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爷太太,张佃户家的租子还是没收齐呀。”
“那不成呀,得按合同办哪,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甲方乙方》中葛优扮演的地主形象堪称一绝:眉角上扬,嘴角下撇,鄙夷当中夹着不屑,不屑当中满是鄙夷。
卖家具的费总是葛优的粉丝,葛优的经典台词他至少能背一半。尤其是《甲方乙方》这段,学起来惟妙惟肖,每回都笑得大伙直不起腰。
可这回费总笑不起来了。
从商场老板办公室一出来,费总就变成了“肺气肿”!
“就宽限几天都不行?!”
“不是宽限几天的问题,是得按合同办的问题,如果大家都不按时交场租,商场也得关门啊。”
话说到这份上,情真意切,有理有节。费总纵使有一万个不情愿,也只能是陪笑作别。
话说到这份上,情真意切,有理有节。费总纵使有一万个不情愿,也只能是陪笑作别。
要说费总做家具也有些年头了,因为能说会道,是个侃哥哥,十里八乡的商场还老请他去上课。什么“多谈价值少谈价格”呀;什么“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呀。费总能绘声绘色,弄得一屋子“嗷嗷”叫,像打了鸡血似的。
时间一长,费总都快成店长、导购们心中的偶像。
费总是个爱学习的好青年,尤其喜爱“成功学”。听说哪里有大师上课,价钱都不问,梗着脖子就往里钻。单掌击木、意念传情,啥都试过。回想起那些日子,费太太还心有余悸:“一天到晚神神叨叨,逢人便说“渠道为王”。
于是乎,费总的家具专卖店真的“复制”开来:同一品牌走纵向,不同城市布点;不同品牌走横向,同一城市开店。不到二年时间,费总专卖店的“星星之火”就有了燎原之势。最红火的时候,有人传说费总是扛着麻袋去商场交场租的。
不曾想,天有不测风云。自打房市一调控,家具行业就跟着阳痿。
刚开始面对单店亏损,费总还能一笑而过,可随着告急声不断传来,一大半都在亏损,费总就再也淡定不起来。
保店还是撤店,这是个问题。
保的是面子,亏的是银子;撤的是场子,饿得的肚子。
再说,很多店不是想撤就能撤的。
地主从来都不是吃干饭的:在签约之时,就为你埋好了“地雷”:违约金、质保金、滞纳金诸如此类的定时炸弹随时让你胆战心惊。象费总这样的经销商,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刀俎与鱼肉的差别,错不在能力而在规则。一个是势单力薄的经销商,一个是全国连锁大卖场,这样两个信息不对称、力量不对等的合作双方,其契约从一开始就丧失了公平的大提前。谁已经进场了谁还没进场?他知道你不知道;每个商铺的租金实际是多少?他知道你不知道。如此一来,与强者谈权益无异与虎谋皮。
眼看着交不起租金的佃户越来越多,连费总这样的十佳青年都有点沉不住气了。地主的心里也有些发毛:
说白了,以前家具商场的营运也就三板斧:招商、看场子、收租子。
前二项基本没多少技术含量。
招商相当于做填空题:商场平面图一铺,格子有大有小,你只管把熟悉的品牌填上即可。于是,上了“光荣榜”的厂家拉扯着一位讪笑的商家象跟屁虫一样与招商经理形影不离。
看场子相当于城管:“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罚单,出来转转,店里的消防没有做好,门前的展架不要出来,收来的罚款交财务数数,没收的家具让领导看看。。。。。。”
说是收租其实是交租,根本不用上门去收。绝大多数是扣租,因为本来就有“防患未然”的措施。
按理说,一切尽在掌握中。
可眼下形势有点不妙。关健是年景不好。房地产限购、限贷立马把家具给“陷”进去了。
经销商哭爹叫娘,商场的好日子也快要到头了。眼看着佃户们一个个挥泪话别,地主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你欠租,我关灯,你撤店,我封门。经销商与商场原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如今剑拔弩张,相煎何太急!
想当初卖场大鳄们一路扬鞭,策马驰骋之时,幻想着自己有如成吉思汗,图的是幅员辽阔带来的生机盎然。至于马后的荒草萋萋从来是无暇顾及的。
欲壑难填,竭泽而渔的贪婪注定了那是一条不归路。
家具商场的大鳄们,该幡然醒悟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本家视听”小程序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