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四位老弟足下: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注释:
恃人傲物: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不售:不中
求诸己: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反求诸已:出处《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曾国藩身体孱弱,32岁时眼睛就开始看不清;资质也平平,考秀才连考七次,终于在23岁时以倒数第二的成绩考上。他的功名成就全靠勤、恒、拙,就是认清自己的能力,立长志而勤奋,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两千万文字,真正的勤能补拙之典范。十年七迁,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是晚清时的“国之藩篱”,为当时黎明百姓撑起一片天。
“一日三省吾身”以除傲气;“三人之行必有吾师”虚心向学,不挑人毛病,学习别人长处;这两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极其不易,就“一日三省吾身”就很难,多数人被琐碎贪欲之事缠绕,比如我明天要吃什么饭啊,我要怎么才占到别人的便宜,要怎么样才能买到第二套房啊,别人给我送礼我要不要收啊,收了会不会有人举报啊,诸如此类,哪里还有什么时间想自己身上的问题,那都是别人的事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