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年,导演赵宝刚,
加上编剧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炮制了一部叫做的神剧。
讲的是《人间指南》刊物的六位编辑帮助广大读者解答人生难题。
这部喜剧播放后,一战封神。
至今27年了,但可以说,没有一部国产剧比它更让人清醒了。
困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三大难题:个人形象、找个对象、挣钱发财,早被它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高能警报,以下内容过于真实,如果引起不适,本人概不负责~
01
个人形象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有一个观点根深蒂固:
瘦≠好看,但胖=难看。
中国年轻人对个人形象的追求=减肥的追求。
作为一个不是在减肥,就是在减肥的路上的人,高能警报,以下内容过于真实。
食堂王师傅是个圆润的胖子,他自己没觉得咋了,但还是来到编辑部寻求减肥帮助。
葛大爷扮演的编辑李东宝跑到街头书摊,
翻了半天二战集中营的书,总结出了减肥的三大招式 ——不吃、不喝、重体力劳动。
肉体的折磨不算,还有精神上折磨:
王师傅委屈了一天后,本打算等回家再补充能量,没想到也被骂了回去:
于是回到家,王师傅只得硬着头皮忍受更大的挑战:
这是亲儿子无疑了……
被折磨了一天,王师傅感觉幸福的人生离自己从此远去了……
可折腾来折腾去,王师傅没有瘦,反而又胖了半斤。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减肥之路……
不忍王师傅就此生无可恋,主编老陈劝说王师傅放弃减肥。
“人家胖一点,还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呢”
是的,瘦是要努力的,胖难道不需要吗?
醍醐灌顶啊,我胖,吃你家大米了?
王师傅,说出了我们减肥人的心声啊!
我胖我的,与你何干!
02
找个对象
中国的年轻人,最害怕的过年三连莫过于:你对象呢?还没嫁出去啊?别再挑啦!
关于这个问题,《编辑部的故事》有许多故事。
早在 90 年代,未婚男青年小赵就和相亲对象在编辑部里发出了灵魂的拷问:
作为编辑部里的大龄未婚青年,葛大爷扮演的小李,嘴上说着“结婚有啥意思啊?搞对象有啥意思啊?还不如单着自由自在呢。”
但实际上依然用各式““尬撩”,多年如一日地追求着时髦又文艺的女同事葛玲。
主要套路有以下几种:
“撩妹”第一式:“甜言蜜语”
“撩妹”第二式:“不要X脸”
“撩妹”第三式:“深情款款”
“撩妹”第四式:“楚楚可怜”
“撩妹”第五式:“欲擒故纵”
“撩妹”第六式:“现实打击”
“撩妹”第七式:“死缠烂打”
“尬撩”多年,惨败告终。
五年后,小李和葛玲的感情没正增长,头发先全部负增长,一丝不剩了。
空虚寂寞冷的只能感叹:
这一刻,相信很多爱情没谈成,头先秃了的年轻人葛大爷附体,体会深刻得不能再深刻了。
明明我走位风骚、技术到位,咋就被GANK到怀疑人生了呢?
03
关于挣钱
你所有的烦恼,都可以通过多挣点钱来解决。
这是个明明白白的真理,编辑部里这个真理的表达有点微妙了。
编辑部里新设立了个“知心大姐”栏目。初衷是解决年轻人的烦恼与困扰,结果成了一场关于“钱”的讨论。
为了多挣钱,搞出了特多的“事儿”。
作家贪图双份儿稿费,舔着脸一稿多投。虽然不要脸,但说了句至理名言,透着心酸。
想想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吧。
他拿到了750万的奖金,最有名的段子却不是一夜暴富。
记者:你拿到750万的巨额奖金,打算怎么花?
莫言:买房。
记者:剩下的呢?
莫言:剩下的?剩下的慢慢还。
厂家为了挣钱粗制滥造,搞出了一个能且仅能当柜子用的“多功能冰箱”。
场面话说得一套一套的:
2019年了,打着支持祖国、支持国货幌子卖产品的还多如牛毛。
你搜索“国货”二字的新闻,网络上会跳出来很多呼吁使用国货,驱逐外货的口号,甚至喊着口号上街打砸疑似外国货的产品……
咱泱泱大国真国货崛起,不需要靠暴力蛮力踩着别人上位。
我自独立山巅!
骗子为了博取信任,苦口婆心地谈论高尚情操。
冯小刚饰演的收听外国电台的青年,也来编辑部散布经济谣言:
当然,现在这话已经很多时候根本不是啥谣言,而是预言……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是这样的:
我的想挣钱,可是我的灵魂和肉体不允许。
每年的毕业季,最大标题必定是:最难就业季!这几乎成了每年按时上演的年度大戏。
每年我看到刚毕业的大学生攀比自己的就业薪资,
我就想笑,因为这群孩子过些年就会发现,他们今后的生活水平——全靠命!
比如家里拆迁,中彩票……
这样的段子,没进入过社会的孩子们大概看不懂这样的笑话,但当他们能看懂的时候,估计也笑不出来了。
还有一个段子广大加班党肯定也深有体会:
记者:科比,请问您为什么能这么成功呢?
科比:你知道凌晨四点半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吗?
记者:知道啊,我每天那个时候都在加班呢。
科比:……
想要挣钱的灵魂,在社会上闯荡几年之后遭到重创;想要挣钱的肉体也没好到那里去。
看到这样的大字,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现在很多人总说年轻人丧,玩物丧志,耽于享乐,吃不了苦,其实,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苦。
上上辈人觉得能吃顿白米饭就不苦,上辈人觉得衣食无忧就不苦,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也有他们的苦,当然,他们的苦,可能在上上辈人,上辈人的眼中,根本算不得什么……
所以,有人问年轻人,你焦虑啥?也有人问年轻人,你为什么不焦虑?
21年前焦虑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步入中老年,他们的孩子成为了焦虑的年轻人。
人换了一茬,焦虑却没有换。
所以,别管焦虑不焦虑,咱就活着,一直活着呗……
活着活着,可能就淡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