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太阳照在串场河畔 30/三

太阳照在串场河畔 30/三

作者: 室静兰香a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09:48 被阅读220次
    太阳照在串场河畔 30/三

              莺歌燕舞串场河 30

          社会改变人,时势造英雄。

        人非生而知之者,成功属于那些埋头苦学,能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强者。

        二子从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村少年,成长为健壮如牛的农村汉子,农活把式。站如铁塔,挥臂如风。再重再脏的活,在二子面前迎刃而解。

        二子空有一副好皮囊,有如钢似铁的身板,有勤劳的双手,整天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正如老人所言,走得快,赶上穷,走得慢,穷赶上,不快不慢穷当中。起初,二子没文化,听老人言,信命。反正这辈子胎投得不好,命该如此。

        自从队里来了吴回士等知青,又经常听老孙讲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故事,二子的心动了。我也不缺胳膊不缺腿,为什么吃不如人?穿不如人?住不如人?

        二子下决心,也要潇潇洒洒走一回,在吴回士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建起了属于自已的房。从此后,跟着吴杨搞建筑,起初只是卖体力,没想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气,也能变成白花花的票子,自已的汗水也能变成财富。

        走出去,赴昆山。在吴杨二位知青的帮助关心下,现场学习建筑管理,二子开始动脑子,学材料使用,材料检验,人员管理,现场施工,交叉作业等等,凡是涉及到建筑管理方面的知识,他都细细的琢磨,慢慢的消化,反复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知识。

        今天二子在路桥工地一站,精神抖擞,俨然一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别看二子文化不深,识字不多,说起建筑术语,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家乡认识二子,熟悉二子的人很多。说风凉话的不少,这么大的工程,交给五大三粗,没文化,有体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指挥,不是在开玩笑吧?有的说,凭他还能做指挥,活脱脱做小工的料。

        风凉话儿多了,传到二子的耳朵里的话不少。二子不搭理,成竹在胸,还在乎几句风凉话?

        二姑娘听了,坐不住了,在昆山多年,二子虽不像吴杨那样能统揽全局,八方逢源,至少管理个几百人的建筑工地,完全能胜任。因此,二姑娘有底气,对那些散布风言风语,泼凉水的人,毫不留情,一驳到底,维护二子的权威。其中一人不服气道:“他,我还不了解,粗大汉一个,挑担挖沟差不多,做大管家,莫把我鼻子笑聋了。”二姑娘毫不让步,脱口说“狗眼看人低。”听了二姑娘似觉在骂他,正要翻脸。另外一人扯了他一下衣角说:“她就是新书记杨明的娘子,莫惹事生非!不然,没你的好果子吃。”听了这话,那人赶忙消失在人群中。

        按照施工方案,二子将土方工程分为四段,各生产队负责一段。路基夯实由项目部统一安排调度,充分利用四台打夯机,确保息人不息机。夯实一层,验收一层,回填一层。

        建桥之前,有土方工程要填四个坝。二子决定分两批进行。待水抽干清淤开始砌筑桥基后再另填垻。

        老孙头将宜兴电报送到二子手上,二子一看,知是所购石灰即将到货。心中筹划下货事宜。

      为做好路基,二子除严把夯实关,就地取材,订了电化厂的电石坞,电厂的煤渣,再加石灰加部分碎土,制成三合土,夯一层,铺一层,计三层。工序繁琐些,质量有保证。

          八十年代初,农村建桥,交通不便,设备不全,困难很多,有时只能土法上马。桥墩建成后,如何确定标高?既要考虑桥的自身沉降,更要考虑动静荷载后的沉降。没有资料,一时半会查找不到资料。二子忧心如焚。请专家,跑设计院,皆无定论。二姑娘见了,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一是请上海的老孙,他头绪广,可请他托人,有办法。你自己要随时随地观察桥墩的沉降变化,记录好以后,再来看沉降规律,或许有帮助。一语惊醒梦中人。

          二子赶紧架起经纬仪。定期观察。及时记录。

        上海老孙接到家乡的求援消息,得知路桥工程正式开工,既高兴,又为吳杨两个年轻人的壮举深感骄傲。不由的感慨万千,吟起了唐人的两句诗:芳林新叶推陈叶,流水后波逐前波。

        家乡的求援,岂能怠慢,立即找到了同仁大学的老关系,说明情况,请求帮助。人家答复:可根据该桥梁在建时的沉降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要老孙转告家乡,将资料寄来。二子得到消息,异常兴奋,转而又感到难为情,自已说什么也在大工地干了几年,竟不如未直接接触过建筑的二姑娘?她也居然知道观测沉降?

        杨明任书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大队的角角落落。杨明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大队部为中心,架起了通往四个生产队的高音喇叭和通往各户的广播。以克服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信息也能及时沟通传达。这样一来,大队通信员老孙头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有时甚至整天无事可做。

        老孙头已七十挂几,常年的辛劳,背略显得驼,头发也是白多黑少了。老孙头单身一人,无儿无女,无家室,吃住都在大队部,大队特地为他建了间房,镶在大队部东山,自己每天除为大队干部烧些开水外,就是自已要忙一天三顿。逢到有运动,或水旱风灾情等,上传下达任务很重,不管白天黑夜,不论雨雪风霜,老孙头都要将这担子挑起来,因为这就是通信员的职责,没人替代他。二是这份工作是他的饭碗,丢了饭碗,他后半生怎办?老孙头不敢多想,只有风里雨里,豁出命来也要干好。

        开工以后,老孙头异常高兴。他展望未来,以后到公社也好,到生产队也好,路好走了,若有个自行车,该省多少事,少费多少力。高兴之下,他竟然做起了义务工,为大家烧开水,并直送工地。

          杨明书记刚上任,不认识老孙头就是大队的通信员。今日见一白发苍苍驼背老者在工地上为大家送水。赶忙上前接了老孙头手中的茶桶。随便与老人家攀谈起来。闲谈中,掌握了老孙头的大致情况。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阳照在串场河畔 30/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dr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