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刹那流光·一种质感
时光存储器:《克莱因壶》

时光存储器:《克莱因壶》

作者: Annie灵兮 | 来源:发表于2023-01-16 11:33 被阅读0次

    转自文章公众号:时光存储器

    许多人将本书视为神作,在超高的名气下,我决定一探究竟。

    本书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创作了一个融合科幻、悬疑、推理的故事,尽管虚拟现实技术对现代人或许并不陌生,但本书创作于1989年,在30多年后读来依旧令读者震惊不已、不禁拍案叫绝,在十多年后诞生的《黑客帝国》、二十多年后诞生的《盗梦空间》都可见到本书的影子,足见本书的魅力。

    细致的推理并非我的强项,为便于理解,以下仅对本书做简要概括。

    书籍介绍

    书本主角上杉是一名游戏作者,其游戏原作《脑补症候群》被一家名为伊普西隆的公司买下,并被打造为一款名为K2的虚拟现实冒险解密游戏。由于该技术推向市场前需要进行测试,上杉作为游戏原作和普通玩家梨纱一起与该公司签下合同,作为该游戏的测试员进行游戏试玩。

    在作者设想下,为了全方位模拟现实世界的感官体验,玩家需要在一个密闭空间内脱下所有衣服,以便被类似海绵垫的器材包裹,再送进装有特殊液体的“壶”中,书中将其描述为让“皮肤与外界交换信息”,由此身体得以通过液体模拟信号直接将信息传达至大脑,产生真实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感官体验。这一技术甚至可以将人体所有信息包括自己的父母、朋友、工作场景、居住场景等都输入电脑并模拟出与现实几乎完全一致的世界。

    在测评的第五天,原本热情很高的梨纱突然提出辞职,而一直在游戏中受到第一代虚拟现实装置(即K1)测评员百濑伸夫声音警告的上杉觉得事有蹊跷,便对伊普西隆公司开启了调查。在调查中梨纱的好友真壁七美、真壁七美的前男友依次出现并介入调查,由此将故事引向一个类似梦中梦层层嵌套、多重虚拟现实的故事中。

    在调查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故事变得十分烧脑。原本以为的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界限开始愈发模糊不清,难以分辨。关于多重世界的梳理和解读尚没有统一定论,本文也志不在推理。

    封神的结尾

    全文开头平淡写实、中间环环相扣、令人屏息凝神跟随主人翁追寻真相,结尾则令人震颤、引人深思。

    书本最后一章可谓全篇的点睛之笔,将本书从科幻悬疑升华至科技、伦理、哲学的思考深度。

    很多书友从推理角度解读本书,认为最后一章的描写令读者也陷入虚实难辨的困境中,甚至有人为此写了《解说》一文,使得原本开放式的结局有了确切的定论,并串联了书中埋下的许多线索。

    这一描写如果加入到原作结尾,就使得原作更倾向于推理小说,淡化了原作结尾的深刻意蕴,当然对于热衷于推理小说的读者而言《解读》一章确实满足了许多读者的口味。

    如果从原作本身出发,那么最后一章实际上是作者给世人的警示与思考,开放式的、难辨虚实的结局实际上预示了虚拟现实技术极度发达后带来的可怕后果。

    当虚拟现实技术发达到可以几乎完全复刻现实、创造现实,甚至与现实实时交互,那么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就被完全虚化,在多重反转后,书本主角上杉已然无法分辨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拟,而在作者精妙的语言描写和结构安排下,我也随之一同陷入这种虚实难辨的困惑中,越去探寻真相越是分不清虚实。

    但弄不清楚或许正是作者的本意,作者正是要借此告诫人们,警惕科技发展带来的异化,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一系列伦理、哲学问题。

    在结尾处,许多人纠结于验证上杉所处的世界究竟是真是幻,但笔者认为在结尾讨论上杉身在壶内(虚拟)还是壶外(现实)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正如结尾所写:

    这里是哪一侧?

    我再度打量镜子。

    “不管是在哪一侧,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我试着出声说话。既然缺少证明的手段,那么继续思考本身也就毫无意义了。反正答案非此即彼。

    不是壶内,就是壶外。

    假如我在壶内,那么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DDST、真壁七美、姬田恒太、丰浦利也——都是真实的。我和七美在电梯里晕倒,然后我被搬入壶中。此时此刻,伊普西隆研发公司的电脑仍在不停地朝我的身体传送模拟感受。其实我眼前没有笔记本,右手也没握笔。

    相反,如果这是在壶外,那就意味着我已精神崩溃。我被“克莱因壶”制造的、根本不存在的幻影所纠缠,犹如一具全面失控的残骸。

    镜子,映出了我的身影。

    然而,人们为什么能断言自己在镜外、映出的影像在镜内呢?谁也无法直接看见自己的眼睛。想知道自己的瞳孔颜色,就只能窥视镜子。既然如此,或许双瞳仅存在于镜中,不是吗?

    现在想想,与“克莱因壶”扯上关系的最初一瞬间,我就已经被吸进壶里了。一定是的。正如拿起镜子时,双瞳会被摄入镜中世界一样。一旦被吞入,就绝无可能爬出去。

    ······

    我打算写完这段话,就下楼去浴室把脏胡子刮掉,然后从刮胡刀上拆下刀片,躺进浴缸。我想裸身在浴缸里躺下,用刀片割腕试试。

    这是留给我的最后一招。

    这里是壶内还是壶外,别无他法验证。我只能在浴缸里割腕。然后会怎样,我不知道。我甚至无法看到结果。如果这是壶内,恐怕会游戏终止。如果这是壶外——

    其实,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将这百转千回的思绪击个粉碎才是我的本意。

    “从开始的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这样就行。”

    就这么做吧,我想。

    未来的警示

    我摘抄下最后一章的大部分内容,因为这一章的描写实在过于精彩,每一句话都引人深思。无论现在是真实还是虚拟,“我”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我”的记忆也出现了混乱,“我”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身处的世界产生了彻底的怀疑。在精神错乱状态下,“我”只能通过自杀来验证自己究竟是真是幻。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取一种“无论在壶内还是壶外都不重要的态度,因为一切体验都是真的,只要愿意你就可以将虚拟当做现实”。

    然而在这种态度下,我们不可避免要面临这样一个哲学问题:何为存在?何为真实?何为自我?仅仅在脑子里发生的事对“我”而言存在吗?虚拟世界发生的故事是否可以构成真实的自我?

    另一方面,抱着这种态度继续生活下去也很难,精神错乱发生的概率则要大得多。因为虚拟世界发生的一切是如此地真实,一切感受和体验都是真实的,但实际上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真实的自己身在壶内,被计算机和数据所操纵,无法自主活动。

    醒来后一切“真实”体验过的事消失不见,心中必然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人可能无法再次面对真实世界。

    其结果要么因虚拟与现实混淆而精神错乱,要么无法面对现实而自愿永远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但我十分怀疑认识否真的可以永远活在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一切惊吓、恐惧、死亡真实地刺激着人的头脑,由此可能引发现实世界中的脑死亡。而人长久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因肌肉长期缺乏运动又或许会引发肌肉萎缩······

    此外,在虚拟世界中施暴、犯罪给人带来快感的同时也让施暴、犯罪行为变得游戏化、娱乐化,长期浸淫在暴力、充满超能力的虚幻世界,回到现实的人们很有可能像梨纱一样性情大变,甚至将现实与虚拟混淆,把现实视为游戏,做出种种越轨犯罪行为。

    学者鲍德里亚提出“超真实”的概念,人为生产出来的“真实”比真实还要真实,成为一种“幻境式的相似”中被精心雕琢的真实。鲍德里亚这一精辟的论断既使得世人在面对网络世界时受到极大的启发,同时也被批判为过于激进。

    然而在虚拟现实极度发达的未来,这一激进而又极具洞见的观点是否会成为现实的映照?虚拟世界因过度真实而代替了真实,成为一种“超真实”的存在,并实实在在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讨本书主旨时还要回归本书书名——“克莱因壶”。

    1882年著名数学家菲立克斯·克莱因发现并命名了“克莱因瓶”,那么究竟何为“克莱因瓶”呢?

    以下内容引自网页

    克莱因瓶,在数学领域中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比如二维平面,就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克莱因瓶在拓扑学中是一个不可定向的拓扑空间。克莱因瓶最初由德国几何学大家菲立克斯·克莱因 (Felix Klein) 提出。

    著名数学家菲立克斯·克莱因在1882年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瓶子”。

    克莱因瓶的结构可表述为:一个瓶子底部有一个洞,现在延长瓶子的颈部,并且扭曲地进入瓶子内部,然后和底部的洞相连接。和我们平时用来喝水的杯子不一样,这个物体没有“边”,它的表面不会终结。它和球面不同 ,一只苍蝇可以从瓶子的内部直接飞到外部而不用穿过表面,即它没有内外之分。

    我们可以把克莱因瓶放在四维空间中理解:克莱因瓶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表现在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我们只好将就点,把它表现得似乎是自己和自己相交一样。克莱因瓶的瓶颈是穿过了第四维度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并不穿过瓶壁。

    用扭结来打比方,如果把它看作平面上的曲线的话,那么它似乎自身相交,再一看似乎又断成了三截。但其实很容易明白,这个图形其实是三维空间中的曲线。它并不和自己相交,而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在平面上一条曲线自然做不到这样,但是如果有第三维的话,它就可以穿过第三维来避开和自己相交。只是因为我们要把它画在二维平面上时,只好将就一点,把它画成相交或者断裂了的样子。克莱因瓶也一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处于四维空间中的曲面。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中,即使是最高明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把它做成自身相交的模样;就好像最高明的画家,在纸上画扭结的时候也不得不把它们画成自身相交的模样。

    当然作为文科生的我无法深刻理解它,只能通过大量搜集关于“克莱因瓶”的解读,尝试从这个角度对本文主旨进行解读。

    “克莱因瓶”无法存在于三维空间,如今对“克莱因瓶”的理解只存在于想象当中,当然淘宝上买到的也并非真正的“克莱因瓶”。

    在科普介绍中,进入“克莱因瓶”的水会通过四维空间回到表面,瓶中没有内外之分,表和里是无法明确区分出来的,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这也正是作者对虚拟现实技术极度发达后的世界的一种设想。

    当虚拟变得足够“真实”,那么真实与虚拟的区分或许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虚拟和现实是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虚拟与现实环环相扣。

    而人类是否做好了准备去承担其可能带来的代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光存储器:《克莱因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ca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