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社交能力的成长上,家庭的因素至关重要。
通过对富裕家庭和贫寒家庭的调查,可以发现家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过去我们经常说地主家的傻儿子,这事儿放到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变成一种穷人的意淫,
因为事实就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不论在自信心上,眼界上,还是与人交往的能力上,平均水平都远在贫寒家庭的孩子之上。
社会学家拉里奥总结了一下这两种对孩子的培养模式,他将富裕家庭的教育策略称为“协同培养”,将贫寒家庭的教育策略成为“自然成长”。
协同培养策略比较注重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在技能,培养他们的权利意识,而自然成长策略则只把孩子的成长当成孩子自个儿的事,因为抚养孩子长大对这些父母来说仅仅是责任而已,且也已经耗费了他们不少的力气。
这两种模式在本质上只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存在绝对上的优劣,毕竟人与人之间还有很多不同。
自然成长下的孩子一定就差吗?
有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境贫寒的孩子更守规矩,更沉默,他们的独立能力更强,专注自身的时间也更多,虽然这些专注产生的价值能否跟社交等能力相抵消,见仁见智。
但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会的游戏规则方面,穷人家的孩子就肯定没有富人家的社交老油条孩子理解得那么通透了。
虽然两种模式对孩子来说各存优劣,但富裕家庭的父母显然能够帮助孩子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毕竟要完全靠自己虽然也行得通,但几率肯定是小的,所以协同培养其实也包含了资源的潜在渗透,这让富裕家庭的孩子不仅有更强的权利意识和阶级优越感,而且有机会站在更高的起点。
富裕家庭的父母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懂得表达自己,协助孩子完成目标,他们也确实有这样的资源和能力,因此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如何才能达成目的;贫寒家庭的孩子总是惧怕权威,不敢表达或时常词不达意,不懂察言观色,不会为自己争取正当的权益。
所以家长趋向于学区房,也是自然培养家长背后寻求协同培养的环境氛围,让孩子感受中产阶级家庭成长的孩子氛围,能养成不一样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