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有趣的类比现象
最近,我经常跟班里的孩子们聊起他们在学习中需要面对的三件大事:练字,阅读,作业。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
(1)练字,助力成长。
这是是让他们能够在众多答卷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他们的美观书写能够吸引老师的兴趣有机会得到高分,让自己赢得进入心仪学校的机会。
(2)阅读,滋养素养。
阅读,是学生知识快速增长的一个捷径,也是学生作文素材重要来源之一。
作为一名工薪阶层或者农村家庭的孩子,因为经济原因外出旅游开阔眼界的机会很少,而大量的阅读积累,能够提高他们写作兴趣,有了足够的阅读量,他们才能有比较深厚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阅读,也是帮助孩子开阔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的方法之一,需要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
(3)作业,输出(写作文)倒逼输入(阅读)。
学生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将所学内容用于助力自己的生活,比如写作文、购物、交流、阅读等,这些都需要借助文字。
学以致用,我认为:对于语文,效果最为显著。
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依旧是这三件大事(练字、阅读、作业),只是换了个高雅的名字而已:兴趣、深造、工作。
(一)兴趣,爱好的延伸。
所谓兴趣,对于成年人来说,只是一种比较高雅的爱好延伸,大多来自于学生时代。
童年阶段,能够专心练字,或许不久的将来,书法会成为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兴趣,会让他们在繁杂的社会中找到修身养性的乐趣。
(二)深造,生活的来源。
深造,是每个精英想在他所在行业中生存下去并脱颖而出的必经之路,就像学生们在漫长学习过程中的每日阅读一样。
(三)工作,生存的根基。
工作,是每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生存话题,老板布置的工作任务,关系到自己的工资你必须想办法完成,没有商量的余地。
工作和工资的关系,否会让你想起学生时代老师给同一个班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可是第二天却出现截然不同的作业提交结果?
(二)想让发现,变现
由于从9月开始,每周抽都抽出时间读故事给孩子们听,孩子们陆续有了变化:
每当我读故事的时候,教室里特别安静,孩子们喜欢上了我的声音。
在朗读中,我也慢慢爱上了自己的声音。
每次,完成了学习任务后,孩子们会各自拿出自己喜欢得书籍专注地阅读着。
和学生们说了2个有趣的现象后,对待学习,大部分的孩子们会比之前的行为好很多。
接下来,期待着能够将朗读的实验用在我家孩子身上,因此和陈老师约定:坚持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我家孩子还小,根据他的需求朗读他所喜欢的书籍或者故事,回答他提出的关于故事中的各种问题)。
阅读路上,因为有信念有伙伴,所以不再孤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