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而立,没有世俗意义上讲的成功,但自从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后,我对我这个人有了真正的接纳和理解,并逐渐喜欢上和我这个人打交道。
我对许多无用之事有着谜之迷恋,比如绘画、比如做手工、比如乐器,其实我对它们都不甚精通,甚至连入门都称不上,但是它们的存在,让我即使远远地看着便觉得精神愉悦,对生活充满希望。
我习惯性逃避一切消耗自己精神的人和事,虽然这么做是不对的,可能和我与生俱来的偏内向的性格有关,但是我一直以来都在坚持这么做,无论是对官僚做派的同事,还是对喜欢斤斤计较的亲友,我都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如果躲避不开,我便选择沉默以对。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比如处于电商风头正盛时期,身边人都积极投身到电商队伍中的时候,我却丝毫不能为之所动,即便我其实很缺钱。从这件事上,我也更加认可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这一点在我身上体现的可谓淋漓,我注定成不了富甲一方的人,这一点我认命。
我深刻认同传统意义上的努力。从小到大,对于任何突击性的努力,我都以失败而告终,比如让我突击进行一项没有准备好的考试,或者突击参加一场完全陌生的比赛,我都难以胜任,我把这一类的失败归因为积累不够。所以长久的失败经验让我养成了踏踏实实努力的习惯,比如在党政秘书岗位,我没有听从其他人的建议,把往年写好的公文,稍微改头换面就拿来用,而是踏踏实实地学习公文写作,从枯燥地理论指导书籍到优秀的公文范文借鉴,一步一个脚印地模仿、练习,直到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后来我因文笔过关被安排在更具挑战性的新闻宣传岗位,得到了更大的锻炼。白岩松曾经说过,在变化的时代要培养自己不变的能力,比如浓缩新闻信息的能力、写作能力、采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并一直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这一愿望从25岁便非常强烈的出现了,而且我还为之付出了努力,筹措资金开了一家养生美容机构,最后当然是以失败而告终,投资人的钱也是用了几年时间才还清,这件事对我影响至今,非但没有让我成为自由职业者,而且还背上了债务,更加离不开现有的职业,这也是打无准备之战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件事让我备受打击的同时,也促使我开始深入发掘自身优势并善加利用,我不再像之前那样盲目地任由时间从指缝中溜走,而是节约一切时间从内到外提升自己,我对自己打翻身仗自信满满,这种迷之自信连我自己都惊讶。
这就是我这个人,平凡众人中的一个,但是人生的基调永远定格在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之上,毕竟人生如白驹过隙,每个人都是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不要吝惜投身于自我改造,让自己成为更棒、更更棒的人,因为,我们都只有这一次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