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的电台节目,声音磁性的男主播在问:“你觉得最能让你感觉温暖的冬日美食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其中火锅排第一,然后是饺子、热汤面、烤红薯……还有合肥有名的传统美食——腊肉。
的确,合肥人口味偏咸,每年农历冬月还没到,挨家挨户基本都开始悬挂起“过冬神器”——咸货。阳台上、晾衣杆上、门口的窗棂上,甚或是小区广场的雕塑上,都啼笑皆非地挂上了几串香肠。
“冬天来啦,要过年了。”仿佛那些腊肉、风鸡、香肠一起在喊着。
小时候的冬天真是有意思啊。
如今我是一点都不期待下雪的。主要是考虑到交通不便,小区的车停在路面上,每每下雪,早晨起来要费好大的力气把车的挡风玻璃弄干净,把车从雪里开出来,路上还提心吊胆车轮打滑,好不容易挨到下班了,稍微走迟点,路上又堵得让人绝望。而小时候不是,那时候下雪简直就是节日,早晨推开门,田埂上的风景美如画,“咯吱咯吱”地踩在马路上,别提多开心了,爸爸接我放学,故意步行前去,我就拉着他的手一路走回家,当然少不了一路疯玩,每次他都会给我堆一个很大的雪人。
“接着!”我爸大叫一声。然后一个巨大的雪球就砸到了我的脑袋上,“嗡”的一声,我就天旋地转了。
我爸吓坏了,赶紧跑过来问我疼不疼。我用冻得通红的手懵懵地揉揉脑袋,一点也没消减玩的兴致,马上又跑去捡砸我的那个雪球去了。
那时候的农村,雪景是极美的,屋檐上会垂下来“冰溜溜”,一条一条,尖尖的,像水晶。菜园子里的菜被雪覆盖着,奶奶说,这菜被雪打过之后,吃起来特别甜,地里的庄稼被雪这么一下,害虫都冻死了。
于是我写作文的时候,总会充满乡土气息地感叹一句:“嗬!瑞雪兆丰年啊!”
如今很少下雪,下了似乎也存不住,也没什么人有兴致堆雪人,孩子们都在繁忙地学习,我们那一代人在农村小镇上体会过的快乐,他们是不知道的了。估计“瑞雪兆丰年”他们也会写,只是没我们体会得深刻。
在没有暖气也没空调的过去,洗澡怕是冬天最烦恼的事,不嫌路远的可以去澡堂,三五块钱一次,洗完了抖抖索索地出来,潮湿的头发还冒着热气。一般都是在家里用“洗澡罩”,一个可以悬挂的塑料膜做成的罩子,密不透风,澡盆子放里面,很保暖。每回洗澡前,妈妈都多少几瓶热水,把罩子里放满热气,再让我进去洗。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妈妈的眼镜在罩子里被熏得都是白雾,这个时候我就总是捉弄她,她一边骂我,一边和我打闹着把澡洗完。
那时候的冬天,是真有意思啊。
因为没暖气,被褥都很厚,早晨起来是件特别痛苦的事,爸爸给我的牙膏挤好,拿着袜子在床边哄我起床,而我总是佯装睡着,好不容易起来后,他便会煮一碗难吃的白水面条喂我吃完送我上学。
这么多年过去,我对那难吃的白水煮面条又爱又恨,爱的是来自于一个糙汉子为父亲时的那份关怀,恨的是根本难以下咽。我爸说冬天要吃温暖的食物,所以早晨吃一碗热汤面是最暖和的,中午回家他便喜欢用大白菜烧肉炖火锅给我吃,也不盛出来,直接放锅里,我们仨围着炉子吃。我午间回家放下书包,总是抓起筷子就扒两碗饭,就上咸肉和香肠,好像所有被冻僵的味觉都复苏了,呼呼两碗饭吃下去,冰冷的手脚便热乎起来,被冷风吹得发麻的脸在煤球炉边红得发烫。
那味道虽简单,却是比现在商场里的火锅店好得不止百倍了。于是我现在也渐渐爱上了白水挂面,觉得也还挺好的,而且养胃。
人啊,小时候讨厌寡淡无味,大了又向往回到本真,真是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