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遇见纳木错

遇见纳木错

作者: 芊芊与君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09:56 被阅读34次

    从拉萨向西北沿国道行驶,一路山高云深,蜿蜒险峻,经过当曲河路之后,道路变得更窄,这里已经接近那曲了。那曲在蒙藏语中是“黑河”的意思,据说境内有大小胡泊一百多个,而纳木错,便是青藏高原最有名的“圣湖”。

    这个时节来到这里,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纳木错背靠念青唐古拉山,山上积雪终年不化,在六月份之前,一旦下雪,山路就会封,游客就是到了山门,也只得原路返还,所以我们这一车人就是来碰运气的。我是前一天才到的拉萨,本想先适应一下高原气候再来,可查看了天气后,我就想,每天都有可能下雪,为什么不早点来呢?

    进入那曲班戈县之后,海拔已经到了五千米,我们在一处观景台下车拍照休息,搭伙同行的十二人里,已经有三个人在车内吸氧。我从车上下来,刚站立在围栏边上,就是一阵刺脑的头痛和耳鸣,就像是大脑要裂开的感觉,让人惊惧的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缓慢蹲下再慢慢起身,迎着强烈的不适做了几个蹲立,睁开眼向远处望去,来时的道路由低到高、全部化作一条条深灰色的丝带,两旁是覆盖浅层白雪的高地,高地的下面连接圣湖延伸出的河道,河道的背后是雪山,雪山背后是大片的云朵,从这个角度看去,山、水、路、雪、云,紧密相连、蔚然一体,全都是纯净的颜色,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刻身体上的不适已经抛之脑后,我只想快些赶到山下湖边,把自己融入到这一片景中去。

    汽车绕山而上,中途经过了海拔5400多米的拐角,然后缓慢向下,驶入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区,我们这十几人是幸运的,前两天来的游客都因下雪没能到达这里,我们忍受着一路的偏头痛和折返的担忧这一刻终被喜悦代替。

    有失就有得,方圆几十里的湖边平原只有我们两车游客,我们融入到当地的牧民之中,没有一丝突兀。我戴上早已备好的牧民草帽,拉紧衣链,直面着零下五度的气温和湖面凌冽的风,踩着碎石向前走去。站在圣湖的北侧,以水平的角度向东、西看去,无尽无边;向南看去,湖水直接和云峰雪山融在一起,仿佛水是从云中倾泻而来。我们到的时间刚刚好,近处湖面的冰已经消融,风推动着湖水冲击远处的冰块,还听到了冰块碎裂的声音。

    我脱离了队伍,走向一处摇动的经幡。一个牧民在经幡下面固定绳子,我近前观看经幡内容,每一块都是一个佛陀和一段经文的组合,藏传佛教供奉的佛陀多是憎恶的形象,经文有梵文和藏文,即使不懂,也给人一种警醒肃穆的感觉。我拿起一块经幡,问那位牧民其中典故,他跟我讲,这是藏教“四皈依”,说要本体空性、自信光明、终身修持。这位牧民很健谈,大概是内地的游客见的多了,我又向他请教这里随处可见的“尼玛堆”的构成。他捡起一块石头,增添到附近的“尼玛堆”上,然后俯下身去,用额头触碰那块石头,双手合十,祈愿了一分钟,告诉我,每个人都可以往尼玛堆上放下自己的石头,那是藏民的追求、信仰和希望。我学着他的样子,放下一颗石头,也试着放下自己以往的焦躁、抑郁、恐慌,额头轻触石块的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这世间一切的美好事物,每个人都充满善意,所有的梦想都不再遥远。

    我走到湖边,掬起一手心的水,发现这水并不是清澈无色的,她是有点接近天空的淡蓝色,也许是流动速率高的缘故,水温并不低,在我冰冷的手的衬托下,她是温热的。我洗过手,往回走去,看到不远处的路边,有一位女牧民匍匐在地再起身,拿着转经筒逆向而行。

    我想这就是“拜湖”了,藏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转神山”“拜神湖”,据说有些藏民为发大宏愿,绕着这纳木错湖,一步一匍匐的叩拜,整整用了半年时间才绕湖一圈。我看到这位女子头上的辫子已经有些散乱,身着的藏服打了不少补丁,在帽子和围脖中间露出半张暗灰色的脸,唯有一双清明的眼睛,透出了虔诚坚定的神采。我看着她手持转经筒转一圈、走一步、跪拜一次,不断重复,这一幕使我几乎落下泪来,我想到了六世达赖的“转山转水转佛塔”,想到了磕长头匍匐在山路,审视自己的内心,在纯净的信仰之下编织梦想和未来,也许这名女牧民在物质上很贫穷,但她精神上却比任何人都富有。

    这一天我看到了雪山带云、湖水敲岸,看到了炽阳坠落、冷风涌止,看到了经幡跃动、踏雪朝圣,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忘了这一切了。回去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有想,心里从未有过的平和、坦然,闭上眼睛,浮现出的全都是碧水蓝天。

    我想下次再来的时候,不会这样仓促,我要在扎西半岛对着篝火喝奶酒,在深夜时分走到湖边拍摄漫天星轨,与拜湖的牧民一起,走上一段全新的旅程。

    (图为手机拍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遇见纳木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dr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