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周末,正值十二年一遇的狗年虐狗的佳节,百无聊赖,便约了室友共赏初夏薰衣草庄园。途径黄河博物馆,又禁不住公交颠簸之感,于是下车于此,机缘促成黄河博物馆之行。
黄河博物馆始建于1955年,1987年正式更名黄河博物馆。由于郑州发展的需要,迁移至郑州惠济区花园口街道,毗邻黄河,并成为更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展馆。
黄河博物馆在众多建筑中属于并不起眼的建筑了。沿着路边走过,街道两旁树荫遮蔽,甚是凉爽。不肖一会,就可以看到它的大门。下午两点钟正是人流稀少的时候,我走过去,看了一眼大门苍劲有力的的毛笔题字,署名舒同,稍一查阅,得知是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作品,便暗暗记在心里,径直向大门走去。从大门保卫处去过门票,游园便开始了。
围着中心建筑走过,展馆院落石桥修竹,娟娟潺潺,颇为清净。花红衬映李绿,甚是可爱。再向前走,后院有一连廊,廊下放置古碑数尊,笔法苍劲虬奇,篆体楷体争辉。更有托碑霸下,昂首挺立,有不可一世神兽之风。只是年代久远,碑面风霜磨砺,依稀不可辨认,侥有清晰,繁体诘难,始终难解。由此前行百步有余,有大水车两尊,借水势转动飞快,水珠溅落,让人顿觉清爽,聊消夏意。好奇心顿起,于是驻步凝视,以水转巨轮,以此解决灌溉不便问题,机关巧妙,前人智慧可叹。水车前有大禹像,手持巨耜。仰天而立,似与天宫相斗,英雄气概尽显。其旁有一小水洼,傍晚时分,落日映辉,双阳相称,波染红霞,此一景也。
须臾入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大壁画,壶口瀑布奔泻而下,昏黄色调,磅礴景观,不由让人心生豪迈。啊,黄河,你竟是如此的壮观!旁边有毛主席亲题: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伟大的民族。让人心有所感。辗转深处,有诸多化石陈展,大唇犀,剑齿象等遗骨,将夕比今,沧海桑田。最奢华的化石当属高氏羚羊头骨,灯光之下,白色的骨染上淡蓝的的光晕,竟然发出超越水晶的剔透,这种美的炫目的视觉享受令人痴迷。转一个弯,就可以看到巨大的水文模型,自中国西藏开始,一直到山东的黄河奔腾入海,好一个水文模型!山脉塑造形象,地理位置准确,透过它,似乎可以看到奔腾的狭隘的山道,黄河水流湍急,如恶龙直捣,在华夏大地上撞出一个九曲十八弯。壮哉黄河,美哉黄河,这个民族在你的庇佑下出生和成长了,你更是赐予了它伟大的情怀!
再看过一些美丽的矿石后,我径直上了二楼。二楼展览了一些古代治水文献,以及开封市地下几十米的沙土标本。电子展厅上,记录了数十位古代为黄河水利事业奋斗过的先贤。继续辗转,便是民族摇篮的展区了。这里陈设这一批古代的瓷器,石器,以及原始时代的一些陶罐。在诸多陶瓷中,我独爱那件唐三彩马,上色极为和谐,马前蹄微张,似乎正在缓缓踱步,神采盎然,却被历史定格在这一瞬。当然,不可错过的还有一个四驾马车,驷马并行,神色,姿态各异,赶车人端坐其后,头戴毡帽,手持马鞭,神色专注。正欣赏间,听到一群小孩子在旁边讨论着什么,走近一看,才发现在一个光线暗淡的玻璃墙后有一片原始人泥塑模型,或打猎,或生火煮汤,用兽皮作衣,绿枝做帽。孩子们雀跃不止,像是发现了一块新大陆。“老师,老师,他们为什么不穿衣服!”年轻的男老师笑了笑说,“因为他们没有衣服啊,没有合适的材料和成熟的技术,只能穿着兽皮遮羞了。”
又呆了片刻,我便起身走出了展馆。民族的文化,历史,精髓都需要新的一代人去继承了解,可是诸如此类的博物馆等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地方。也罢,它们默默的躲在一角休酣,等待着,等待着有缘人来发现它们,并惊喜着,欢笑着,感动着..........
跨越千年的黄沙洪流,
闯过了九曲十八个弯。
播撒着,民族的根
孕育着,民族的魂
黄沙下的陶罐上,
写着我们的传说
泥土下的废弃城郭,
叙说着昔日的辉煌
我等待着,像一个迟暮的老人
我等待着,等一个孩子的笑脸
来听我说,来榆树下
一个关于龙王的传说
一个卷携黄沙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