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拍电影的人,拍了一部一群人拍电影的电影,名叫《扬名立万》,是导演刘循子墨的处女作,上映第17天,票房过了6亿。
一般印象中,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要么质量不过关,要么过于小众,叫好不叫座。
那么,《扬名立万》是怎么花小钱,做到叫好又叫座的?
这部片子讲的是,在民国年间的上海,一名制片人召集了一群电影人,想把当时一件轰动上海的凶杀案改编成电影。
没想到的是,在策划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竟然凶手也在现场,而背后的真相并不简单。
这听着是一部很烧钱的商业大片的套路,对吧?能从哪里省钱呢?
首先,不用大牌明星,这就能省下一大笔钱。
这个不用多说。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最厉害的省钱方法,就是把故事限定在单一场景中。
片中90%的时间,都是这七八名演员在一座废弃的大宅里开剧本会,推演案件。
成本上,省下了不少置景、特效的费用。
你知道,商业片的置景成本非常高,在好莱坞电影里,一个出现几秒钟的场景花去几百万美元是常事。
另一个烧钱大户是特效,现在的行情是按一秒钟几十万计算的,一分钟的特效,就要花掉上千万。
而这部电影,把这些成本都省了。
不过,钱是省下来了,但电影的口碑怎么保证呢?
第一,没钱拍大场面,怎么让观众在视觉上感觉这部片子“不廉价”?
这部电影的做法是在“画风”上下功夫,用豪华的布景来表达。
故事发生在民国的豪宅里,片方就用上富丽堂皇的装修,再摆上大量名画、雕塑和家具。
这些东西虽然看着豪华,但其实比起搭外景、做特效,要省钱多了。
道具兼顾不到的地方,就用摄影和灯光制造出强烈的色彩对比。
总之,电影从头到尾,都保持了奢华的大都市风格。
第二,采用单一场景,意味着不能够通过转场调度来推进情节,怎么保证故事的精彩?
这部电影在情节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设计了多次反转。
一般的悬疑片,反转两次就算得上是烧脑了,而这部电影呢,我数了一下,一共反转了4次。
甚至在结束前5分钟,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已经知道真相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最大的反转,直接推翻前面两小时的所有推理。
通过这样的设计,电影一直在抓着观众的注意力往前走。
而且,越接近结尾,观众的印象越深,最后的反转,直接把观众的体验推上了一个台阶。
第三,没有钱搞大规模宣发,怎么才能扩大影片的传播力?
我们发现,这部电影的讨论热度非常高,豆瓣上有10万多条评论,看过的没看过的,都在参与讨论。
这对悬疑片来说是很难的。
你知道,对悬疑片,很多人会刻意不去看影评,因为看了影评,剧透了凶手,就没意思了嘛。
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它用了一招——主动剧透。
电影一开头,就亮出了凶手,只是观众不知道他的作案手法和动机。
所以,这部电影的悬疑,是通过推理来寻找凶手的作案手段和动机,找到答案又不断推翻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