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这个词无处不在,大家也绝不陌生,不管是舞台上各种人桥还是大屏幕上的催眠大师们,人们对催眠总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觉得惊奇,难以置信,甚至崇拜。另一方面嗤之以鼻,都是巫术和迷信!很荣幸,也很不幸我就是这些想法的主人之一。直到开始真正的,科学的接触它,并且试图去了解它!
首先,去年很有幸参加了王挺老师的催眠的初级培训班。通过自身体验,通过王老师的讲解,对于催眠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想法。今年,又很欣喜的发现了《临床催眠实用教程》的读书会!慢慢的,我与真实催眠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在《临床催眠实用教程》这本书的第一单元就很好的跟我们介绍了催眠。下面谈谈我对于这些讲述的理解。
首先,催眠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很多学者试图去界定催眠,但似乎都无法完美的全面的去概论或诠释它!本书的作者比较推崇的定义是“催眠是一种注意力高度专注的聚焦体验,它邀请人们在体验的多个水平做出的反应,从而有目的地去放大和利用他们个人的资源。”我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是,第一,临床催眠区别于表演催眠,我们的目的是去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去利用,帮助我们的来访者。其实这里就引申出来,催眠到底是一种治疗风格还是一种治疗工具。书中也做了澄清,催眠它是一个催化剂,它可以增进治疗的效果,但是你说它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治疗方法,未必。同样,由于它本身是一种资源,也就无所谓好坏。这就好比核能,当他作为一种新能源,他是好的,造福人类的,到当他变成核武器,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可见,它的好坏取决于用的人。经验、方法、是否有过正规的受训显得非常重要。第二,催眠是一种体验,只是注意力高度关注的情况下,并不是必须放松,并不一定要恍惚状态,在非常清醒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也是可以的。第三,催眠它是一种体验,是来访者自身的体验,所以这个的过程,来访者才是主角,他有选择控制的权利,他有选择合作的权利,他有选择成为他自己主人的权力。而催眠师只是在某些程度上的引导。而最终的目的,也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治疗师!所以,单从这个定义出发,其实就解释了很多误解。
那如何让催眠发挥它的最大效能?艾里克森说,只要治疗关系好,一切的人均可以被催眠。可见,关系非常重要。这种良好的关系如何建立呢?第一步就是沟通!首先,就要了解来访者眼中的催眠。去探寻他的信念并处理误解。这点很关键!也是决定来访者能否可以合作。如果他排斥,也无法让催眠发挥它的效果。而这些排斥多由于担心被控制,担心依赖,丧失自我,没有选择,示弱等等。这些都是催眠的误解!可见沟通是基石。但是,是否没有完全沟通好,就完全不可以进行?方新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好方法。任何的资源都可以利用,他的不合作他的阻抗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让他获得控制感,选择窗户开还是关?选择坐什么椅子?也可以用催眠的技术,反复进入和出来等等。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
现在,我已经急不可待的要听后续的课程的了。最后,用一句话结束。一切催眠都是自我催眠,只有你愿意自我催眠我的催眠才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