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侃侃传说中「假货比正品音质还好」的Beats耳机。
江湖有句传闻叫:你要觉得Beats的音质还不错,那它一定是假货。
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是“两千元的耳机,几百元的音质”
倒不是野兽夸张,beats音质差是有目共睹的,但还是有很多明星大牌在戴,营销手段可谓强大。
如果你去搜“魔声耳机”,搜索的图片搜会是beats的logo!甚至现在有人看到beats的b,开口就说是魔声,因为他们不知道2012年他们已经分道扬镳了。
我们先说Beats
Beats全称Beats By Dr. Dre,是一家美国声乐设备品牌,主要产品有耳机和扬声器,由饶舌歌手Dr. Dre及环球唱片下属唱片公司董事长Jimmy Iovine联合创建于2008年。
再说魔声
魔声就是Monster,由总裁李美圣(Noel Lee)于1979年创立,是一家做高端音响线和高品质耳机的专业公司,其在音频领域很牛逼。
魔声耳机
2008年,Dr. Dre联系了Monster,Beats和魔声开始合作。
在分工上,Beats 只负责品牌包装和推广,而魔声负责独家制造和销售。
这里要说明一下,虽然当时Beats和Monster俩LOGO都印在了耳机上,但是Monster只是个给Beats By Dr. Dre干活的代工者而已。
2012年,掌握了相关技术的Beats选择踹掉Monster单飞,两公司宣布停止合作。
分手后Monster单干,以Monster的LOGO设计销售新的耳机,包括钻石之泪、DNA、DIESEL、灵感、iSport等。Monster中文译名自然还是“魔声耳机”。
两个“魔声”的混淆由此开始。
Monster(魔声)≠ Beats(2B)
看完此文,以后可不要再把beats喊成魔声耳机了,魔声上刻的是那个极有特色的“M”,而beats的塞子上写着双B。
质量上看,魔声比较好一些,因为魔声一直在做音响线材的,音质始终如一。而分家之后beats的耳机是找别人代工的,质量难以保证。
为方便区分,建议大家以后管Beats就叫Beats,管Monster叫魔声。
2011年,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头羊,台湾HTC投资3.09亿美金买下Beats的51%股份。
HTC希望依靠Dr.Dre的名气以及Beats Audio的支持赢得更多用户,Beats希望HTC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市场份额开拓市场。
但事与愿违,市场反馈并不友好,搭载Beats Audio的产品并没有给HTC带来太多的市场影响,相反,双反逐渐在发展路线以及品牌文化方面出现差异。
因为种种原因,HTC最终在2012年,从持有Beats 51%的股份到仅持有25%,直到2014年被苹果收购。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它:烂设计+神营销=1000%利润。
很多年轻人一边抱怨着Beats耳机的音质,一边又拿着攒下来的钱,去买最新款。
毫不夸张,Beats耳机是耳机历史上砸广告费最大手笔的厂商。
1、明星效应
你或许在电视、杂志上见到各路明星戴着一款,从科比、詹姆斯到内马尔,从贾斯丁比伯、Lady Gaga 到陈奕迅,从鹿晗、吴亦凡到陈冠希。
自2008年奥运会beats与詹姆斯合作,美国篮球队队员头戴Beats耳机走下飞机之后,Beats完成“逆袭”,名声大噪。
之后,Beats成了明星的最爱,只是因为他们认同Beats耳机不只是一个工具,也是一种时尚的配饰。
内马尔戴着的Beats耳机都与他的衣服搭配得天衣无缝
现如今Beats耳机不仅是名流们的必需品,也是地铁乘客和逛街人的标配。
2、跨品牌合作
Beats的另一大营销手法,就是与一些大品牌合作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2011年,Beats与克莱斯勒集团合作,将Beats的音效系统内置到Chrysler 300s轿车上,双方在对外宣传中表示,这个合作让驾驶员在车内就能体验到录音棚的听觉效果。
除此之外,Beats每年都会出各种联名合作款,从MCM到HELLOKITTY都有。
Beats×Line Friends特别版
Beats×Hello Kitty new Solo 2
随着目标用户的不断扩展,Beats一直在追随潮流中变换策略奋力前进,一阵营销之后就是巨大的销售额,不得不说Beats的营销策略已成业内优秀案例广为传播。
Beats猪年限定Solo3 Wireless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能标榜自己追赶潮流与众不同,又能体现自己年轻时尚态度的东西就是最适合的,无论品牌大小。
网友评论