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从现在看来,房地产参与的各方都没有吃亏,从国家到地方,从银行到开发商,从买房者到普通人,他们有的是刻意联合,有的是无意识参与,这十年的房价上涨大戏,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合谋?那么,谁又是受害者呢?
国家和地方
国家是整个大戏的导演,地方在房价上涨的时候积极配合,在调控的时候就不是很积极。
国家推高房价主要有两个时间点,要解决的也是两个不同问题:
1、第一个时间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中国出口锐减,工厂停工,人员失业,为了提振经济,开启了四万亿刺激,主要刺激的就是基建和房地产,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从09年开始,房价一路飙升再也没降过,顺带还开启了货币超发的闸门。
2、第二个时间点是2015年,中国的债务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地方负债70万亿左右,企业负债90万亿,美国退出QE,全球货币开始紧缩,中国的放水速度也要变慢,再加上各种创新经济实验的失败,重新回到了刺激房地产的老路上去。
这一次刺激很高明,发明了很多足以改变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比如“涨价去库存”、比如“棚改”,之前的文章我们讲过,这不但是最精巧的设计,而且是对中国人性格最精确的把握。
地方对于房价的态度就简单的多了,一句话:涨涨涨。
在配合国家涨房价的时候不遗余力,拍地王推高周边房价,放出各种消息利好楼市,地铁、高铁、飞机场、特大型城市……一切的利好消息最终证明都是利好楼市。
但是面对调控就三心二意,为了突破限购搞起了“抢人大战”,因为新房限价搞起了“摇号抢房”,面对房价必须降的硬指令,精确的控制了房价每月降几块钱……
没有别的原因,地方债务窟窿太大了,而且也没有要还的意思,做到了“欠钱是不用还的”,转移给接盘人就行。
开发商和银行
比起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发商和银行就简单多了,他们不需要费太多脑筋,这要在房价上涨过程中分一杯羹就成。
先说开发商,开发商是一门空手套白狼的买卖,只要能拿到地,所有的事情就不需要操心了。拿到地,银行就跟着送钱来,再后来直接绕过银行自己融资了。建房子,建筑商先行垫款,卖房子也是期房先付钱,开发商从负债开始到赚得盆满钵满,真正做到了“做生意是不需要本钱的。”
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开发商当然也扮演了不光彩的一面,比如和地方合谋拍地方推高房价,比如捂地捂盘,再比如把负债留在国内,真金白银转移到国外。
再来说银行,银行比起开发商好不到那里,怎么说?
在国企和民企,在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上做双重标准,直接把民企和实体经济逼到破产的边缘。
对于效率低下的国企很容易就放贷,对于开发商也是追着屁股送钱,民企却贷不到一分钱,最后变成了国企开始放贷,各种钱通过银行非标进入影子银行和各种渠道最终都跑到房地产去炒房了。
所以,银行也赚得盆满钵满,工行不是被称为宇宙行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9家银行上榜,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主要是银行,这有多么可怕。
购房者和普通人
购房者分为刚需和炒房客,炒房客又分为政策制定者和普通炒房客,而政策制定者的炒房客其实也是房价上涨的合谋者。
中国的基层官员,谁没有几套是几套房子呢?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普通人早太多,比如城市规划,他们几年前就知道消息,还可以很容易突破限购、突破摇号,甚至直接内定房源,所以这也是房价难降的原因。
普通炒房客和刚需没什么太大区别,只不过炒房客更加大胆,但是面临的风险也更大,赢了会所嫩模,输了照样要搬砖还债。
至于普通人,则是无意识的参与到这场大戏中,因为你的存款,你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钱,都通过贷款或者非标渠道流入房地产,成为推高房价的资金来源。
谁最终买单?
如果泡沫能一直维持的下去,最终通过生产力飞跃,那么大家还和现在一样,没有人吃亏。
如果泡沫无法解决,只能冷冻住,那就是后来的接盘者买单。
如果泡沫维持不下去,经济出现问题,或者出现通货膨胀,那就是全社会来买单,只不过有的人买的多,有的人买的少而已。
这场全社会参与合谋的楼市大戏,真的不容有失,但是还能继续下去吗?一起祈祷吧。(转自岭南会——你们的中产先生)
潮水般的泡沫退去我们大家谁不都是一样的在裸泳!
7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过去的重要会议,每当提到房价,用的表述都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从决策出发点看,调控的重点是要控制涨速不能“过快”。在这种思路主导下,调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者支撑房价的作用。这次,第一次把“过快”去掉了,直截了当:“遏制房价上涨”,又加上了“坚决”两个字,连起来就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一放就死,不放也是死,要死不如放死……这种表述跟过去是截然不同的。
决策者终于认识到,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巨大障碍。
其一,高房价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房价上涨带动地价上涨,地价上涨又推动房价上涨,二者互为推手,最终,无论是房价还是地价,近年来,都持续大幅度上涨。这种上涨速度无疑将大大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这种成本的上升,别说是小企业,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受不了。
华为从深圳迁往东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不仅内资,外资也受不了,许多外资企业相继撤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其二,高房价大大增加了民众的生活负担,抑制了消费
衣食住行本是基本的生活所需,而住房现在事实上已经变成了奢侈品。最近,崔永元先生爆出一些明星在美国买的豪宅,如果大家对照一下豪宅的照片和价格,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豪宅对应的不过是北京的一套公寓价格而已。人们突然发现,我们的房价竟然已经高得如此离谱的地步!
一套房子,几乎把几代普通人的积蓄洗劫一空,还不够,还要背负贷款。1996年,我国的居民杠杆率仅为3%,而2017年,已经涨到惊人的48.97%。
一放就死,不放也是死,要死不如放死……导致民众负债率攀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房价,这也是制约我国消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计算,仅2000年至2017年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就高达84.3万亿元,相对应的,是我国住户贷款的持续增长,央行公布的数据:2017年12月末,我国境内住户贷款余额为40.5万亿元,在这些贷款当中,绝大部分为购房贷款。
当住房从必需品变成奢侈品,当住房洗走普通家庭几代人积蓄(外加贷款),民众的生活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其三,高房价毁灭了就业
房地产增加就业是一个非常具有迷惑性的骗局。我以前在《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中,详细论述过这个问题。在2003年,房地产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以前,中国发展最快的是制造业,是生产型企业,需要大量知识型、专业性人才,像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会计、出纳、研发、设计、包装、营销、策划、公关、翻译、仓储、质检、维修等等,还有许许多多种类繁多的行业专业人员,需求量都非常大。
而在2003年,房地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被确立后,房地产业成了主角,这个领域远没有像制造业那样渴求知识型人才,它更需要的是建筑施工工人等不具备高知识素养的劳动力。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而建筑工人越来越抢手,并且,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的工资收入水平甚至比不上一般的农民工。
高房价不断推升制造业的成本,最终,导致很多制造业不堪重负,被迫迁往越南等国,使得中国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削减,失业上升。房地产所导致的就业岗位的减少,要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新增就业。
一放就死,不放也是死,要死不如放死……其四,房地产兴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投机思想
在中国,一些所谓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是做资源整合而已,它们在事实上扮演着皮包商的角色,比如,工程设计由设计机构做,建筑施工承包给建筑企业做(很多时候还让这些企业垫资做)等等,这些所谓的房地产商,相当一部分并不从事实质性的劳动,但这些皮包商却攫取了绝大部分利润,成为暴富者,成为财富排行榜上的标志性符号。
另一方面,这个群体的一些人,却又非常冷血,他们视工程质量为儿戏,甚至偷工减料,以牟取更大利润。这种不劳而获的群体,极大了助长了社会上不劳而获投机潮的蔓延。
其五,房地产架空或化解了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
当国家去杠杆的时候,资金首先从实体经济中退出来,流向虚拟经济,通过炒房等,做最后的赌博,由于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缺资金,需要宽松。而推出宽松政策,资金还是流向虚拟经济,推高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吹大,又需要通过降息、降准等来宽松。如此,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而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实现预期效果。
从2003年至今,房价的一路上涨,已经成为蚕食民众福祉的噩梦,它同时导致民众的积蓄被套在房地产当中,那些背负着沉重贷款的人更是压力重重。在贸易战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支撑房价的力量已经耗尽。
于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显露出来。再想通过炒房掘金,就可能需要考虑一下“风险”二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