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好久了,诺贝尔奖得主的书,一直想好好阅读这本书,但是发现翻译真的是一般,虽然有些故事确实很启发,但是并没有提炼出很多真正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帮助的点。
这本书跟《稀缺》结合阅读与理解,可能更有价值些,随便记录几点对日常生活有帮助的启发吧。
1.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穷人要面临生存的压力以及各种琐碎的事情,所以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与选择,这本来就是消耗人意志力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难做出更好的决策。
举个例子,对于在城市中的生活的人来说,我们不用考虑今天要不要去井边打水,不用考虑要不要花钱给水消毒,自来水管已经直接把自来水接到家里。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的东西,而穷人很多时候都需要考虑需要权衡这,因为涉及到钱、精力、时间、长远考虑、风险等等一系列资源的利用。
结合稀缺中了解的,我们需要节省自己的宽带。
1)有很多的决策,不要浪费自己的宽带,尽快做出决定。
2)把很多东西提前设置为默认,减少权衡与决策,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2. 穷人的自控力与执行力相对会差些,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代价更高
由于第一条中提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所以相对于富人来说,对于同一个目标来说,穷人需要更强的自控与执行力才能完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完成这个事情的代价会更高。
就像很多时候,就像上网点个外卖,我们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他们就觉得非常的困难,不知道怎么操作,不知道怎么选择,也不知道怎么用优惠券,同样的一份外卖,父母会点的更麻烦,花更多的钱,这种情形可以称为代价更高,付出了更多的时间、钱与心智。
对于穷人来说,在他有限的宽带下,他需要做出更多的决策,做到自控。所以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来说,穷人会比富人需要更强的自控力,执行力,才能够达到同样的结果。
2.认知上不同(当下与将来)
从学历的角度来说,穷人可能不如富人。但是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也许不是学历的问题。
面对生活中太多需要决策的地方,穷人像陷入了一种决策陷阱一样,需要权衡方方面面才能做出决策。就像《稀缺》中提到的。面对一个小的行李箱,你能选择放的东西非常有限,你需要不断的权衡到底要放哪些东西,但是对一个大一点的行李箱来说,需要权衡的就会非常少。
当穷人陷入这种不断权衡的杂耍当中时,他没有精力或者说宽带去考虑更长远的东西,必须及时去处理眼前的问题。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显现了:穷人更关注眼前,富人更有长远的规划。
我相信穷人也知道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只能选择及时应对眼前的问题,这也就是别人提到的active而不是proactive。就像书中提到的,穷人没有选择便宜的预防措施(保险,体检,打疫苗等),而选择支付昂贵的治疗费。
这或许是认知的问题,又或许不是认知的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培养自己proactive的意识。只有尽可能努力做到proactive,避免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用很小的预防成本而不是更大的成本来解决问题。
3.富裕的时候也真是自己预防的时候
书中提到当年粮食收获的时候,并没有很多人及时购买化肥,也就导致第二年在需要使用化肥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化肥,导致粮食减产。
在富裕的时候也是做预防的时候,拿到收入以后一定要先拿一部分做储蓄,或者拿出一部分用于预支部分支出,避免在支出的时候没有钱而产生借贷,借贷是有成本的,把这个坑提前补上。
记住:在粮食收获的时候,一定要预留第二年买化肥的钱。
4.分清楚那些是必须与想要,千万不可以享受及时行乐
书中提到粮食收获的时候,也是穷人最富有的时候,但是他们会用钱去购买啤酒,茶叶、电视等消遣休闲食物,而不是生活必需品。
我们必须承认,人有消遣娱乐的需求,但是在金钱极度紧缺的情况下,一定要分清楚哪个是必须,哪个只是为了想要。
俗话说,好刚用在刀刃上,要学会花钱。
5.增加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书中提到一些小商贩每天需要借钱去租用小推车来做生意,而这需要支付很高的利息。但当给到他们小推车以后,本来可以走上致富的道路,但是事实上大概率又回到了从前。这个故事就像一个人中了彩票以后,财富大概率还是会回到从前。
当我们分析原因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前面讲到的要有自控力,不能及时行乐。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要面临很多的风险问题。比方说家庭成员的生病,遇到腐败的政府,欠债不还的亲戚等。面对这些问题时,如果不能有效的处理,可能一下子又回到原点。这也就是说,我们的抗风险能力一定要提高。
想到了其他再补充。
成年人的阅读,不想再些什么书中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行为或者思想有什么启发,增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又或者是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