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爱 爱国学
❤️ 传统文化每日分享
❤️《论语》十三.子路篇
【原文】
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1],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2]? ”
【注释】
[1]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2]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宋·程颢、程颐:“人各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宋·朱熹:“大者于事或有所害,不得不惩;小者赦之,则刑不滥而人心悦矣。”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问治理政事。孔子说:“先让主管的人做事,赦免人的小过错,荐举贤良的人才。”仲弓说:“怎么能知道谁是贤才而荐举他呢?”“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解读】
仲弓曾总结出一种“居敬而行简”的管理方法,深得孔子的赞扬。他虽担任季氏总管,仍然虚心向老师求教管理之道,孔子便教了他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有的领导只信任、重用身边亲近的人,这样往往会导致朋比结党,风气日坏。有的领导对选人用人很重视也很负责,对贤才的标准定得很高,这个不放心,那个也不满意,只好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搞得自己很疲惫不说,还剥夺了下级锻炼的机会。所以,举贤的目的在于把合适的人选到合适的岗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