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一心多用。那么,我们平时所谓的一心多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能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情?你听我说这段话的时候,可能是在地铁里。旁边的人在聊天,地铁的呼啸声震耳欲聋,车厢摇摇晃晃,在这些干扰下,你依然能集中注意力听书。当我们集中注意力干某件事的时候,就能屏蔽掉其他干扰信息,这就是注意力的力量。那么,在我们的大脑中,是什么决定了我们要处理哪些信息,又屏蔽哪些信息呢?
我们做的每件事,无论是读书还是写邮件,都像是一类游戏,有自己的规则。我们有个大脑系统叫“背侧注意网络”,它就像是一个游戏机,你可以选择你要玩哪个游戏。比如,你看书的时候,你的“背侧注意网络”就会选择阅读游戏,并且把相关规则加载到另一个叫“侧前额皮质”的区域中。这个区域是个注意力过滤器,它就会根据“背侧注意网络”发来的规则,判断哪些信息相关,哪些信息无关。那在这个阅读游戏中,周围的噪音就被你过滤掉了,只有眼前的文字进入了你的意识。
关键在于,你一次只能往“背侧注意网络”里塞一个游戏卡。也就是说,你一次只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一心多用是不可能的。
首先,面对一个复杂的任务时,试试把它切成小块。对着一个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很容易一心多用,干一会儿就想去做别的事情了,反而拖慢了进度。那么,如果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步骤,你就会更有信心一步步完成它,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其次,要专心学习或者工作时,少用手机。手机的本质就是在鼓励一心多用,比如它可以同时运行几十个应用,社交软件也能同时和好几个人聊天。我就很容易拿起手机,打开微博刷两下,跳到微信刷几下,然后又鬼使神差地去豆瓣看了两眼,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啥。如果你确实要使用手机来辅助学习,那也要关闭所有后台程序,让自己专注手头的任务。
记忆分别是编码、存储和调取。编码就是让信息进入大脑,存储就是让信息存留在大脑里,调取则是把信息从大脑里调取出来。其中,调取是巩固记忆的关键。如果我们花几个小时一次性复习了,那意味着我们只需要调取一次记忆。如果我们进行分散练习,就要多次调取记忆,而多次调取就有助于形成深层记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说,输出比输入更重要。你学到了一个新知识,但是如果你不试着输出,比如说给别人听,那你可能就很容易把它忘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