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天,某个上等人殴打了一名女子。问,他将会面临何种命运?
这其实是一道选择题。选项如下:
A. 若他殴打的是一名上等女子,并造成她流产,应赔偿女子10两银子。
B. 若该女子丧命,打人者应杀自己女儿偿命。
C. 若他殴打的是一名平民女子,并造成她流产,应赔偿她5两银子。
D. 若该女子丧命,打人者应赔偿30两银子。
E. 若他殴打的是某个上等人的女奴隶,并造成她流产,应赔偿2两银子。
F. 若该女奴丧命,打人者应赔偿30两银子。
这不是我编的,也不是其他人虚构的,而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规则——那部伟大的《汉谟拉比法典》中第209条到第214条的内容。
如果您要问法典中“上等女子/女奴的命”和“银子”之间的换算公式是什么?背后逻辑是什么?或者理论支撑是什么?答案也很简单:故事。虚构的故事。
这部存在了近四千年、构建了大半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古巴比伦帝国社会规范的铁律,并没有科学理论依据,也没有客观的正确性,更不是人类天性本能——它来自于古巴比伦人自己“叮”的一声,创造出来,再告诉彼此的虚构故事——人分三六九等,一等一个价,社会机器绕此而转。
有此故事,才有了这个伟大古文明的秩序。
这种人类组织自己的方式,虽然听起来很不科学,但却很重要。
您和我生来就有的创造、传播和相信虚构故事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人类这个物种才有了大规模灵活协作的可能。国家、宗教、神、公司、家、社交网络、经济、钱……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只存在于您和我共同想象力里的概念,因为“故事”,才变成了人类集体的“现实”。
女子,上等女子,上等女子的女奴之“价格”,在古巴比伦时代,用汉谟拉比法典的故事讲了出来。那今天的“价格”呢?由“市场力量”决定。市场客观存在,不是刻在石头上词句,背后还有大量经济学的理论做支撑,总不会是虚构出来的故事吧?
恐怕也是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您觉得“钱”是客观的存在吗?
钱,或者美元,不能吃也不能喝。这些纸张和数字,本身不能帮您解决任何日常生理需要。您和我重视它的唯一原因,是背后的故事:国家信用。这是由央行行长、联储主席以及世界上最权威的人们所讲的故事。如果连”钱“都是个故事,那在“钱”上形成的“价格”和“市场”会是客观的存在吗?
Again,故事依然很重要,正是因为大家都相信“美元”这同一个故事,才能让地球上数十亿陌生人在一起交换、贸易、合作。
这些故事要靠经济学和政治家讲出来。他们的“解释”就是讲一个故事。
经济学不是自然科学。它的目的是在没有精确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对人类行为得出结论。
人类99%的行为都不能用自然科学、数字和公式来解释。我妈买菜不会说:老板麻烦用西格玛二次方开根号,给我解释下为什么五毛钱等于两根葱。她永远会说:太贵了,老板你坑人吧?
经济学理论,反映的是人对自己行为的不同态度。而态度会变,所以“经济学解释”永远有不止一种,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能用来“解释/讲故事”的,都可以叫做理论。
每一次危机出现后,总会有N个经济学家跳出来,给出至少N个解释。每个解释都不一样,百花齐放,眼花缭乱。为什么“解释”永远不能干脆点儿?
因为“解释”的下一步,就是“解决”,“解决”就意味着要碰奶酪。So,要让解决方案最符合自己或本阶级利益,就一定要从“解释/讲故事”开始。
这就是为什么您经常会发现,最后的解决方案,和当下危机,好像越来越没有毛关系了。
如您所知,这就是经济学一大功能:旗手。政治口号的经济学基石。
2
人类靠虚构故事维持经济秩序这件事,有比汉谟拉比法典更吊诡的案例吗?
当然有。
问:欲灭地球一半人口,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打个响指。
方法二:玩一款丧尸末日经典手游。
方法三:取消一切社会救济,把穷人和“无用”人口集中到一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乱其所为,男女隔离,杜绝交配,使其绝育。假以时日,一半人口就消灭好了——还都是“没用”的。
第一种方法拿出手机下载即可实现。
第二种方法来自灭霸。
灭霸少年早熟,思考人生,思考成清奇宇宙观,并解释成了一个故事:宇宙物质总量不变,人类社会膨胀无休,文明扩张不止,物质资源终将耗尽——人类文明终将毁灭。
讲完故事后,灭霸有了解决方案:打一个响指,毁灭一半生命,恢复自然与人类的平衡,宇宙才能长久共存。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终极仁慈。
响指简单干脆,但灭霸毕竟是漫威人物。在真实世界里,似乎还是第三种方法最具实操性。
如果您觉得第三种方法有点眼熟,大概是在《雾都孤儿》或者《简爱》中读过。在现实世界中,这个场景,就是1834年“新济贫法”之后英国救济院中的现实。
这项伟大的社会改造工程,需要一个经济学理论旗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尔萨斯老师,和他的人口理论。
马老师也讲了一个刺激三观的故事:
情欲无限存在,人口无限繁衍。食物线性增长,人口级数增殖。当触及极限,大自然就以天灾人祸来纠正。
讲完故事后,马老师也有了解决方案:对穷人的救济,只能助其生更多猴子,陷入恶性循环。终极方案,只能是“道德的节制”:穷人应绝育,杜绝交配,婚前保持贞操。
哦对了还有饥饿。饥饿的力量,可以激发勤勉,可以唤起最大生产力。没工作的人越饥饿,有工作的人就越触景生力,就越有激情996,就越愿意付出更多劳动,要求更少报酬......
这么扯淡的故事谁最爱听?
当然是资本家。
据史料记载,每当大众认为“精英阶层”的
奶酪太大时,我们总会看到两件事情发生:要么改变法律,重新分配财富(比如税改);要么掀桌子,重新分配贫困(比如you-know-what)。 这是历史的两种选择,资本家心中永远的怕怕。
而马老师这么一解释,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失业、痛苦、贫穷,就变成了宇宙法则,人口规律。贫困是穷人自己的事情,与切奶酪的人没关系。资本家的钱就更不能拿去救济穷人。
这也是灭霸般的终极仁慈。
把故事变成“现实”,要由政治来实现。政治口令需要哪个经济旗手的故事,和科学无关,和客观存在无关,和您的三观无关,只和结论是否能保持奶酪形状有关。
您别忘了,“精英阶层”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保守派”,或者“既得利益”阶级——任何“改变”都是bad,维持现状才是good。
他们对世界讲的故事/解释,一定是:现状是完美的,合理的,只要维持现状,人人安分守己,整个社会其乐融融。就像撒切尔老师那句金玉:“资本主义有道德基础,要获自由,您必须是资本主义者"。
今天的精英阶层进化了吗?并没有。套路依旧。不信您仔细读读达利奥老师最新万字雄文“Why and How Capitalism Needs to Be Reformed”(资本主义为啥要革?怎么革?)(链接在此)。全篇中心思想:大刀阔斧,改革资本主义,才能维持资本主义。如您所知,这就是“重新分配贫困”,而不是“分配财产”的故事。
灭霸和马老师听罢,一起给我点了个赞:真真是,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到这里,您觉得我写的有道理吗?
可我也是在讲故事啊。
3
无论如何,讲故事的和听故事的,其实谁对谁错很难说。
因为故事一旦讲出来,覆水难收。它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已无可知。故事会影响讲故事的人,事物在矛盾中才会存在。
如果您喜欢“绝对”的预测,觉得未来非彼即此,那肯定永远被动。
回到灭霸和马老师的案例,人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己。因为过度消耗资源,人类才逼着自己拼命发掘新能源,发明粮食增产黑科技。
靠故事来改造和操纵世界的人,忘记了未来的不确定。响指,故事,蝴蝶的翅膀,就像水波纹一样,有“反馈”的力量。这种“反馈”,或者改变,才是唯一的客观存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它才是客观规律。
回看整个经济学心灵史,到处都是这样细思极恐的客观规律。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