下班后短短几个小时陪娃,娃粘着妈妈玩是再正常不过之事,在这么宝贵的亲子时间还训练孩子独处那是不可取的。
每天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最适合训练孩子独立玩耍。在给予孩子足够陪伴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从陪玩中抽身出来。
当孩子玩得很专注投入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一直高度参与,不妨在一旁做个安静的陪伴者,让孩子学习自己主导游戏,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趁孩子玩得投入的时候,我们可以故意找一些借口短暂离开宝宝,诸如“妈妈去上个厕所,马上就回来,你先自己玩一会啊。” 让孩子体会一下,其实一个人玩,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啊!
一般情况下:
一开始只走开1分钟就回来,然后根据孩子的反馈,逐渐将离开的时间增加到3分钟、5分钟、10分钟,但是每次都如约回来,让孩子感到妈妈说话算话,对妈妈的话有充分信任。
当孩子知道妈妈走后一定会再回来,而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玩得开心的时候,就慢慢地不那么依赖大人陪玩了。
如果宝宝非常粘人:
对于非常粘人的宝宝,我们不需要离开房间,但至少可以告诉宝宝:“妈妈就待在你身边不走开,但是妈妈需要在电脑上工作一会儿/看看书/做饭,你自己玩一下,有任何需要,妈妈随时都在。”
然后和宝宝保持一点点距离,不参与陪玩,但时不时给予孩子眼神或言语上的肯定,“你一个人玩得很好”,“我看到你很认真地在拼拼图”,“你和你的小汽车/娃娃玩得很开心嘛” 。听到妈妈的肯定和鼓励,孩子会备受鼓舞,而妈妈也能抽出身来做点自己的事啦。
独处,让孩子更专注和独立独处能力的锻炼,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只是一开始特别需要耐心。可能短期内不会有效果,但是坚持做,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一个人玩,练就自娱自乐的能力,不仅能解放被陪玩缠身的妈妈们,更能让孩子获得受益终身的幸福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