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想“美术课可以怎么玩?为什么要这么玩?”“玩”的背后应该蕴含怎样的意图与设计?
我相信也一直践行——学画画不仅仅是学会画一个事物,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事物的特征、细节,感受寻常生活中的美,长大后拥有幸福的能力。在各种高大上的言论与主张之下,铺天盖地的所谓创意美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一张张看起来很具视觉冲击力,画面感十足的作品,不止一次的博得家长的赞叹,孩子们在成人的赞叹声中也自信心爆棚,可当我们揭去创意课程华丽外表,突然发现孩子脱离开老师、复杂的材料,什么都不会!可学习绘画的最直接目标就是能够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啊!如果美术课只停留在好玩好看,没有基本技法的学习与教授,最终孩子不能够自己画,这样的美术课还有意义吗?
千帆过尽,终究还是应该回归——用最简单的材料表达无限的可能,一支笔走天下。不追求视觉冲击力,也不炫技,而是带着孩子真正的去观察、感受,并表达,每一次的作品都是不同自我的表现,同样的主题与内容,而呈现的效果却永远不一样,在这其中不是我在教孩子,而是每次孩子都给到我惊喜,启发我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暑假将计划、收藏了很久的“与众不同”主题课程拿出来尝试,让我对美术课堂又有了更多的实践与思考,这样的收获让我忍不住有些小亢奋,希望能够记录并与之分享。
在尝试中不断的激发孩子观察、寻找、思考,让孩子在不停的追问中,在未知、不知的压力下,进入的思考模式,生生把美术课变成了思维课。
上传中,请稍候... 在这些图片中找到点元素在以上图片中去寻找出点元素,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表现,可以选择不一样的工具和色彩,可以采用自己的表达形式。你会如何表现?你会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刚开始孩子们不知所措,对点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常态化的点,变化仅仅只有大小和形状等初浅的区别,带着孩子一起一幅图一幅图的观察、比较,引导孩子谈谈画面给到我们的不同观感,然后再抛出作业的更多要求:通过点大小、疏密、对比、反差、连接……不同的表现来制作图卡,比比谁的图卡最丰富,最好看。孩子们相互讨论、交流、学习,一下动起手来就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看着孩子们鲜活的作品很让人感动。
点元素图卡感受线——你觉得线有感情,能表达情绪吗?孩子们有点懵,当我出示图片让他们观察,并讲讲自己对画面的观感。
海平面 漩涡 奔涌的海浪看着图片,讨论画面给到我们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来自于哪里?找到对应的线,比较线方向、形状的改变产生出的不同动感。再一起讨论绘画作品中常用的线条——直线带来稳定感,安静、平和;曲线带来动感,温柔、安全而活泼;折现让人觉得不安全,想要回避;螺旋线动力十足……再比较同样的线,轻重、粗细不一样,传递的力量感、震撼力也不同。有了这样的基础让孩子听音乐、联想一些情绪,进行线条绘制。
请在图片中找到最少六种线条,你能找到多少种?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从害怕出错不敢表达,到最后各种细微处发现不一样的线。然后我们用不同的线进行差异联想,画出不一样的组合与图案,孩子们突然发现原来想要表现不一样的质感,达到不同的效果,是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来表现的,将思维拓宽了,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支持。
点线组成面的过程,孩子们简直玩嗨了!在小卡上随意的点三个以上六个以内的点,用不一样的线将点两两相连起来,组成一个很随机的形,将纸片转动,看看可以创作成什么样的小怪兽,从不敢下笔到停不下来,孩子们热烈讨论,相互学习,整个课堂欢乐无比。而无意识产生的形状在有意识的改造添加中,呈现出了各不相同的形象,或可爱,或呆萌,或丑乖……没有一个重复,孩子们满满的成就感。
是不是很可爱啊! 孩子们满满成就感无意识的创作只是偶得,真正想要创作必须要学会有意识的设计。带孩子们分析各类动物的特征:脚有什么不一样,嘴有什么差异,皮肤有哪些差异,会飞的、会游的、会跑的都应该有什么特征啊?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功能,对应特征进行组合,开始设计自己的小神兽,孩子们可是各有各的想法,每个神兽各有自己的奇功哦!
设计了平面图,要将自己的设计转化成一个可以展示的艺术品,我们进行浮雕作品制作,从无到有的过程,是让孩子真正体验并对自我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动脑筋,付出努力,最后完成大作,这样得到的成就感,幸福感是任何物质不可能替代的。这样的体验真正可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意志力水平。
学习画画不仅仅局限于学会画一幅画,更不是复制、克隆老师的作品,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怎么可能画出一样的作品?怎么可能表达一样的情感体验呢?艺术表达就应该是千人千面。
美术课堂应该是多样的,活泼的,互动的!不是简单的模仿,应该是思维的激活,脑洞大开!应该是开心的,自主的,是属于孩子的!
艺术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好的心灵,拥有幸福的努力,而不是要将他们的羽翼修剪成一模一样,变得听话而缺乏自我。
只因为你就是你,希望你能拥有不一样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